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创建词条目录

1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基本信息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基本信息

  【通用名】 硫酸奈替米星注射液

  【曾用名】 乙基西梭霉素、奈替霉素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306

  【英文名】 NETILMICIN SULFATE INJECTION

  【拼音名】 LIUSUAN NAITIMIXING ZHUSHEYE

  【分子式】(C21H41N5O7)2*5H2SO4

  【分子量】1441.35

  【药品类别】 氨基糖甙类

  【性状】 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

  【规格】2ml:0.1g:10万单位

本段由"ganlan"编辑

2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理毒理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理毒理

  1.药理本品为半合成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抗菌谱与庆大霉素相似,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吲哚阴性和阳性变形杆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枸橼酸杆菌,以及沙雷杆菌和肠杆菌的部分菌株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于结核杆菌、非典型性分枝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酶和不产酶株)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其他革兰阳性菌(包括粪链球菌)、厌氧菌、立克次体、真菌和病毒均对本品不敏感。本品对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AAC(3)稳定,因此能产生该酶而耐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西索米星等的菌株对本品敏感。本品与β内酰胺类联合用药常可获得协同作用。本品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遏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2.毒理动物试验资料提示,本品的耳毒性较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低,肾毒性比庆大霉素低。

本段由"ganlan"编辑

3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代动力学

  本品肌内注射吸收迅速而完全。一次肌内注射本品2 mg/kg,30~60分钟达血药峰浓度(Cmax),约为7 mg/L,此后缓慢下降,12小时尚可测到。一次静脉滴注本品2 mg/kg,若于60分钟滴完,则滴完时即达血药峰浓度(Cmax),与肌内注射相同剂量所达峰浓度相仿;若静脉滴注时间短于60分钟,则血药峰浓度可为肌内注射的2~3 倍。本品在体内不代谢,广泛分布于各主要脏器和体液中,但在胆汁、痰液、前列腺中浓度低。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有炎症时,使用较大剂量亦仅有微量到达脑脊液中。可有一定量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由于本品可进入腹水或水肿液中,故此类患者的血药浓度常低于其他患者。发热者的血药浓度亦常低于不发热者。本品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低,仅为0~30%。血消除半衰期(t1/2β)为2~2.5小时。主要自肾小球滤过排出,给药后24 小时内以药物原形排出给药量的约80%,尿药浓度可达100 mg/L以上,自胆汁中排出少。本品用于肾功能减退者时,因肾排出量明显减少而在体内积聚,t1/2β明显延长。

本段由"ganlan"编辑

4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适应症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适应症

  1.本品适用于治疗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属(吲哚阳性和阴性)、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及枸橼酸杆菌属等所致的新生儿脓毒症、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尿路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腹膜炎、胆道感染、皮肤或骨骼感染、中耳炎、鼻窦炎、软组织感染、李斯特菌病等。

  2.本品亦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葡萄球菌感染,但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常无效。

本段由"ganlan"编辑

5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用法用量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用法用量

  1.肾功能正常者: 成人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按体重每8小时1.3~ 2.2mg/kg;或每12小时2~3.25 mg/kg;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按体重每12小时1.5~ 2 mg/kg。疗程均为7~14日。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7.5 mg/kg。血液透析后应补给1 mg/kg。小儿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1)6周以内小儿,按体重每12小时2~ 3mg/kg;(2)6周~12岁小儿,按体重每8小时1.7~2.3mg/kg;或按体重每12小时2.5~ 3.5 mg/kg。疗程均为7~14日。静脉滴注时,取本品用50~200ml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其他灭菌稀释液稀释,于1.5~2小时内静脉滴注;小儿的稀释液量应相应减少。于1.5~2小时内缓慢输入。应用本品宜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使血药峰浓度维持在6~10 mg/L,谷浓度为0.5~ 2 mg/L。

  2.肾功能减退者:必须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有条件时宜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其结果拟订个体化给药方案,使血药浓度调整至上述范围,也可根据测得的肌酐清除率或参考肌酐值、血尿素氮值减少本品剂量或延长给药间期。

