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物和人体内,口服的安必丁®在进入体循环前经脱乙酰基作用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大黄酸。健康成人单次口服给药达峰时间约为2.4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9%,血浆半衰期约为4.2小时,本品表观生物利用度为35%~56%。代谢产物大黄酸主要经肾脏排泄,小部分也经胆汁排泄。
药理作用:
本品为骨关节炎IL-1的首要遏制剂。
经细胞实验及动物实验证实:(1)本品可诱导软骨生成、具有止痛、抗炎及退热作用;(2)不遏制前列腺素合成;(3)对骨关节炎有延缓疾病进程的作用。
毒理作用:
小鼠和大鼠单次给药的最大耐受量超过人用剂量的190和410倍,狗的最大耐受量超过人用剂量的600倍(按体表面积给药量计算)。亚急性、慢性和胎儿毒性试验,生育力试验,围产期和产后毒性试验,致癌和致畸试验均表明安必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在服用改善肠道转运和(或)肠道内容物性质的药物时,禁服本药。为提高双醋瑞因的生物利用度应避免同时服用含有氢氧化铝和(或)氢氧化镁的药物。服用双醋瑞因后会增加使用抗生素和(或)化学疗法的病人患小肠结肠炎的可能性,因为抗生素和化学疗法会影响肠道的菌群。
虽然动物实验并未显示本品对生殖或胎儿有任何毒性,但安必丁®不应在怀孕期间服用。同时,哺乳期妇女不应服用安必丁®,因曾有少量双醋瑞因衍生物进入母乳的报告。
肾功能不全会影响双醋瑞因的药代动力学,因此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肌酐清除率<30ml/min)减小剂量。饭后服用双醋瑞因可以提高它的吸收率(大约24%);另一方面,严重的营养不良会降低双醋瑞因的生物利用度。副反应(例如加速肠道转运)的发生率直接与未吸收的双醋瑞因的量有关,在禁食或摄入食物很少时,服用本品会增加副反应的发生率。泻药不应和安必丁®共同服用。
轻度腹泻是应用安必丁®治疗最常见的副反应(发生率约7%),一般会在治疗后的最初几天内出现,多数情况下会随着继续治疗而自动消失。上腹疼痛的发生率为3~5%,恶心或呕吐则少于1%。服用安必丁®偶尔会导致尿液颜色变黄,这是本品的特性,无任何临床意义。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