您的位置: 首页 > 器械 > 医用光学

医用光学创建词条目录

1医用光学手持式医用冷光源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手持式医用冷光源

  概括

  LED手持式医用冷光源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趋于流行,已经证实了它在医用光源领域的可靠性,无线,便于携带,无噪音,热源小,配合硬管镜可做一般性检查和摄像配套使用,低能耗,高功率光源输出,环保节能。

  组成结构

  由LED灯、光纤导光棒、微控制系统、内置锂电池、电源适配器等组成。

  适用范围

  产品适用范围:该产品与硬管内窥镜配套,用于临床检查、手术等深部照明

  医疗器械产品管理分类

  II类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代码6822)中光学内窥镜及冷光源。

  电气安全分类

  II类、内部电源,具有B型应用部分,手持式设备

  基本参数

  主机工作电压:DC 3.7V 电源适配器:110~240V,50/60Hz   内置锂电池:容量 2200Mah, 充电电压 4.3V   光学:色温6300K,照度(最高品质):120,000Lux

2医用光学医用手术放大镜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医用手术放大镜

  产品简介

  医用手术放大镜(英文 loupes)采用独创的光学立体汇聚观察技术,将观察者的双目视线立医用手术放大镜体汇聚于窄腔内,产生一个明亮放大的三维视野,为检查和治疗提供独特的立体深层景象。手术放大镜集五官科常用器械如:反光碗镜、头灯和双目放大镜等功能于一体。

  结构原理

  医用手术放大镜为低倍显微系统,通过仪器观察可将其细微结构放大并获得正立、清晰的图象。

  产品型号

  HEINE HRP 双目头戴式放大镜 头箍式 镜头倍数可选HRP 3.5X、4X、6X 头戴式 产地:德国

  产品特点

  用最高质量的光学棱镜镜片,成像清晰、分辨率高、提供高亮度的真彩图像,使用镀膜技术,减少反射和增加光的通透性。防水防尘、影像立体、瞳距精确调节、设计紧凑、重量轻、不用时向上收起 。头戴式配戴舒适,长时间配戴不会疲劳。建议:3.5X、4X、6X双目手术放大镜使用头戴式效果好。

  产品参数

  放大倍数 3.5X 4X 6X工作距离 420mm 340mm 340mm视野直径 >65mm >50mm >40mm

  适用范围

  1.可供各医疗机构做各种外科手术使用,也可用于精密仪器的装备和修理等;2.可弥补操作者视力的不足;

  存放方法

  仪器用毕后放入仪器盒中并存放在通风干燥处。2、镜筒中透镜表面有灰尘时,可用软毛刷轻轻刷除,也可用镜头纸擦拭,切忌用硬质物或不洁物擦拭。

3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摄像机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摄像机

  1、硬式内镜阶段(1806--1932):硬式内镜阶段由德国人Philipp Bozzini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2、 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 1928年于优秀的器械操作师Georg Wolf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为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3、 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 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处,日本Olympas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亮度大增,视野进一步扩大。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4、电子内镜时代(1983年以后): 1983年Welch Allyn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象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

  医用内窥镜摄像机 - 医用内窥镜摄像机的组成

  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

  1.物镜 (内窥镜:硬管镜和软管镜)

  2.电耦合器CCD

  3.医用监视器

  4.冷光源及控制主机

  另外可以加配电脑及采集卡,实现图像采集及存储功能

  物镜

  指的就是内窥镜,这里主要拿硬管镜和软管镜来讲述。

  电耦合器

  是内窥镜摄像机的成像系统。俗称:CCD

  值得一提的是CCD摄像机的清晰度取决于CCD原件的好坏和整个电路系统对图像的处理还原能力,有很多厂家用了SONY的CCD元件就打出了SONY摄像机的噱头

  医用监视器器

  分为CRT医疗显示器、LCD医疗显示器。如今大多使用LCD医用显示器,MOYOSUN魔言、台湾奇菱CHILIN、等优秀品牌。


4医用光学眼视光学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眼视光学

  专业概述

  眼视光学(Optometry 又称为验光置镜业,是现代光学技术和现代 眼科学相结合.运用现代光学的原 理和技术解决视觉障碍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一门既具有经典传统色彩、又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的医学专业,也是一类饶有趣味、充满挑战、富有回报的医疗职业,该专业以光学、药物、手术和心理等手段,以改善和促进清晰舒适视觉为目标,以保护眼睛健康为己任,这是一项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崇高事业。但是最主要的是以光学技术解决视觉障碍.眼视光学的学科特征是进行与人眼视觉有关的生理、病理和光学方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