本段由"ganlan"编辑

6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

  1.本品肾毒性轻微并较少见。常发生于原有肾功能损害者,或应用剂量超过一般常用剂量的感染患者。

  2.神经系统毒性:可发生第8对脑神经的毒性反应,但与其他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相比,本品的毒性发生率较低,程度亦较轻,易发生在原有肾功能损害者,或治疗剂量过高、疗程过长的感染患者,表现为前庭及听力受损的症状,如出现头晕、眩晕、听觉异常等。

  3.其他:偶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视觉障碍、心悸、皮疹、发热、呕吐及腹泻等。

  4.局部反应一般少见,偶有注射区疼痛

  【禁忌症】 对本品或任何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或有严重毒性反应者禁用。

本段由"ganlan"编辑

7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注意事项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注意事项

  1.本品不是单纯性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及轻度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优选药;败血症治疗中需联合应用具协同作用的药物;腹腔感染治疗,宜加用甲硝唑等抗厌氧菌药物。

  2.下列情况应慎用本品:失水、第8对脑神经损害、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及肾功能损害患者。

  3.交叉过敏:对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本品过敏。

  4.为避免或减少耳、肾毒性反应的发生,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并密切观察前庭功能及听力改变。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使血药峰浓度在16 mg/L以下,且不宜持续较长时间(如2~3 小时以上),谷浓度避免超过4 mg/L。

  5.肾功能减退患者应根据肾损害程度减量用药(见【用法用量】)。

  6.严重烧伤患者本品的血药浓度可能较低,应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调整剂量。

  7.本品剂量相同时,发热患者的血药浓度较无发热者低,血消除半衰期(t1/2?)亦较短,但退热后血药浓度可能增高,通常不须调整剂量。贫血患者本品的 t1/2?也可能较短。

  8.疗程一般不宜超过14天,以减少耳、肾毒性的发生。

  9.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干扰:本品可使血糖、血碱性磷酸酶、血清氨基转移酶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的测定值升高,使白细胞、血小板等的测定值降低,多呈一过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能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故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若使用本品宜暂停哺乳。

  【儿童用药】 新生儿应禁用本品。若确有应用指证,给药方案必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进行调整。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患者宜按轻度肾功能减退者减量用药。

本段由"ganlan"编辑

8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编辑本段

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与其他氨基糖苷类同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耳毒性、肾毒性以及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能发生听力减退,停药后仍可能进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可能恢复或呈长期性。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可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遏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用抗胆碱酯酶药或钙盐有助于阻滞作用恢复。

  2.本品与神经肌肉阻滞药合用,可加重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导致肌肉软弱、呼吸遏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与代血浆类药如右旋糖酐、海藻酸钠,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呋塞米及卷曲霉素、顺铂、万古霉素等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可增加耳毒性与肾毒性,可能发生听力损害,且停药后仍可能发展至耳聋,听力损害可能恢复或呈长期性。

  3.本品与头孢噻吩局部或全身合用可能增加肾毒性。

  4.本品与多粘菌素类合用,或先后连续局部或全身应用,因可增加肾毒性和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后者可导致骨骼肌软弱无力、呼吸遏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

  5.本品不宜与其他肾毒性或耳毒性药物合用或先后应用,以免加重肾毒性或耳毒性。

  6.本品不宜与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钠、呋喃妥因钠、磺胺嘧啶钠和四环素等(以上均为注射液)联合应用,因可发生配伍禁忌。

  7.本品与β内酰胺类(头胞菌素类或青霉素类)合用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8.本品与β内酰胺类(头胞菌素类或青霉素类)混合可导致相互失活,需联合应用时必须分瓶滴注。

  【药物过量】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本品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不可逆听力减退及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等。由于缺少特异性拮抗剂,主要用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可帮助本品从血液中清除。

本段由"ganlan"编辑

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8

最新编辑时间:2017-01-12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基本信息
2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理毒理
3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代动力学
4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适应症
5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用法用量
6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不良反应
7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注意事项
8硫酸西索米星注射液药物相互作用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