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糜烂有一定症状,不难诊断,初起只常吐酸水,亦有不吐酸水者即渐渐胃痛。兹述于下:
1.胃痛,此痛每于食后发生,当胃部痛极剧烈,甚则恒觉内部有挤压状血聚成病奇痛。
2.呕吐,此为必有症状,然吐出食物后痛即轻减。
3.背胀痛,此症状恒亘一、二星期,或二、三个月,时觉背部胀痛。
4.便秘,十之八九,患此症者,大便多干燥。
5.吐血,必经过大痛此症至出血期,则溃疡已破,吐血量极多,所吐之血,多暗赤色。同时一部分血液,由肠而下,经过肠之作用,变成暗黑色。患者食欲如常,或反亢进,舌多清洁无苔。此症疼痛,亦有放散至胸肋间者此症至出血期,已不致与其他疼痛误认矣。
来源资料:《止园医话》 病症卷三
胃糜烂由胃粘膜受过当之刺激而起,例如胃酸过多俗名吐酸水,及过食辛辣焦香之物,例如烟、酒、油炸、火烤之物。咀嚼不细,例如暴食,不嚼即咽下。大凉、大热、半生不熟,不易消化等物,及身体一切不摄生,例如饥饱、劳碌、及恣食过当。因而致使胃之血行起障碍,则本病生焉。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止园医话》 病症卷三
诊断:
胃糜烂一症,较易诊断,以其疼痛发作时,特别剧烈,且有一切胃病状况,例如吞酸、嗳气、胀饱、便燥、呕吐等症,医者不难参照断定。此对中医而言,故略去检查胃液及检查粪便等说明。唯此症往往与胃痛相混,胃痛症按之多轻缓,胃溃疡则按之更痛。
鉴别:
胃糜烂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区别可从疼痛的部位、疼痛的节律及周期性来区别。胃糜烂的疼痛部位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而十二指肠溃疡多位于上腹正中或稍偏右。胃糜烂的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至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至下次餐前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为空腹或夜间痛;胃溃疡疼痛周期为进食-疼痛-缓解的规律,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周期为疼痛-进食-缓解的规律。
来源资料:《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第17期 胃肠道疾病检查程序的选择
在临床日常检查工作中,应熟悉了解各种检查手法和方法的作用。对胃肠道疾病检查程序合理选择,应先易后难,先选择最有效、方便、损伤小、易接受、价格低、又能及时准确解决诊断中的问题。我们认为一般应先钡检,其次内镜检查,两者密切配合,取长补短。根据具体情况,可进一步选择B超、CT、DSA等检查。从不同的侧面提供的不同信息,使胃糜烂的检查诊断达到更高的水平。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年第17期 胃肠道疾病检查程序的选择
治疗:
胃糜烂一般指胃溃疡。治疗胃溃疡一个疗程要服药4~6周,疼痛缓解后还得巩固治疗l~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因此,患者 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服药,千万不要症状稍有好转就马上停药,或者频繁换药。中药治疗效果很好,中药由于是多组分、多靶点作用,在症状的控制上更加全面,巩固疗效的效果更好,加上中药是天然植物提取,对身体没有伤害,安全性更高,短时间就会治愈,更适合长期服用。
预防:
1、应多吃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平时以营养丰富、含渣滓少、易于咀嚼、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如果溃疡严重或有少量胃出血时,则应以流质饮食为宜,如牛奶、面糊、米粥等,这样不仅可供给病人较多营养,而且牛奶可中和胃酸,有利于止血,但要忌食肉汤、鸡汤和甜食,因为它们能促使胃酸分泌,对溃疡的愈合不利。
2、少吃或不吃油炸食物,忌食生冷、过硬或过热的食物。油煎或油炸的食物或生冷、过硬、过热的食物不仅不易消化,而且还会促使胃酸过度分泌,直接损伤溃疡面。另外,太热的食物还会使血管扩张,容易引起胃出血。而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咖喱、过量的食盐、酱油、香料及糖果、咖啡、浓茶、烟类等,均可刺激溃疡和胃粘膜,增加胃液酸度,所以也应尽量避免食用。
3、应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要按时就餐,每餐进食量要有一个基本定量,吃得太饱会使胃负担过重。吃得过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有可能引起胃壁自身消化或因溃疡受胃酸刺激而引起疼痛。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胃糜烂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