  研究方向

  科研重点主要针对视觉方面的研究,有近视、远视、散光、弱视、低视力、光学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及其他视觉方面矫正的基础、临床研究等。终归一点是解决双眼共同视觉问题.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专业知识及相关自然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医学实践和人际交流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眼视光学人才。

  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 哲学 英语 计算机基础 细胞生物学 基础化学 有机化学 物理学 系统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药理学 病理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 卫生学 统计学 流行病学 诊断学 外科学基础 内科学 外科学 医学心理学 生命伦理学 眼科学 隐形眼镜学 眼科光学基础 眼科学基础 临床视光学基础 验光学 眼镜光学。

  就业方向

  到各级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医学院校、眼镜公司、眼视光学器械研究部门担任眼科医师、视光医师和承担眼视光学教学、科研等工作。

  相关学。

  眼视光学是眼科学的起点,也是眼科学的终点.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眼科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眼睛要比一部高品质的照相机精密得多.因此这就需要对眼睛的解剖结构和眼睛的屈光系统作一个专业的学习后才能胜任的专业.之后才能在这个的基础上了解眼睛的医用物理原理.之后才能去学习眼睛为什么能看清楚东西及如何更舒适的看清楚东西.后者比前者重要.

  眼睛的解剖学很是重要,特别是对于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及之后的复查,其中重要的是角膜.原因是角膜的生理性决定了其光学的重要性.要保证角膜的透明和角膜的本身的屈光度,那么角膜的组织学结构就要保证其符合生理要求.

  眼镜佩戴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性的能见到很多的人戴着眼镜.这个眼镜学问是很大的.

  涉及到的问题是:

  验光准备

  1;验光之前的检查.这是学问+经验+理论+技术的综合体现.主要是在四个方面的病史采集.屈光的病史采集,针对之前的屈光要进行了解.感觉的病史采集,主要是视力和初级双眼视觉功能询问.眼球运动检查的病史采集,主要是双眼视觉功能的详细了解.第四是要了解双眼的眼睛健康,主要是双眼的眼压,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健康,眼底镜判断眼睛内部情况是否正常.

  验光过程

  2:验光:这是一个程序.初步的主要检查的方法是四个.角膜曲率计检查和眼科A超检查,视网膜检影镜检查,自动验光仪检查,主觉检查.高级的检查还应该包括双眼的视觉功能的整体检查.这不仅仅是视力的检查,还有眼睛的调节和辐辏检查,双眼眼球追踪扫射试验,隐斜视和融合功能检查及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双眼立体视觉检查.

  下处方

  3:下处方.原则是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需要进行,但是现在很多的地方的验光都是以国家标准1.0为标准,这个是要根据需要来决定的建议的方法是要根据检查工具判断外界物体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是否在视网膜上成像.

  戴镜建议

  4:戴镜建议.我们现在很多的人都会说眼睛的度数又增加了,其实这应该是验光之后验光师的工作.怎么样来防止度数的增加是一个视光学专业人士所必须尽到的责任.因为这是心理与生理和生活相结合学问.

5医用光学微光学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微光学

  概述

  微光学(micro-optiCS)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其中包括微米尺度的光学表面微结构,其在日本称为微小光学。微小光学是广义上的微光学,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微光学。自从微电子学的微细加工技术发展以来,在光学这个学科上就产生了微光学这个前沿学科分支。因此,微光学是一个知识密集、前沿和技术先进的新的光学学科分支,被誉为光学新技术,代表着光学领域的科学前沿。

  微光学是一门属于多门前沿学科交叉领域的新兴科学,是光学与微电子学和其他科学相互渗透、交叉而形成的前沿学科。光学仪器的微型化及微系统工程的开发迫切要求系统结构及光学元件的微型化,从而推动了微光学的发展,而电子技术又为微光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微光学借助于微电子工业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国际上最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

