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上有灰色膜是指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多为咽喉部细菌性感染而引起,如白喉杆菌引起的咽白喉,或是急性扁桃体炎等均可出现。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四川医学》 2010年 第9期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多为咽喉部细菌性感染而引起,如白喉杆菌引起的咽白喉,或是急性扁桃体炎等均可出现本症。白喉杆菌是造成咽白喉的主要原因,起具明显的多形性,呈杆状或稍弯曲,一端或两端稍肥大,两端常见异染颗粒。按细菌的形态及生化特性、菌落及毒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型中间型和轻型,其出现的频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均各异。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但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
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也不少见,细菌可能是外界侵入的,亦可能系隐藏于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当机体抵抗力因寒冷,潮湿,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骤然降低时,细菌繁殖加强所致,有时则为急性传染病的前驱症状,如麻疹及猩红热等,急性扁桃体炎往往是在慢性扁桃体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
来源资料:《吉林医学》 2014年 第15期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的诊断通过口腔咽喉检查即可判断,扁桃体上有片状假膜,呈灰色,周缘充血,假膜不易剥脱,用力擦去周围有渗血。但本症需要与扁桃体脓肿相区分,扁桃体脓肿时,表面附有的灰白色物质用棉签轻轻刮去时,不能整片脱落并且会有浓汁流出。侵入上呼吸道黏膜后,仅在表层上皮细胞内繁殖,一般不引起菌血症,当局部黏膜有损伤时,如患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白喉杆菌的侵袭力增强。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新医学》 2012年 第6期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的检查常见有体温测量、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细菌学检查等项目,扁桃体上有灰色膜患者的血象检查中可见白细胞增多,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白喉杆菌,心电图有助于发现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ST-T波改变。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的症状检查:
1.血象:白细胞增多,一般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在假膜与黏膜交界处涂抹,进行涂片检查和培养(吕氏培养基),常可找到革兰阳性杆菌或白喉杆菌,必要时可作白喉杆菌毒力试验,试验方法较多,可用豚鼠皮内注射法:取豚鼠两只,其中一只于试验前注射250U抗毒素,然后两只豚鼠均皮内注射0.1ml待测菌液(培养于吕氏培养基18~24h后用5ml肉汤洗下来的菌液),24~72h后,如未注射抗毒素之动物注射部位发生红肿与坏死,而注射者无变化,则证明试验菌种有毒力。
3.血清学检查:采用荧光抗体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白喉杆菌,可早期诊断。
4.亚碲酸钾快速诊断法。
5.其他检查:心电图有助于发现中毒性心肌炎,尿素氮,肌酸酐,肝功能在肝,肾损伤时,出现变化。
6.中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P-R间期延长ST-T波改变。
来源资料:《四川医学》 2010年 第9期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常因白喉或急性扁桃体炎引起,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对因治疗,白喉是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抗生素能遏制白喉杆菌生长从而阻止毒素的产生。常选用青霉素,约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剂量为40mg/(kg?d),分四次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同上。羟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也可能有效。抗生素治疗是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病情轻者可给予青霉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如病情较重或用青霉素后不缓解,可给予对革兰氏阳性球菌较为敏感的第二代头孢抗生素治疗,根据轻重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给药。若以发生局部并发症如扁周脓肿,为防止脓肿扩大引起严重后果,可静脉给予第三代头孢抗生素同时合用甲硝唑或单独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若有发现已感染该病的病患,应及时隔离至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病人的呼吸道的分泌物用双倍量的5%煤酚皂(来苏)或石炭酸处理一小时,污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15分钟,或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时。注意个人卫生:外出完需勤洗手、洗净衣物。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科学》 2013年 第2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