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性哮喘是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导致的,可促使人体释放组织胺及其它能引起变态反应的物质,提高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从而引起或加重哮喘的发作。这是因为不良的情绪可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造成呼吸道感染,从而诱发哮喘。因此专家表示,哮喘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哮喘病情。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年 第8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压力也会增大,进而造成了人体内分泌失衡,从而使之成为了另一个哮喘的原因。精神因素可促使情绪性哮喘出现,患者紧张不安,情绪过激等,都会导致哮喘病的发生,专家认为它是通过迷走神经和大脑皮层发射或是过度换气导致的。这是哮喘的原因中比较常见的一种。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 第20期
痰标本可通过情绪性哮喘患者主动咳痰,痰少者可通过浓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方法获得,显微镜下观察痰涂片可见丰富的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疾病的诊断方法是非常多的。而且需要与除情绪性哮喘病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有所鉴别。
1.情绪性哮喘和心源性哮喘鉴别
心原性哮喘常见于左心心力衰竭,发作时的症状与哮喘相似,但心原性哮喘多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心病和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阵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广泛的水泡音和哮鸣音,左心界扩大,心率增快,心尖部可闻奔马律。胸部X线检查时,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征,心脏B超和心功能检查有助于鉴别。若一时难以鉴别可雾化吸入选择性β2激动剂或注射小剂量氨茶碱缓解症状后进一步检查,忌用肾上腺素或吗啡,以免造成危险。
2.情绪性哮喘和支气管肺癌鉴别
中央型肺癌导致支气管狭窄或伴感染时或类癌综合征,可出现喘鸣或类似哮喘样呼吸困难、肺部可闻及哮鸣音。但肺癌的呼吸困难及哮鸣症状进行性加重,常无诱因,咳嗽可有血痰,痰中可找到癌细胞,胸部X线摄片、CT或MRI检查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可明确诊断。
3.情绪性哮喘和气管内膜病变鉴别
气管的肿瘤、内膜结核和异物等病变,引起气管阻塞时,可以引起类似哮喘的症状和体征。通过提高认识,及时做肺流量—容积曲线,气管断层X光摄片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通常能明确诊断。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 第15期
情绪性哮喘患者朋友来说,只有通过以上检查,我们才可以更加了解身体的内部情况,然后在通过这些情况来判断出自己所患情绪性哮喘的病情。胸部X线检查,这是对情绪性哮喘病情的一种总体上的把握,可以直观的向我们展示身体内部的一些情况。
1、血液常规检查情绪性哮喘。可有嗜酸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可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痰液检查情绪性哮喘。如合并呼吸道细菌感染,痰涂片、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病原菌诊断及指导治疗。
3、呼吸功能检查情绪性哮喘。呼吸功能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也是不容忽视一个重要参照因素。
4、血气分析情绪性哮喘。所谓的血气,是指我们在患病情况下身体条件的一个中和的体现。
来源资料:《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 2013年 第1期
情绪性哮喘这种疾病的治疗,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决定治疗方案,其实,情绪性哮喘尽管难以彻底治愈,但若是及时治疗的话,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当然,最好是能以预防为主。下面就情绪性哮喘的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情绪性哮喘治疗应以思考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并根据病情控制变化增减(升级或降级)的阶梯治疗原则选择治疗药物,通常达到哮喘控制并至少维持6个月,可试用降级治疗,最终达到使用最少药物以控制症状。情绪性哮喘治疗方案的选择基于其在治疗人群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药物治疗可以酌情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包括吸人、口服和肠道外途径(皮下、肌肉或停脉注射)d吸人结药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将药物直接送人气道以提高疗效,而避免不良反应或使全身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
哮喘患者一定要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样才有助于哮喘病情的缓解和控制,首先,保持笑容。笑是最好的释放压抑的方法。这是因为笑会让人产生一种极端的心理快感,将所有的压抑情绪全部释放出来;其次,倾诉。选择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将所有的不快向他们诉说。这样心情就会轻松起来。
来源资料:《实用医学杂志》 2007年 第5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