  微光学的医疗应用

  微光学电子机械系统集微传感器、微执行器、电子电路和微光学元件于一体,同时执行光学、电学和机械功能,是微电子机械系统与集成光学的有机结合,是微电子机械系统在微光学领域的应用,是微电子机械系统大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微光学元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设计灵活可实现阵列化和易大批量复制等优点已成功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SurgiLas德国全球专利微光学治疗仪就是对微光学的灵活运用,在静脉曲张治疗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单独遗憾的是此技术只被少数机构掌握,而SurgiLas德国全球专利微光学治疗仪也仅仅在少数综合能力强、医务人员技术强硬的医疗机构引进。

  微光学的具体实现

  SurgiLas德国全球专利微光学治疗仪是国际最新微光学耦合专业医用器械,配备高感度液晶触摸控制屏,拥有使用寿命长、稳定性高、操控便捷等特点。设备质量达到国际同业优秀水平,并得到Rheinland TüV公司颁发的医疗器械类CE认证。主要临床应用:耳、鼻、喉科;血管外科(静脉曲张)、普外科等。

  SurgiLas微光学应用

  SurgiLas在周围血管外科主要应用:采用超细导丝介入皮肤表层到达病变血管内,精确定位病变血管部位,利用热光效应及溶通素精确作用于曲张血管内壁,可实现损伤静脉壁的纤维化修复、收缩、闭合,完全不损失正常的组织,实现无创伤闭锁静脉从而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

  SurgiLas高功率微光治疗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网状静脉曲张、蜘蛛状血管痣、血管肿瘤等疾病治疗。SurgiLas通过精确控制治疗的深度和能量达到持续治疗、最大限度的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恢复时间的目的。

  SurgiLas微光学优势:

  1、微创治疗不开刀,不留疤,更美观;

  2、治疗彻底,有效杜绝复发;

  3、治疗时间短,出血少、痛苦极小,恢复更快;

  4、微光微创介入治疗,不伤神经。

  5、采用国际多普勒血流准确定位,避免血栓形成;

  微光学未来发展趋势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光学在医疗领域的代表——微光学耦合专业医用治疗仪(SurgiLas半导体微光综合治疗仪)能走进更多的医疗机构,造福更多的静脉曲张患者!治疗静脉曲张“不留疤,不复发”不是梦!

6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

  详细信息

  最早的内窥镜被应用于直肠检查。医生在病人的肛门内插入一根硬管,借助于蜡烛的光亮,观察直肠的病变。这种方法所能获得的诊断资料有限,病人不但很痛苦,而且由于器械很硬,造成穿孔的危险很大。尽管有这些缺点,内窥镜检查一直在继续应用与发展,并逐渐设计出很多不同用途与不同类型的器械。

  1855年,西班牙人卡赫萨发明了喉镜。德国人海曼·冯·海莫兹于1861年发明了眼底镜。

  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特别是出现微型灯泡后,使内窥镜有了很大发展,临时安排的手术内窥也可达到非常精确的程度。

  1878年德国泌尿科专家姆·尼兹创造了膀胱镜,用它可以检查膀胱内的某些病变。

  1897年,德国人哥·基利安设想支气管镜。20多年以后,在美国人琼·薛瓦利埃·杰克逊的推动下,支气管镜进入了实用阶段。不久,在常规的肺病检查中开始使用这种支气管镜。1862年,德国人斯莫尔创造了食道镜。1903年,美国人凯利创制了直肠镜,但是到1930年后才开始普遍使用。1913年,瑞典人雅各布斯改革了胸膜镜检查法。1922年,美国人欣德勒创立了胃镜检查法。1928年,德国人卡尔克创立了腹镜检查法。1936年,美国人斯卡夫进行了脑室镜检试验,直到1962年,才由德国人古奥和弗累斯梯尔创立了脑室镜检法。从此形成一整套镜检法系列。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窥镜经过彻底改革,用上了光学纤维。1963年,日本开始生产纤维内窥镜,1964年研制成功纤维内窥镜的活检装置,这种取活检的特别活检钳能够有合适的病理取材而且危险小。1965年,纤维结肠镜制成,扩大了对于下消化道疾病的检查范围。1967年开始研究放大纤维内窥镜以观察微细病变。光纤内窥镜还可以用来做体内化验,如测量体内温度、压力、移位、光谱吸收以及其他数据。

