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

  • 患病部位:头部,颅脑、眼
  • 所属科室:内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
  • 细分症状:突发性、继发性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
  • 相关疾病: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老年人低血压
  • 相关检查:血压测量检查、心血管造影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 相关药品:盐酸米多君片、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注射用左卡尼汀
  • 相关症状:头痛、头晕、无力、疲乏、心前区隐痛、低血压、心慌、出冷汗

1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常见于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 第4期

2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 第6期

3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临床上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应该注意区分,如果眼前发黑伴随一侧肢体瘫痪或无力 ,剧烈的头痛、呕吐等 ,那就应该高度警惕 ,往往是大脑这个人体“司令部”出现了“内乱”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但如果一到天黑眼前就昏暗一片 ,甚至什么都看不清 ,这就是夜盲症。这种病多是由一种称为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所致 ,其次因营养不良或偏食等原因造成维生素 A缺乏的结果。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 第3期

4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检查

  如果遇到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时,主要根据体位性低血压的症状体征来检查,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另外,还可行心血管造影从显影的结果可以看到含有造影剂的血液流动顺序,以及心脏血管充盈情况,从而了解心脏和血管的生理和解剖的变化。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心脏血管病方法。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糖尿病天地:文摘刊》 2014年 第6期

5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治疗/预防

  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明显者,可穿弹力长袜,用紧身腰带。对少数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也可给药物治疗,如中药补中益气丸、生脉饮等。为预防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的发生,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站立时动作应缓慢,在站立前先做准备动作,即做些轻微的四肢活动,也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升高血压,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年 第5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描述
2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起因
3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诊断/鉴别
4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症状检查
5蹲下起来后眼前发黑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