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药品 > 氯噻酮片

氯噻酮片创建词条目录

1氯噻酮片含量测定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含量测定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氯噻酮0.1g),加甲醇30ml,回流5分钟,强力振摇15分钟,放冷,滤过,残渣用甲醇洗涤,合并洗液与滤液,用甲醇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2ml,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国内药典1990年版二部附录24页),在27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 C14H11ClN2O4S的吸收系数(E1% 1cm)为57.4计算,即得。

2氯噻酮片药物相互作用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药物相互作用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药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遏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来烯胺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药。

  (5)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与钙拮抗剂合用时减弱)。

  (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类药物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乌洛托品与本药合用,其转化为甲醛受遏制,疗效下降。

  (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3氯噻酮片注意事项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遏制剂有交叉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减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GRF<20ml/min),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②糖尿病;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⑧胰腺炎;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⑩有黄疸的婴儿。

  (4)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酐,尿素氮; ⑤血压。

  (5)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每日用药一次时,应在早晨用药,以免夜间排尿次数增加,间歇用药(非明日用药)能减少电介质紊乱发生的机会。

4氯噻酮片不良反应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不良反应

  大多数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氧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上述水、电介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遏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5氯噻酮片用法用量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 口服,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日 25~100mg,或隔日100~200mg;或每日100~200mg,每周连服3日。也有每日剂量达400mg。当肾脏疾病肾小球滤过率低于每分钟10ml时,用药间歇应在24~48小时以上。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1次服用或隔日1次,并依降压效果调整剂量。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可以用较小剂量,每日12.5mg~25mg。

  2.小儿常用量 口服。按体重2mg/kg,每日1次,每周连服3日,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

6氯噻酮片适应症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适应症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高血压 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肾石症 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7氯噻酮片药代动力学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药代动力学

  口服吸收不完全,主要与细胞内碳酸酐酶结合,而与血浆蛋白结合很少,严重贫血时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的结合增多。口服2小时起作用,达峰时间为2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24~72小时。T1/2为35~50小时,本药半衰期和作用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其他噻嗪类药物的原因,是由于本药主要与红细胞碳酸酐酶结合,故排泄和代谢均较慢。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部分在体内被代谢,由肾外途径排泄,胆道不是主要的排泄途径。

8氯噻酮片药理毒理编辑本段

氯噻酮片药理毒理

  (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遏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遏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遏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遏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对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亨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8

最新编辑时间:2017-01-12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氯噻酮片含量测定
2氯噻酮片药物相互作用
3氯噻酮片注意事项
4氯噻酮片不良反应
5氯噻酮片用法用量
6氯噻酮片适应症
7氯噻酮片药代动力学
8氯噻酮片药理毒理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