  1973年,激光技术应用于内窥镜的治疗上,并逐渐成为经内窥镜治疗有消化道出血的手段之一。1981年,内窥镜超声波技术研制成功,这种把先进的超声波技术与内窥镜结合在一起的新发展,大大增加了对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7医用光学光学纤维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光学纤维

  光学纤维由玻璃、石英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核芯,外面有低折射率的透明包皮。直径通常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入射光从光学纤维一端射入时,那些入射角较小的光线进入纤维后,在纤维的核芯-包皮界面上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因而光线在纤维内作连续的全反射,使光以最低的损耗从纤维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纤维的有限弯曲不会影响全反射条件,故传输效率不受影响。成千上万条光学纤维捆扎起来可有效地传输光能,常用作特殊照明。只以传输光能为目的的光学纤维可混乱排列。若将光学纤维排成有序的阵列,输入端与输出端一一对应,就可直接用来传输图像。这种图像传输已应用于医用内窥镜和光导摄像管。激光技术的发展使光学纤维在通讯领域得到重要应用,发展成称为光纤通讯的技术。这是以激光光波作为载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的技术,光学纤维为这种技术的实用化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传输手段。光纤通讯因其抗干扰能力强、容量大和保密性能好等独特优点而成为新一代的通讯手段。

  光学纤维的上述应用都是基于几何光学范畴的全反射原理。此情形下的纤维直径比光波波长要大得多,光的波动性并不重要。若纤维的横向线度与光波波长可比拟,则光在其中传输就同微波沿波导管传播相似,故称光学波导。在集成光学中,光学波导(特别是薄膜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8医用光学医用显示器编辑本段

医用光学医用显示器

  与普通显示器区别

通显示器的应用领域不同,技术要求的参数要求也不同,下面根据主要参数进行比较说明
医用显示器图片-迈特菲提供
医用显示器图片-迈特菲提供(3张):

  支持DICOM PART14的标准

  一个专业的医用显示器必须支持DICOM PART14的标准,也就是说必须具备调整DICOM标准曲线的能力,使其和DICOM标准相吻合,从而保证影像的显示质量。

  常规尺寸:显示器尺寸是以对角线长度来表达,一般以英寸为单位普通显示器主流尺寸为15”、17”、19”;

  医用显示器常见尺寸为18”、20”、21”,尺寸基本与X胶片相仿。

  支持灰阶显示:灰阶度是黑白医用影像非常重要的特性,它反映了黑白图像之间的层次

  灰阶显示要求显卡支持,医疗专用显示器应当配有专用显卡;

  普通显示器有:8bit- 256灰阶,用于显示彩色图象,无灰阶要求,使用普通显卡;

  医用显示器有:10 bit-1024灰阶,用于显示X光灰阶图象,于诊断相关,要求:10bit11bit(1024*2048灰阶)。支持SBC功能(稳定的亮度控制)

  显示器的亮度是会随着时间而衰减的,普通显示器由于没有稳定的亮度控制和校准,不但衰减较快,平时使用时,也由于受环境的影响,其亮度不能长时间的维持在一个队人体肉眼合适的水平上,而专业的医用灰阶显示器考虑到这一个问题,采取了稳定的亮度控制技术,对显示亮度所反馈的信息随时进行校准,使其始终保持在标准亮度之上,符合临床的阅片标准。

  亮度及亮度恒定要求

  亮度就是显示器上显示图像有多么明亮,显示越明亮图像中的能够产生的动态范围就越大,使人们在图像中分辨更多的色调,这种动态范围必须提供全8bit灰阶图像(即256不同色调)。

  普通显示器有:200-300cd/m2无亮度恒定的要求;医用显示器有:600-700 cd/m2经过校正设定的亮度在400-500 cd/m2之间;要求3万小时甚至10万小时亮度值保持不变。

  亮度恒定对医用显示器而言很重要,保证显示器亮度不随时间变化。实验研究证明,显示器亮度与肉眼敏感度的关系,当亮度在500 cd/m2时,肉眼敏感度为700,当亮度在800 cd/m2时,肉眼敏感度为777(最大),理想亮度在400~500 cd/m2,所以选择亮度≥700 cd/m2就可以了。

