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放,就是指鼻腔本身未患有其他疾病,当发声需要关闭鼻腔共鸣时,它却不能关闭,而仍然处于开放状态,发声时的气流可以不断从喉部向上窜入鼻腔,使发出的声音含糊不清,有时很难辨别病人在说什么,这在医学上称之为开放性鼻音。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唇、腭裂(兔唇、狼咽),其次是软腭麻痹或扁桃体术后形成特殊瘢痕所致。 鼻音分为两种,一种是开放性鼻音,如先天性唇腭裂的病人、软腭麻痹的病人,因为缺乏软腭封闭鼻咽部而造成的;另一类是闭塞性鼻音,如感冒、慢性鼻炎、鼻腔肿瘤等,因为鼻腔堵塞而造成的缺乏鼻腔、鼻窦共鸣而出现的鼻音;后一种是最常见的鼻音,多为鼻腔阻塞性疾病引起。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3年 第1期
病理性鼻音分为开放性鼻音和闭塞性鼻音。有腭裂或软腭麻痹等疾病时,软腭关闭鼻咽,鼻腔失去时相对固定的空间和容积,鼻腔共鸣异常,就准确发音,是某些音节的发音“失真”,出现开放性鼻音,语言交流。与开放性鼻音相反,闭塞性鼻音系因鼻腔被新生物占据或导致鼻腔容积减小所致。典型的疾病有鼻炎时的鼻甲肥厚、巨大的鼻息肉、鼻腔血管瘤等良性病变,以及鼻窦恶性肿瘤侵犯鼻腔(如上颌窦癌)等,后鼻孔闭锁或狭窄等也常见。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4年 第8期
闭塞性鼻音:主要是因为鼻腔堵塞而引起的,最常见的是感冒时出现的鼻塞,另外如鼻甲肥大、鼻息肉、鼻窦炎等,凡是引起鼻腔堵塞的病变都会引起闭塞性鼻音,这种鼻音只要解除鼻腔堵塞,鼻音就可以解除。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08年 第2期
鼻腔不能关闭引起的鼻音的检查:检查是否准确发音,是某些音节的发音“失真”,及原发疾病等,根据临床症状即可诊断。同时,患者一般还伴有鼻腔堵塞、鼻流浊涕、头痛、嗅觉减退等。首先检查两侧鼻鼻前孔有无破损、结痂、异物或肿瘤。紧接着检查鼻中隔,看是否有糜烂、结痂或严重鼻中隔弯曲畸形情况。鼻腔检查中最主要的则是看鼻粘膜是否充血、肥厚,鼻甲是否充血、肥大增生或有无息肉,鼻道内有无分泌物以及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及所在部位等病变。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 第4期
鼻腔不能关闭引起的鼻音患者出现以下表现:鼻粘膜及鼻甲肿胀,色淡或淡红,交替性鼻塞,时轻时重,流稀涕,遇寒加重,头部微胀不适。偏于肺气虚者,兼见咳嗽痰稀,气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时,可选用中药进行调理治疗。
鼻腔不能关闭引起的鼻音的预防:
1、注意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清净,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
2、加强营养,增强正气。
3、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通过运动,可使血液循环改善,鼻甲内的血流不致阻滞。经常运动,
4、改掉挖鼻的不良习惯。
5、及时矫正一切鼻腔的畸形。如鼻中隔偏曲等。
6、根治病灶,彻底治疗扁桃体炎 、 鼻窦炎等慢性疾病。
7、慎用鼻粘膜收缩剂,尤其不要长期不间断使用。(滴鼻净、麻黄素、必通、呋麻滴鼻液等)。
8、减少冷空气对鼻粘膜的刺激,适当时候注意戴上口罩。 洗澡后应尽量擦干头发再进行睡眠,避免感冒。
9、注意保暖,气候转变极易感冒引发鼻炎。季节转换注意观看天气预报及时进行适当添衣。
10、盐水洗鼻,可以有效预防鼻炎。
来源资料:《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 第6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