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锂剂,地高辛:联合使用时,会升高锂剂和地高辛的血浆药物浓度。
2.利尿剂:像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样,本品会降低利尿剂的效能。与保钾利尿剂联用时会导致高钾血症,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血清钾浓度。
3.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与不同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联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4.抗凝血药:临床研究表明,双氯芬酸不会影响抗凝血药的作用,但出于谨慎,当抗凝血药与双氯芬酸联用时,建议使用实验室指标对照用以检测所希望达到的抗凝血效果。像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样,大剂量的双氯芬酸(200mg)短期内对血不板的凝集有可逆遏制作用。
5.治疗糖尿病药物:已有的临床研究显示,以氯芬酸可与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联合使用,而不影响治疗糖尿病药物的治疗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人案报道当使用了双氯芬酸后,出现了低血糖和高血糖现象,因此在与双氯芬酸联合使用时。应据病情调整治疗糖尿病药物的药剂量。
6.甲氨蝶呤:在使用甲氨蝶呤的前后24小时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应十分谨慎,因为在此期间,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会升高,其毒性也会增加。
7.环孢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于肾脏前列腺素的作用能提高环孢霉素的肾脏毒性。
8.喹诺酮类抗生素。有个案报道喹诺酮类抗生素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联用时可能引起惊厥。
1.有胃肠道疾病、消化性溃疡病史、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肝功能损伤,心功能或肾功能损伤,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老年患者以及任何原因引起的细胞外体液不足患者,在使用本品应慎用,并严格观察。
2.老年患者、经常胃肠道出血或溃疡和或穿孔的患者使用本品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这些严重的后果会在治疗过程中的任何时间出现,而且出现前可能没有预警症状,并且在其以往的医疗记录中无任何症状。
3.罕见病例中,使用本品出现了胃肠道溃疡或出血,这时必须立即停用。
4.本品与其他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一种或多种肝脏的酶数值会提高,停药后可恢复,合用时,即使是首次使用本品,变态反应,包括过敏和或拟过敏反应,都会发生。长期使用本品治疗,应定期对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角进行监测。
5.如果患者出现了肝脏疾病(如肝炎)的临床症状或其它的临床表现(如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皮疹等),进行性的肝功能损伤的患者,应停用。除了肝脏的酶数值升高,有少量病例报道出现了严重的肝脏反应,包括黄疸和急性重症肝炎。肝炎可以在没有任何前驱症状下发生。有肝卟啉症患者应慎用,因为本品会引发肝卟啉症的发作。
6.像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一样,本品会掩盖感染的临床症状,暂时遏制血小板的凝集功能。有血小板凝集功能障碍的患者在使用本品时应受到细心监测。特别注意:有眩晕症状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包括视物不清的患者。
7.在使用本品时,不应驾驶机动车辆,也不应操作机器。
1.消化道:
①偶尔:上腹部疼痛,其他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痛性痉挛、消化不良、腹胀、食欲缺乏、厌食症。
②罕见:胃肠道出血(吐血、柏油样便及便血),伴有或不伴有出血或穿孔的消化性溃疡。
③个别病例:下腹部症状(例如非特异性出血性结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或局限性肠炎的恶化),口腔炎,舌炎,食管损伤,膈肌肠道狭窄,便秘,胰腺炎以及痔疮发作。