  分辨率的规格

  单位面积内实际显示像素的数量,如800*600、1200*1600等

  普通显示器有:1024*768,1280*1204;基本上是横屏显示,不需要横/竖屏转换;医用显示器有:根据影像的需要,可以横/竖屏转换,

  1024*1280(竖屏)/1280*1024(横屏),

  称为1百万像素(1MP),常用横屏显示, 多适用于CT、MRI、数字胃肠机;

  1200*1600(竖屏)/1600*1200(横屏);

  称为2百万像素(2MP),简称1K,常用竖屏显示, 多适用于CR、DSA、数字胃肠机、,PACS阅片工作站;

  1536*2048(竖屏)/2048*1536(横屏);称为3百万像素(3MP),简称1.5 K,常用竖屏显示, 多适用于CCD-DR、PACS诊断工作站;

  2048*2560(竖屏)/2560*2048(横屏);

  称为 5 百 万像素( 5MP ),简称 2 K ,常用竖 屏显示,多适用于平板DR、乳腺机、PACS诊断工作站;

  医用显示器的分辨率与价格成正比,与放射设备的分辨率正相关,相应的设备应当配套相应分辨率的显示器。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指的是海液晶显示器对输入信号的反应速度,也就是液晶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的反应时间。通常都是以毫秒(ms)来计算。响应时一般说来分为两个部分—Rising(上升时间)和Falling (下降时间),而我们所说的响应时间指的就是两者之和。人眼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也就是运动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人能够接受的画面显示速度一般为24张/秒,这也是电影每秒24格的播放速度的由来,如果显示速度低于这一标准,人就会明显感到画面的停顿和不适。按照这一标准计算,每张画面显示的时间需要小于40ms,根据液晶的实际使用情况,响应时间:30ms(1/0.03=33.3 祯 /秒),还是会出现拖尾现象,不适合动态医疗影像的实时播放。响应时间在25ms以下(1/0.025=40祯/秒)可以满足临床心血管DSA的实时播放。

  在医用显示器的选配上,CR、DR静态影像对响应时间无过高要求。但是在播放动态影像的系统配置时,如心血管机和数字胃肠机,就要优选响应时间在25ms以下的医用显示器。

  认证

  普通显示器有: 有环保、电磁学相关认证,如:

  医用显示器有: 不仅有环保、电磁学相关认证,更重要的是有医疗行业认证,才可以进入医疗领域,被法律承认。

  欧盟UL认证,国内CCC 认证。

  安全

  普通显示器有: 无液晶屏的保护板,电源为内置方式无特殊要求。

  医用显示器有:由于教学的要求和医生的习惯,专配有液晶屏的保护板 , 针对医用环境配有医疗专用电源。

  对比度

  对比度也叫动态范围,对比度率是描述显示器能显示黑与白之间的差别,表达显示器最亮值和最暗值之比。彩显不过多要求,医用显示器要求来表达灰阶影像的黑白之间的程度。

  普通显示器有:300:1~400:1;

  医用显示器有:600:1~1000:1;

  医用显示器对比度率高达1000:1,能够显示所有色调需要大的比度率,一般选择对比度≥600较好。

  显卡

  显卡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输出图像质量的好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高bit的显卡较理想。

  普通显示器有: 内存、速度、3D指标、常用AGP插槽;

  医用显示器有:常用PCI插槽、显示模式、一卡两显、主副显示互换、彩色—黑白转换、10bit、12bit灰阶输出;横/竖屏转换;

  ⑴ 显示模式:由于诊断工作站需要两台或多台显示器时,显卡应当有灵活的显示模式,便于医生的诊断。医疗专用灰阶系列显卡, 显示模式有:独立显示、扩展显示、复制显示

  ⑵ 一卡两显:当一台工作站配有两台显示器时,显卡有两个输出口。

  ⑶ 主副显示互换:当工作站有一台普通显示器,同时有一台或多台医用显示器时;设定普通显示为主显,医用为副显时,普通显示器和医用显示器分别显示彩色和灰阶图像时,彩色不应有缺色,灰阶不应有断层,但是,医用显卡很难两全其美。往往是普通显示器为主显时,医用显示器会有灰阶断层现象;医用显示器为主显示时,彩显会缺彩色,且程序菜单打开时,总出现在高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上字很小、单色,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这是医用显卡普遍存在的一个技术难题,医疗专用灰阶系列显卡,完全解决了主副显示设置时出现的彩色不彩,灰阶不连续的问题,无论是医用显示器还是普通显示器为主显时,彩色和灰阶都不出现问题,解决了PACS公司和医院在该问题上的困扰。

