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皮肤疾病病因
小儿皮肤过敏以红、肿、瘙痒为特征的发炎性皮肤病,过敏产生后宝宝就会反复抓挠、哭闹、严重的还会造成食欲不振,进而影响精神状态。容易过敏的体质是可以遗传的,如果父母对花粉、宠物或某种食物过敏,孩子也有50%的可能性患过敏症。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的话,孩子患过敏症的几率会达到75%,皮肤过敏情况也一样。小儿皮肤过敏现象比成人更常见,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比成人更加娇嫩,所以,更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皮肤干燥等各种状况。
当宝宝出现皮肤过敏,长了又红又痒的皮疹,可能很容易联想到是不是宝宝日常使用的洗护用品造成了皮肤过敏,其实皮肤过敏长红疹,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要简单以为停用或更换护肤品就行了,而忽视了造成宝宝皮肤过敏的真正“元凶”。遗传了过敏体质的宝宝多半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而皮肤出红疹是小儿皮肤过敏的一个典型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留心观察,早做预防,母乳喂养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宝宝皮肤过敏,可以考虑尽可能长时间地喂宝宝母乳,特别是家族有过敏病史的情况下。
小儿皮肤疾病症状
皮肤过敏症状通常呈现为几种形式,一种是感知症状,如刺痒、紧绷;一种是外显症状,如泛红,脱屑,红肿等,当然更严重的是两种症状都有。小儿皮肤过敏症状表现包括一般症状和行为改变两个方面,常在小儿接触过敏原半小时至数小时后出现。
⑴一般症状。
小儿面颊、鼻头及耳垂潮红,耳道湿润,耳痛,鼻塞,打喷嚏,黑眼圈,眼睑肿胀、下垂,头痛,唇干,皮肤干燥或多汗,眼角或手掌出现皱纹,腹痛,腹泻,腹胀,便秘,臂、腿或关节处有湿疹,反复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呼吸浅而快或不规则,脉搏紊乱,血压升高,关节发紧等。
⑵行为改变。
不同年龄组的小儿,行为表现各异。
0~1岁婴儿组:持续哭喊或尖叫,不能进食或需要不停地进食,烦躁或极度萎靡,入睡困难或嗜睡,不愿被抱,摇头等。
1~3岁幼儿组:莫名其妙地发脾气,过分活跃,乱蹦乱跳,撞床,疲劳,蜷缩在桌椅下、床底下或家具内等黑暗的角落里,拒绝被接触,不愿穿衣、脱衣,等等。
3~6岁儿童组:情绪和行为突然改变,多动,不能安静地坐着吃饭、听故事或看电视节目,烦躁,疲劳,违拗,沮丧,有攻击行为,摇晃腿,嗜睡或梦魇,写字或画画时不能在一水平线上进行,或字越写越大并往上翘(兴奋型),或字越写越小并往下降(抑郁型),间歇性讲话困难,5岁后还尿床等。
小儿皮肤疾病治疗
在皮肤过敏发生过程中,过敏介质起直接作用,过敏原是过敏病症发生的必要条件,而大量自由基的存在是小儿皮肤过敏发生的根源。自由基氧化破坏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的细胞膜,使之受损、变性,机体的免疫能力低下,为抗原、抗体变态免疫反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导致细胞破裂,过敏介质释放,使得过敏病症发生。而多数抗过敏药是通过与过敏介质竞争鼻粘膜、皮肤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使过敏介质起不了作用,药性一过,过敏仍会复发。而且许多药物还会造成服用者昏昏欲睡,一些气雾剂型激素类药虽起效迅速,但复发时症状和副作用更大。过敏症的根本是患者的过敏体质,要治疗皮肤过敏就必须从改善过敏体质入手。
小儿皮肤疾病常见的疾病名
婴幼儿湿疹
婴幼儿湿疹就是大家常说的“奶癣”,是冬季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专家在对儿童过敏的研究中发现:3岁以下的小宝宝对食物过敏的概率非常高,100个中就有6个,2.5%的新生儿对牛奶过敏。一般患湿疹宝宝的脸上会出现小红疙瘩,慢慢会出现渗液,最后结痂脱屑。这样的过程反复发生,宝宝会因为瘙痒难耐而不断用手抓,就很可能引起继发感染,还很容易在娇嫩的皮肤上留下疤痕。湿疹大多分布在宝宝的脸颊、额头、眉毛、耳朵等周围,严重时也会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 当发现宝宝出现湿疹的时候,新妈妈们可不要惊慌,更不能随便听从他人意见、乱用偏方。要从预防做起,首先尽可能找出过敏原,引起宝宝湿疹的过敏原多为牛奶、鱼、虾等动物蛋白成分高的食物。家长应当注意宝宝饮食与湿疹发作的关系,可以用饮食日记、依次添加辅食的方法排查出过敏原,也可以到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只有避免宝宝再次食入过敏原,才能有效地预防过敏的再次发生。根据具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
寒冷性荨麻疹
寒冷性荨麻疹从病因上分有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是因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寒冷刺激局部引起皮肤出现风团块或皮疹,多见于面部、手部,同时还可有皮肤潮红、低血压、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 寒冷性荨麻疹与过敏体质有关,治疗和预防都比较棘手。首先要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寒潮”来临时,要注意保暖,外出是注意保暖,尽量避免突然接触冷水。其次,寒冷时节要注意护肤,清洁时勿用碱性强的肥皂,也不要用过热的水烫洗,以免皮脂过分丢失。再次,积极参加体育,提高机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
小儿皮肤疾病预防
1、尘螨:幼儿有很多时间待在卧室里,因此卧室环境控制非常重要。床垫、枕头和被子可以用防螨套包裹,每周以70℃以上的热水清洗寝具外套;不要使用地毯、填充式家具和填充式玩具;将室内湿度控制在50%以下,以控制尘螨和霉菌的生长;
2、避免饲养有毛宠物:例如:猫、狗等,因为动物皮屑和排泄物容易引起过敏;
3、家庭卫生: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减少蟑螂繁殖;
4、清理卫生死角:霉菌易生长于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如:浴室和**室。使用除湿机和空气过滤器,并定期更换滤网,可减少霉菌和花粉的暴露机会;冷气机滤网也需常清洗;
5、食物过敏:避免食用会引起过敏症状的食物。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1本词条对我有帮助编辑总次数:31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