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血流滞缓

  • 患病部位:全身,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内科,血液科
  • 细分症状:急性静脉血流滞缓、慢性静脉血流滞缓
  • 相关疾病:胸壁静脉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淤积性皮炎
  • 相关检查:静脉听诊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血液检查
  • 相关药品:西洛他唑片、脉络舒通颗粒、肝素钠乳膏、抗栓胶囊
  • 相关症状:胸壁疼痛、腋窝痛、剧痛、静脉曲张、水肿、缺氧

1静脉血流滞缓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静脉血流滞缓是血栓性静脉炎以急性非化脓性静脉炎继发腔内血栓形成为特点的静脉血管疾患,受累浅表静脉区的皮肤红肿,自发牵扯性疼痛,可摸到有触痛的条状物或结节,静脉血流滞缓。周围皮肤可呈现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成棕褐色。少数病人可引起反应,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国内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年第2期

2静脉血流滞缓症状起因

  引起静脉血流滞缓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受潮湿等,较常见是各种外科手术后引发,其病理变化特点为静脉壁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导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祖国医学其病因病机为气血瘀滞,阻滞于络脉及气血阴阳失调和湿热下注,内外二因合至而发为本病。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高渗葡萄糖溶液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当代医学》2012年第12期

3静脉血流滞缓症状诊断/鉴别

  静脉血流滞缓主要临床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痛和明显的压痛,并可触及索状静脉;全身反应少见。下肢静脉的压力升高。静脉造影可显示阻塞的部位和程度,静脉血流滞缓根据病史、局部的表现、相关血液学阳性指标及准确的影像学结果可诊断静脉血流滞缓。

  静脉血流滞缓症状与以下疾病鉴别诊断:

  1.浅静脉血栓形成:由于浅静脉血栓形成不致造成肺栓塞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因此在临床上远不如深静脉血栓形成重要。本症陈伴发于长时间或反复静脉输液,特别是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在曲张的静脉内也常可发生。静脉壁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热形成病变,腔内血栓常与管壁粘连而不易脱落。由于交通支的连系有时可同时形成深、浅静脉血栓。

  2.深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是由于血液异域及高凝状态所引起,所以血栓与血栓壁仅有轻度粘连,容易脱落成为栓子而形成肺栓塞同时深静脉血栓形成使血液回流受到明显的影响,导致远端组织水肿及缺氧,形成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综合征。

来源资料:《国内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第19期

4静脉血流滞缓症状检查

  静脉血流滞缓在临床工作中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做出诊断并不困难。

  静脉血流滞缓症状检查如下:

  1、实验室检验

  (1)血常规:根据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程度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凝血:可有D-Dimer升高等血栓形成表现。

  2、影像学检查

  (1)多普勒超声: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静脉血流滞缓此种检查可发现约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2)放射性核素检查:原理为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可通过观察某一部位放射量的增减,判断血栓形成及演变过程。对小腿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检出率较高。

  (3)电阻抗体积描记:静脉血栓形成时,电阻容积波幅变动小。对于主干静脉阻塞的诊断效果较好。

  (4)静脉造影:静脉注入造影剂,通过有无充盈缺损,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同时可明确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情况。为诊断的金标准。

  (5)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测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来源资料:《国内药业》2009年第23期

5静脉血流滞缓治疗/预防

  静脉血流滞缓的指征是在上述治疗过程中病情仍急剧发展者,静脉血流滞缓尤其是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急剧减弱病例,但对已是静脉性坏疽者则取栓术为时已迟静脉血流滞缓主要顾虑在于取栓过程中发生肺栓塞问题。

  因此,治疗静脉血流滞缓采用两种疗法:

  西医治疗方法

  对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减轻患肢化疗炎症水肿,局部可行物理独到治疗,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中医治疗方法辨证分型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1)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五神汤加减。

  (2)脉络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2、脾虚湿阻:治法,健脾渗,活血化瘀。

  方药:健脾通络汤加减。

  预防静脉血流滞缓原则为:

  1.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预防疾病有很大的帮助。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胡椒等。

  2、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生坚果、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3、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

  4、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5、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6、忌食生冷之物,如冰棍、汽水、凉莱等。


来源资料:《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年第4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静脉血流滞缓症状描述
2静脉血流滞缓症状起因
3静脉血流滞缓症状诊断/鉴别
4静脉血流滞缓症状检查
5静脉血流滞缓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