  ⑷ 彩色—黑白转换:医用显卡(灰阶显卡),配医用显示器,显示彩色图象时,RGB 三原色信号,往往只使用 G 色表现灰阶图象,使彩色图象显示成灰阶图象时,丢失了R、B 二个原色的信息。

  医疗专用灰阶系列显卡,通过技术处理,将RGB 三原色信号完整的显示在灰阶显示器上,不丢失任何颜色信息。

  ⑸ 10bit 灰阶输出:普通显卡技术是建立在 WINDOWS 技术平台上的,所以是 8bit 输出信号,灰阶应当是 256 灰阶,由于 WINDOWS 系统调色盘独占去了 20 个灰阶,显示器实际显示的灰阶成了 236 个灰阶,有些影像会出现明显的灰阶断层,这也是普通显卡不能替代医用显卡的原因。

  医疗专用显卡考虑到10bit、11bit的输出问题,但是有些缺附带有开发包,需要PACS公司进行二次开发,不太适合我国国情。

  医疗专用系列显卡3MP、5MP采用10bit技术,显示灰阶为1024,且不需要二次开发,使用方便,兼容性好,是一种拿来就用的专业显卡。

  ⑹ 横/竖屏转换;

  普通显卡:有横屏显示,如:1024*768、1280*1024

  医疗专用显卡:有横/竖屏显示设置,一般CT、MRI、DSA、乳腺用于横屏显示,CR、DR胸片用于竖屏显示;

  即: 1MP:1024*1280(竖屏)/ 1280*1024(横屏)称为1百万像素,常用横屏显示,多适用于CT、MRI、数字胃肠机;

  2MP:1200*1600(竖屏)/ 1600*1200(横屏)称为2百万像素,简称1K,常用竖屏显示,多适用于CR、DSA、数字胃肠机,PACS阅片工作站;

  3MP:1536*2048(竖屏)/ 2048*1536(横屏)称为3百万像素,简称1.5K,常用竖屏显示,多适用于CCD-DR、PACS诊断工作站;

  5MP:2048*2560(竖屏)/ 2560*2048(横屏)称为5百万像素,简称2K,常用竖屏显示,多适用于平板DR、乳腺机、PACS诊断工作站。

  医用显示器都是灰阶的,而市场上的显卡一般为彩色,无法精确表达出灰阶的差异。

  校准方式

  医用显示器是极其精致的,定期的性能检验是非常必要的,这个性能检验称之为校准。

  医用显示器相对于普通显示器昂贵的价格,也因为其校准上的高要求。医用显示器的校准方式主要有两种:外置式和内置式,内置式又分前置式和后置式。

  显示器校准,严格讲应该是通过“显示链路”对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进行校准。其目的,是保持数字影像显示的标准性和一致性。

  校准的对象,主要是显示器上各个像素的亮度值(一般用ftL即英尺流明数),其次是空间畸变(如画一直线结果显示成一曲线、画一正方形结果显示一长方形或梯形)。医用显示器区别于普通显示器的重点是亮度值的校准。

  亮度值主要校准三个值:最大亮度值、最小亮度值、线性度。

  参数性能上要满足上面这些要求,生产量大概不到普通显示器的百万分之一,医用显示器的价格能不昂贵吗?目前,医用显示器的选购配置成了医院和PACS集成商关注的焦点,了解医用显示器与普通显示器在技术性能和质量的差别,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搭配不同类型、不同档次显示器,在满足影像质量前提下节约医院资金,体现合理性与经济性。

  医用显示器还有一些不同与普通显示器的参数,这里不再赘述。

  2选配和购置

  配置一套影像诊断工作站(CR、DR、CT、MRI)或配置PACS、RIS系统,医用显示器的选配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从功能上选

  选配能进行DICOM校正的医用显示器,有专用校正软件;

