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吸收不规则。一般经血管给药,剂量在15mg/kg时血药浓度可达10-10mol/L。药物自血中清除为一房室开放模型,T1/2α为10-20分钟,T1/2β为20小时,3小时后下降至10mol/l。在体内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在肿瘤组织中浓度较高。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主要遏制S期瘤细胞,大剂量用药能透过血脑屏障,静注后于半小时内到达脑脊液中,并可维持3小时。
本药主要经由肝脏分解代谢,大部分分解为二氧化碳经呼吸道排出体外。约15%在给药1小时内经肾以原形药物排出体外。
药理作用
本品在体内经酶转变为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与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性中心形成共价结合,使该酶的活性受到遏制,使胸腺嘧啶核苷生成减少,导致DNA的生物合成受阻;此外,它还可转变为三磷酸氟尿嘧啶核苷,以伪代谢物形式掺入RNA中,从而干扰RNA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近年来研究发现,本品的活性代谢物5-氟尿嘧啶脱氧核苷及甲撑基四氢叶酸可与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形成三联复合物,阻止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的活性发挥,从而遏制DNA的合成。
本品对增殖细胞有明显杀灭作用,对S期细胞特别明显,但它同时又可延缓G1期细胞向S期移行,因而出现自限现象。
毒理研究
遗传毒性:本品在体外能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癌性变,但致癌性与致突变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尽管本品对TA92、TA98和TA100鼠伤寒沙门氏菌未见致突变作用,但对TA1535、TA1537、TA1538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酿酒酵母菌有致突变作用。此外,本品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阳性。在体外试验中,本品高浓度下可引起仓鼠成纤维细胞染色体断裂。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注射本品125或250mg/kg可引起染色体畸变和精原细胞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也能遏制精原细胞的分化,从而导致不育。雌性大鼠在排卵前连续3周每周腹腔注射本品25或50mg/kg,能明显减少交配的发生,延缓胚胎植入前后的发育,增加植入前的死亡率,并导致胚胎染色体异常。
动物试验显示本品具有致畸作用。尽管尚无氟尿嘧啶引起人类畸形的直接证据,但应重视的是,其他DNA合成遏制剂已有导致人类畸形的报道。因此有生育可能的妇女应避免怀孕。如果患者在孕期使用本品或在用药期间怀孕,应被告知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只有当本品的潜在益处大于对胎儿的潜在危害时,才可在孕期使用本品。
尚无本品围产期毒性研究资料,但本品可通过胎盘进入大鼠胎仔的血液循环,导致胚胎的吸收和死亡。尚不清楚本品是否经人乳排泄,鉴于本品可遏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母亲在使用本品时应停止哺乳。
致癌性:尚无较充分评价本品致癌性的动物长期给药的试验资料。大鼠连续52周,每周5天连续经口给予本品0.3、1、3mg/只,随后观察6个月,未见致癌作用。雄性大鼠每周1次,连续52周静脉注射本品33mg/kg,随后观察其生命过程,也未见致癌作用。雌性小鼠每周一次,连续 16周静脉注射本品1mg/只,对肺腺癌的发生率无影响。但根据现有资料尚不能对本品的人体致癌性作出评价。
与甲氨蝶呤合用,应先给后者,4~6小时后,再给予氟尿嘧啶,否则会减效。用本品时不宜饮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 在人类曾有极少数由于在妇女妊娠初期头3个月期间应用本品而致先天性畸形者,并可能对胎儿产生远期影响。故在妇女妊娠期内禁用本药。
2. 由于本品潜在的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和可能在婴儿中出现毒副反应,在应用本品期不允许哺乳。
【儿童用药】
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老年患者用药】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有骨髓遏制者,剂量应减少。
1. 本品不可用作鞘内注射。
2. 本品在动物试验中有致畸和致癌性,但在人类,其致突、致畸和致癌性均明显低于氮芥类或其他细胞毒性药物,长期应用本品而致发第2个原发恶性肿瘤的危险也比氮芥等烃化剂为小。
3. 除有意识地单用本品较小剂量作放射增敏剂外,一般不宜和放射治疗同用。
4. 有下列情况慎用本品:肝功能明显异常;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低于3500、血小板低于5万者;感染、出血(包括皮下和胃肠道)或发热超过38℃者;明显胃肠道梗阻;失水或(和)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者。
5. 开始治疗前及疗程中应每周定期检查周围血象。
6. 使用本品时,不宜饮酒或同用阿司匹林类药物,以减少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1. 恶心、食欲减退或呕吐,一般剂量多不严重;
3. 周围血白细胞减少常见,大多在疗程开始后2-3周内达最低点,约在3-4周内恢复正常,血小板减少罕见;
4. 极少见咳嗽、气急或小脑共济失调等;
5. 脱发或注入药物的静脉上升性色素沉着相当多见;
6. 静脉滴注处药物外溢可引起局部疼痛、坏死或蜂窝组织炎;
7. 长期应用可导致神经系统毒性;
8. 长期动脉插管投给氟尿嘧啶,可引起动脉栓塞或血栓的形成、局部感染、脓肿形成或栓塞性静脉炎等;
9. 偶见用药后心肌缺血,可出现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
本品须先用适量注射用水溶解后使用。
1. 成人常用量:缓慢静脉滴注,每日0.5-1g,每3~4周连用5日;也可每周一次,每次0.5~0.75g,连用2~4周后休息2周作为一疗程。静脉滴注速度愈慢,疗效愈好而毒副作用相应减轻。动脉插管注射,每次0.75~1g。腹腔内注射按体表面积一次500-600mg/m。每周1次,2-4次为1疗程。
2. 小儿常用量:静脉滴注。按体重每次10~12mg/kg。
3.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特别是骨髓遏制者应降低用量。
1. 本品可用于乳腺癌、消化道癌肿(包括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胆道系统肿瘤和胰腺癌)、卵巢癌和原发性支气管肺腺癌的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
2. 用于治疗恶性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
3. 可用于浆膜腔癌性积液和膀胱癌的腔内化疗;
4. 头颈部恶性肿瘤和肝癌的动脉内插管化疗。
本品主要成份为氟尿嘧啶,其化学名为5-氟-2,4(1H,3H)-嘧啶二酮。
其结构式为:
分子式:C4H3FN2O2
分子量:130.08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