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人体发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急性中毒的资料很少。预期本品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那些已被报道的不良反应的扩大。脑脊液中高浓度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抽搐等。
由于头孢哌酮舒巴坦可通过血液透析从血液循环中被清除,因此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发生药物过量,血液透析可增加本品从体内排出。
1 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联合应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作用。但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存在物理性配伍禁忌,因此两种药液不能直接混合。如需联合使用,可按顺序分别静脉注射这两种药物。注射时应使用不同的静脉输液管,或在注射间期,用另一种已获批准的稀释液充分冲洗先前使用过的静脉输液管。此外,应尽可能延长两种药物给药的间隔时间。
2 与下列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引起出血:抗凝药肝素,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溶栓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尤其是阿司匹林、二氟尼柳或其他水杨酸制剂)及磺吡酮等。
3 本品与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后出现配伍禁忌。因此应避免在初步溶解时使用该溶液,但可采用两步稀释法。即先用灭菌注射用水进行初步溶解,然后再用复方乳酸钠注射液或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作进一步稀释,从而得到能够相互配伍的混合药液。
4 与下列药物注射剂也有配伍禁忌:多西环素、甲氯芬酯、阿马林、盐酸羟嗪、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他佐辛、抑肽酶等。
1.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如稀便或轻度腹泻、恶心、呕吐等。
2.过敏反应:斑丘疹、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药物热。这些过敏反应易发生在有过敏史,特别是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中。
3.血液系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低凝血酶原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4.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血胆红素增高,尿素氮或肌酐升高,多呈一过性。 5.其他反应:头痛、发热、寒战、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菌落失调等。
静脉滴注。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适量溶解,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l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30~60分钟。
1.成人:常用量一日1.5~3g,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一日6g。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滴注1次。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4g。
2.儿童:常用量一日30~60mg/kg,等分2~4次滴注。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一日160mg/kg。等分2~4次滴注。新生儿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12小时给药1次。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40mg/kg。
本品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本品高度敏感。本品对各组链球菌、肺炎球菌亦有良好作用,对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株)仅具中度作用。头孢哌酮对多数革兰阳性厌氧菌和某些革兰阴性厌氧菌有良好作用。头孢哌酮主要遏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舒巴坦本身抑菌作用较弱,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遏制药,与头孢哌酮联合应用后,可增加头孢哌酮抵抗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的能力,对头孢哌酮产生明显的增效作用。
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皮肤软组织感染、骨骼及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及其他生殖系统感染。
通用名: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英文名: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FOR INJECTION
拼音名: ZHUSHEYEYONG TOUBAOPAITONGNA SHUBATANNA
本品为头孢哌酮钠与舒巴坦钠(2 :1)均匀混合的无菌粉末。
药品类别: 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
贮藏: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
规格:(1)0.75g (头孢哌酮0.5g与舒巴坦0.25g) (2)1.5g(头孢哌酮1.0g与舒巴坦0.5g)
(3)2.25g(头孢哌酮1.5g与舒巴坦0.75g) (4)3.0g(头孢哌酮2.0g与舒巴坦1.0g)
包装:西林瓶装,1支/盒;10支/盒。
有效期:24个月。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