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药品 > 注射用福莫司汀

注射用福莫司汀创建词条目录

1注射用福莫司汀相互作用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相互作用

  与所有细胞毒药物相同的相互作用因为肿瘤增加了血栓的危险,通常采用抗凝血治疗。肿瘤病例中血液凝固性存在很大的个体间差异,从而增加了口服抗凝血剂与缓肿瘤化疗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不测事件。因此,如若决定患者口服抗凝血剂治疗,需要增加INR检验的次数。联合用药禁忌:苯妥英(为了预防某些缓肿瘤药物诱发的惊厥时应用)应用阿霉素、柔红霉素、卡铂、顺铂、卡莫司汀、长春新碱、长春碱、博来霉素、氨甲嘌呤时,由于细胞增殖遏制剂导致苯妥英在消化道吸收的减少,从而诱发惊厥的发作。黄热病疫苗 引致广泛致命的疫苗疾病的危险。不推荐联合用药:减毒活疫苗(除黄热病)引致广泛疫苗疾病的危险,可能致命。尤其是对已被次级疾病导致免疫遏制的患者危险性增加。如果患者存在(脊髓灰质炎),用失活疫苗。环孢菌素(阿霉素、依托泊甙)过度的免疫遏制,导致淋巴细胞增生的危险性。免疫遏制剂(由环孢素外推法得出)过度的免疫遏制,导致淋巴组织增生的危险性。与注射用福莫司汀特定相互作用当福莫司汀与大剂量的达卡巴嗪在同一天同时应用时偶尔会观察到肺毒性。应避免此种给药方法。应根据下述推荐方法进行联合用药:诱导治疗:福莫司汀 100mg/m2/天,在第1天和第8天。达卡巴嗪250mg/m2/天,在第15,16,17和18天。-5周的治疗休息期,然后维持治疗:福莫司汀 100mg/m2/天,第1天。达卡巴嗪250mg/m2/天,在第2,3,4,5天。

2注射用福莫司汀不良反应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不良反应

  主要为对血液学方面的影响,此毒性表现为血小板减少(40.3%)和白细胞减少(46.3%),发生较晚,最低水平分别在首剂诱导治疗后的4-5周和5-6周出现。若在注射用福莫司汀治疗前,进行过化学治疗及/或注射用福莫司汀与其它可以诱导造血毒性的药物联合应用时,会增加血液毒性作用。也曾观察到下列现象:注射后2小时内出现中度恶心及呕吐(46.7%)。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有中度的、暂时性、可逆性的增高(29.5%)。下述现象极少观察到:发热(3.3%)注射部位静脉炎(2.9%)腹泻(2.6%)腹痛(1.3%)尿素暂时性增加(0.8%)搔痒(0.7%)暂时性、可逆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感觉异常、失味症)(0.7%)与达卡巴嗪联合应用时(参见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观察到有极少发生的肺毒性(急性成年人呼吸遏制综合症)。

3注射用福莫司汀给药说明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给药说明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注射用福莫司汀在孕期及哺乳期禁用。

  儿童用药:目前没有对儿童进行研究的资料。

  老年患者用药:尚不明确。

4注射用福莫司汀体内过程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体内过程

  人静脉注射14C标记的本品,血浆原药浓度迅速下降,半衰期为23.2分钟,分布容积为32L。血浆清除率与肝脏血流量有关,为1100ml/min;主要从尿中排出,7日后尿排泄>50%,粪中排出<10%,呼吸中以CO2形式排出<0.1%。本品有较好的细胞膜穿透性及组织分布,能透过血脑屏障,在亚硝脲类药物中,其穿透力最强。

5注射用福莫司汀用法用量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用法用量

  在使用前立即配置溶液,溶液一经配置,必须在避光条件下给予,静脉注射控制在1小时以上。用4ml安瓿瓶内的无菌乙醇溶液将福莫司汀瓶中的内容物

  溶解,然后计算好用药剂量,将溶液用250ml.5%等渗葡萄糖稀释后,用于静脉输注。

6注射用福莫司汀禁忌症状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禁忌症状

  怀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合并使用黄热病疫苗采用苯妥英作为预防治疗(见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他相互作用形式)此药通常不推荐与减毒活疫苗联合使用。

7注射用福莫司汀适应症状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适应症状

  用于治疗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和扩散性恶性黑色素瘤(包括脑内部)。

8注射用福莫司汀药理毒理编辑本段

注射用福莫司汀药理毒理

  福莫司汀为亚硝酸脲中的遏制细胞增殖的缓肿瘤药物,具有烷基化和氨甲酰化活性,及实验性的广普缓肿瘤活性。其化学结构式含有一个丙氨酸的生物电子等配体(氨基-1-乙基磷酸),使其容易穿透细胞及透过血脑屏障。

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8

最新编辑时间:2017-01-12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注射用福莫司汀相互作用
2注射用福莫司汀不良反应
3注射用福莫司汀给药说明
4注射用福莫司汀体内过程
5注射用福莫司汀用法用量
6注射用福莫司汀禁忌症状
7注射用福莫司汀适应症状
8注射用福莫司汀药理毒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