  显示器背面有光学传感器接口,可以接入光学传感器进行校正,否则无法进行校正。

  选配有亮度恒定装置的医用显示器,以保证显示器的亮度不随时间变化,它可以保证系统显示器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由于教学的要求和医生的习惯,国内外医生都习惯用笔在胶片或显示屏上指点示意,来表达对影像具体细节的观点,液晶屏材料是易破损材料,为了适应医用环境,显示器厂家会负责任的在生产时安装上液晶屏的保护板。 所以,选配医用显示器要有液晶屏的保护板。

  从参数上选

  诊断工作站建议配置3MP、5MP显示器,无乳腺机和平板DR的以选3MP为主。

  观察、教学工作站建议配置2MP、1MP显示器。

  选配医用显示器有配套的专用显卡,有10bit输出灰阶的。

  从认证方面选

  选配有医疗认证:FDA510(k)、ISO13485认证的,安全认证:CE、UL、CCC认证的才算的上医用显示器。CCC认证是国内强制安全认证,如果只有CCC认证是不应当用于医疗领域的。

  3稳定性、整体性和一致性

  稳定性是指

  相对于普通显示器, 医用灰阶显示器的价格较为昂贵. 我们希望使用寿命能在5年以上. 不论是CRT显示器或LCD显示器, 亮度都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一般显示器寿命的定义是当亮度衰减到最大亮度的50%的时间. 以液晶显示器而言, 此时间大约是30,000小时到50,000小时即使在使用寿命时间内, 亮度并不是每天都相同的. 所以隔一段时间 (大约三个月到六个月), 显示器必须要做亮度及灰阶的校正, 以保证显示器的一致性. 如果显示器数量很多, 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 较先进的显示器内部有传感器(Sensor), 能侦测显示器的亮度变化而自动调整.使显示器在使用寿命内能随时保持亮度稳定。液晶显示器的亮度并不是很稳定. 它的亮度会随温度不同而改变.现在有些显示器内部有传感器(Sensor), 能侦测显示器的亮度变化而自动调整. 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

  另外液晶显示器在刚开机时, 亮度不会立刻达到设定的亮度. 大约经过20 – 30 分钟后才会达到设定的亮度. 在此亮度未达设定标致的时间内, 显示器是不适合作诊断用。使用者常常因其他事务而停止使用显示器, 一段时间后, 屏幕保护就开始启动. 显示器电源关闭. 这对延长显示器受命是有好处的. 但当使用者再度开始使用显示器时, 显示器又处于刚开机状态, 又须等待20 –30 分钟温机时机. 如此一来, 使用上相当不方便. 若关闭屏幕保护, 又降低使用寿命. 因此, 鱼与熊掌, 不可蒹得. 设计良好的显示器, 利用内置传感器, 侦测开机时的亮度. 若亮度未达标准, 则提高电源电压, 使显示器在30秒内达到预设亮度. 如此一来, 既不等待温机时间, 又可在怠机时启动屏幕保护, 延长显示器寿命。

  一致性和整体性一致性是指

  如果隔了一段时间,同一图像其显示质量还是一样,犹如看同一张胶片一样。整体性是指在医院内不同地点的工作站上显示的同一图像其亮度、灰度、对比度等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不同地点医生看到的是同样的图像;当打印出来的图像与显示在监视器上的图像也是一样的。这样不管何种媒质上的图像也均是一样的。原来医院在使用胶片诊断时, 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 是放在洗片机上. 放射科每天都要检查洗片机的洗片速度, 药水浓度及温度. 确保每张胶片洗出来的质量是一样的. 医院全院实施PACS系统后, 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 则是放在显示器上. 显示器的数量将不在少数. 如何在不同厂牌, 不同使用率, 不同时间购买的显示器,要保证影像的整体性,维持在同一亮度, 同一显示函数则成为一重要课题. 所以在选择显示器时, 除了以上所述的几点外, 显示器厂家能否提供显示器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和PM(preventive maintenance & planned maintenance预防性的维护)的工具及显示器是否有QA的功能, 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8

最新编辑时间:2014-05-22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医用光学手持式医用冷光源
2医用光学医用手术放大镜
3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摄像机
4医用光学眼视光学
5医用光学微光学
6医用光学医用内窥镜
7医用光学光学纤维
8医用光学医用显示器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