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尿胆原增加

尿胆原增加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内科,消化内科
  • 细分症状:病理性尿胆原增加、非病理性尿胆原增加
  • 相关疾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黄疸、胆石症、急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 相关检查: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尿二胆检查、尿三胆检查
  • 相关药品:铁皮枫斗颗粒、小儿复方四维亚铁散、参芪五味子片、十全大补丸
  • 相关症状:黄疸、尿胆原排泻增加、溶血性黄疸、无尿、硬化、阻塞性黄疸

1尿胆原增加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尿胆原是由结合胆红素转化而来的。结合胆红素在小肠下部和结肠中,经肠道细菌的作用而脱结合,胆红素经过几个阶段的还原作用成为尿胆原,然后随粪便排出。一部分尿胆原自肠道被吸收进入门静脉,其中大部分被肝细胞摄取再排入肠液中(肠肝循环),一部分从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经肾自尿中排出。多种因素可引起尿胆原增加。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儿科杂志》1999年第2期

2尿胆原增加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尿胆原增加的原因:1.患溶血性黄疸或其他溶血疾病时,胆红素排出量增加,在肠道内胆红素经细菌作用转化为尿胆原,过多的尿胆原重新被肠黏膜吸收而回到肝脏,肝脏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胆红素或肝脏同时受损,过多的尿胆原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尿中尿胆原增加。2.发烧、心功能不全、便秘等亦可使尿胆原增高。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新生儿科杂志》2000年第6期

3尿胆原增加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尿胆原是由结合胆红素转化而来的,正常血中胆红素不过17μmol/L(1.0mg/dl)。

  尿胆原增加应与尿胆原排泻增加相鉴别:

  尿胆原排泻增加:尿胆原排泻增加是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的一种症状。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即Israel综合征。系由骨髓红细胞或前体产生过多的胆红素,或直接由亚铁红素或四吡咯前体破坏和生成所致。

来源资料:《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年第8期

4尿胆原增加症状检查

  尿胆原正常值:尿胆原定性为尿胆原阴性或尿胆原阳性。定量:(男)0.3--3.55微摩尔每升。(女)0--2.64微摩尔每升。(儿童)0.13--2.3微摩尔每升。

  临床上,尿胆原试验是鉴别黄疸种类的重要方法之一:阻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可消失,尿胆原试验呈阴性反应,如连续七天以上尿中无尿胆原,提示可能是由于胆道完全阻塞。胆石症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呈间歇性的尿胆原消失或减少。溶血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尿胆原试验均呈阳性反应。

  在急性肝炎病人有时其他试验,尚属正常时,尿中尿胆原含量即增多,尿胆原试验呈阳性反应。肝硬化及中毒引起的肝损害,尿胆原试验也呈阳性反应。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第5期

5尿胆原增加治疗/预防

  临床意义:能够和胆红素等指标一起反映肝功能和诊断肝胆系统疾病.

  a、胆红素的检测对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尿胆原更加灵敏的反映肝功能。

  b、胆红素的检测有助于诊断黄疸。在败血症、蚕豆病、异型输血等情况下使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溶血性黄疸,此时虽然胆红素大量增加,但大部分是间接胆红素,因此,尿中的胆红素还是阴性。

  c、胆素原族的检测可以敏感的反映肝细胞功能,临床经验表明,在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出现黄疸前,尿中的胆素原族就已经明显增加。与胆红素结合可以为诊断黄疸的类型提供依据。黄疸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肝前性黄疸,或称溶血性黄疸。

  ②肝原性黄疸,或称肝细胞性黄疸,是在感染(如病毒性肝炎)、中毒及肝硬化等情况下,肝细胞或肝内毛细胆管大量病变,使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结合、转运及排泄障碍所致;③肝后性黄疸,或称梗阻性黄疸,由于结石、肿瘤或先天性胆道闭锁等原因造成总胆管梗阻所致。

  因此,出现尿胆原增加时要去正规医院做全面检查,针对病因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指南:学术版》2008年第12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尿胆原增加症状描述
2尿胆原增加症状起因
3尿胆原增加症状诊断/鉴别
4尿胆原增加症状检查
5尿胆原增加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