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的抗药范围、作用机理和抗药性与苯唑青霉素相同。 主要用于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葡萄球菌所致的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骨髓炎或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量用法
口服:最适宜于轻至中度金葡菌感染,重感染仍宜采用注射给药。1次0.5~1g,1日3~4次。1.肌内注射:1次0.5~1g,1日 3~4次。2.静滴:1次0.5~1g,溶于100ml输液中,滴注1/2~1小时,1日4~6次。小儿每日用量每千克体重30~50mg,分次给予。口服剂量相同。
本品对酸稳定,口服吸收良好,血清浓度约为口服同剂量青霉素的2~3倍,其抗菌谱与青霉素完全相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耐药金葡菌引进的感染有效,临床主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球菌等所致的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肺炎、支气管炎、猩红热等以及蜂窝织炎,丹毒等软组织感染。
剂量与用法
成人口服40万U(0.25g)/次,每4~6小时1次。儿童20万U(0.125g)~40万U(0.25g)/次,3~4次/日。 食物很少影响青霉素V的吸收,饭后服药比空腹为好,本品24小时尿中排泄量为给药量的23%~34%。
本品为一长效青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肌注后缓慢游离出青霉素而呈抗菌作用,具有吸收较慢,维持时间长等特点。但由于在血液中浓度较低,故不能替代青霉素用于急性感染。本品适用于对敏感菌所致的轻度或中等度感染如肺炎、扁桃体炎、泌尿道感染及淋病等。还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及风湿热等病人的长期给药等。
剂量与用法
本品供肌注用,成人60万U~120万U/次;儿童30万U~60万U/次,每2周或1月注射1次。临用前加注射用水适量,制成混悬液,宜用粗针头作深部肌肉注射。
副作用:①少数患者可发生过敏反应。②偶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③局部肌注可发生疼痛。
注意事项:①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②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③本品不可作静注。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青霉素通过遏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优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胃肠道吸收较好,食物残渣会影响其吸收,因此,应在饭前一小时,空腹一次服药,大约1~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有效浓度可维持2~3小时。各药的吸收以苯唑西林最差,氯唑西林次之,双氯西林较好。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很高(95%以上)。主要以原型从尿排泄,速度较青霉素慢。
本类药的抗菌谱及对耐药性金葡菌的作用均基本相似,对甲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效果较好,但不及青霉素,对耐药金葡菌的效力以双氯西林最强,随后依次为氟氯西林、氯唑西林与苯唑西林,对革兰阴性的肠道杆菌或肠球菌无明显作用。
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哺乳类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青霉素对人体的毒性很低,达到有效杀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几无影响。青霉素类抗生素包括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G等。耐酶青霉素,如苯脞青霉素等。广谱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悛苄青霉素、羟氨......
(1)尽管青霉紊类药物毒性较低,但有少数人对本类药物过敏,如产生皮疹、药物热、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以后者最为凶险,常于注射或皮试时发生,大约50%在几秒钟至5分钟内发生,其余在20分钟左右发生,应十分注意。凡初次注射或停药3大后再用者,都应做皮肤过敏试验。如果皮试阴性(可以使用),但出现胸闷、气喘、皮肤发痒等异常症状者,也不宜注射。注射青霉素后,应观察20分钟,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用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等抢救。
(2)使用青毒紊剂量越来越大,有采用大剂量(1000万单位以上)或超大剂量的倾向。使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干扰凝血机制而造成出血,偶然因大量青霉素进入中枢神经而引起中毒,可产生抽搐、神经根炎、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等“青霉素脑病”。因此不要随意加大剂量。
(3)青霉素类药物不宜溶解后存放,应“现配现用”。因为青霉素溶液放置时间越长,分解也越多,而且致敏物质也不断增多,易导致药效降低以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4)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青霉素,避免过分饥饿时注射青霉素。因此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