2.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①偶尔:头痛,头晕,头昏。
②罕见:疲倦。
③个别病例:感觉障碍,包括感觉异常,记忆力障碍,定向力障碍,失眠,易受刺激,惊厥,忧郁症,焦虑,恐怖感,震颤,精神病反应,无菌性脑膜炎。
3.感觉器官:
①个别病例:视觉障碍(视力模糊,复视),听力损伤,耳鸣,味觉障碍。
4.皮肤:
①偶尔:皮肤出疹。
②罕见:荨麻疹。
③个别病例:皮疹,湿疹,多形性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症,莱尔综合症(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红皮病(脱落性皮炎),脱发,光过敏,紫癜包括过敏性紫癜。
5.肾脏:
①偶尔:水肿。
②个别病例:急性肾功能不全,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症,肾乳头坏死。
6.肝脏:
①常见:血清转氨酶升高(SGOT,SGPT)偶尔为中等程度的升高(高于正常上限≥3),或明显升高(高于正常上限≥8)
②罕见:伴有或不伴有黄疸的肝炎,个别病例出现了急性重症肝炎。
7.血液:
①个别病例: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8.过敏:
①极少见:过敏反应(例如支气管痉挛,过敏的和或拟过敏性的机体反应,包括低血压)
②个别病例:脉管炎,肺炎。
9.其他器官:阳痿(目前使用奥尔芬与阳痿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心悸,胸痛,高血压,心功能不全。注射部位的副反应(例如局部疼痛和硬结;在个别病例:局部脓肿和局部坏死)
在臀部后上方深部注射,一次一支,每日一次。严重的患者,可每日注射二次,在二次注射之间间隔几个小时(变换注射部位)。每日的最大剂量150mg。 疗程不超过2天,如果仍需使用,可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或栓剂作为维持治疗。
本品为镇痛药。严重炎症或退行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关节炎、脊椎关节病、疼痛性脊椎综合症、关节外的风湿病。急性痛风发作。肾绞通和胆绞通。损伤或术后的疼痛、炎症和肿胀。
1.肌注75毫克双氯芬酸钠后迅速被吸收,20分钟内可达2.0μg /ml的血浆峰值浓度。吸收量与剂量大小成正比,口服后有一半活性药物经肝脏代谢,所以肌注后的AUC值为口服两倍。平均体积分布为0.12~0.17L/k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以上。血浆药物浓度为0.7~2.0μg /ml。重复使用并不改变药代动力学,按照推荐剂量使用,没有药物蓄积现象。
2.双氯芬酸在乳汁中药物浓度极低而可忽略。在人体血浆的药物浓度峰值出现后2~4小时,在滑液中可测得最大药物浓度。滑液中的的药物半衰期为3~6小时。因此即使在用药后4~6小时,滑兴中的活性药物成分的浓度要比血浆中高,并且这一状态持续12小时以上。
3.药物以原形的形式进人体内循环。药物的生物转化过程部分通过原形分子的糖基化,但订要通过羟基化和甲基完成。这两种酚的代谢产物是具有药理活性的,但与双氯芬酸相比,活性较小。
4.本药清除率263±56ml/min(均精±标准差),血浆终末半衰期为1~2小时。大约有60%通过肾脏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另外有不到1%的药物以原形的形式排泄。其余的药物通过胆汁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泄。
药理作用:双氯芬酸钠是一种衍生于苯乙酸类的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其作用机理为遏制环氧化酶活性,从而阻断花生四烯酸向前列腺素的转化。同时,它也能促进花生四烯酸与甘油三脂结合,降低细胞内游离的花生四烯酸浓度,而间接遏制白三烯的合成。双氯芬酸是非甾体消炎药中作用较强的一种,它对前列腺素合成的遏制作用强于阿司匹林和吲哚美辛等。双氯芬酸钠还具有阻止血小板凝集作用。利多卡因为酰胺类局麻药,血液吸收后或静脉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和遏制双相作用,且无先驱的兴奋,血药浓度较低时,出现镇痛和思睡、痛阈提高。两者配伍,起镇痛协同作用。
毒理研究:
给大鼠口服双氯芬酸钠每日2mg/kg,长期观察,没有发现肿瘤发生率增加。一项对小鼠二年的研究中,每日用药2mg/kg,也未见到任何肿瘤易发倾向。各种突变研究没有发现双氯芬酸钠诱发基因突变。给大鼠用药每日4mg/kg,雌雄均未发生不育。大鼠经口LD50为150mg/kg,小鼠经口 LD50为390mg/kg。
利多卡因随着剂量加大,作用或毒性增强,亚中毒血药浓度时有抗惊厥作用;当血药浓度超过5μg/ml可发生惊厥。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