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curs
Filename: views/xjibing_header.php
Line Number: 108
>疾 病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curs
Filename: views/xjibing_header.php
Line Number: 111
>食材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curs
Filename: views/xjibing_header.php
Line Number: 112
>症状Severity: Notice
Message: Undefined variable: curs
Filename: views/xjibing_header.php
Line Number: 115
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每年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是为了纪念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霍向一群德国柏林医生发表他对结核病病原菌的发现。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节日起源
1882年3月24日是世界优秀的德国科学家科赫氏在柏林宣读发现结核菌的日子。
当时结核病正在欧洲和美洲猖獗流行,由于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为以后结核病研究和控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为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尽管本世纪50年代有效的抗结核药物问世,但世界大多数人都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服务措施。从1882年科赫氏发现了结核菌以来至少有2亿人被结核病夺去了生命。
在1982年纪念科赫氏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IUATLD)共同倡议将3月24日作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以提醒公众加深对结核病的认识。
节日历史
1982年3月24日
世界卫生组织由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倡议、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举办纪念罗伯特.科霍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活动,国际防痨协会的会员之一非洲马里共和国的防痨协会提议,要像其它世界卫生日一样,设立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这个建议后来被国际防痨协会理事会采纳。从那时起,国际防痨和肺病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开始举办各种纪念活动,但局限在一定的活动范围,缺乏大规模行动。
1993年4月23日
世界卫生组织在伦敦召开46届世界卫生大会,会上通过了“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要求世界各国采取紧急措施,积极与结核病危机作斗争,并希望加强对防治结核病的宣传,以唤起各国对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高度重视。
1995年底“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WHO为了更进一步地推动全球结核病预防控制的宣传活动,唤起公众与结核病作斗争的意识,与IUATLD及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倡议,要提高这个重要日子的影响力。
1996年2月8日
国内卫生部发文,要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积极开展“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活动。
节日意义
世界结核病日不是一种庆祝,还没有任何值得庆贺的理由。经过如此漫长的历史长河,尽管我们在科学上有所突破,但是,人类这一最大的杀手仍然在猖狂活动。世界结核病日一个旨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公众支持、加强结核病防治而努力的日子。我们现有有效的策略,终将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控制结核病,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地承诺和扩展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要的目的是动员公众支持加强在全球范围的结核病控制工作,使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杀手一结核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历年主题
国际主题
2012: Stop TB in my lifetime Call for a world free of TB.
2011: On the move against TB: Transforming the fight towards elimination
2010: On the move against TB: Innovate towards action
2009: I am stopping TB
2008: I am stopping TB
2007: TB anywhere is TB everywhere
2006: Actions for life – Towards a world free of TB
2005: Frontline TB care providers: Heroes in the fight against TB
2004: Every breath counts – Stop TB now!
2003: DOTS cured me – it will cure you too!
2002: Stop TB, fight poverty
2001: DOTS: TB cure for all
2000: Forging new partnerships to Stop TB[1]
我国主题
1996年主题:我们面临结核感染的危险
1997年主题:防治结核病,人人保健康
1998年主题:结核病-严重危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实行归口管理,有效控制结核病
1999年主题:依法控制结核病,防止结核病蔓延
2000年主题: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结核病
2001年主题:积极发现、治愈肺结核病人
2002年主题:遏制结核,消除贫困
2003年主题:人类与结核病,DOTS治愈我的病,也能治好你的病
2004年主题:控制结核病,让每一次呼吸更健康
2005年主题:防治结核,早诊早治,强化基层
2006年主题:防治结核,坚持不懈。
2007年主题:结核流行广泛,控制从我做起
2008年主题:控制结核,人人有责。
2009年主题:控制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
2010年主题:遏制结核,健康和谐
2011年主题:遏制结核,共享健康
2012年主题: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1]
2013年主题: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
疾病介绍
结核病俗称“肺痨”,它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它不受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地区的影响,人体许多器官、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传染90%以上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肺结核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使带有结核菌飞沫(医学上称微滴核)喷出体外,健康人吸入后而被感染。
现代医学认为,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不仅取决于细菌的量和毒力,更主要取决于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在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入侵的结核菌不被机体防御系统消灭而不断繁殖,引起结核病。
结核病的病状比较隐匿,不典型,归纳起来全身结核病中毒症状有低热、盗汗、疲劳、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肺结核的局部症状如:咳嗽、胸痛、气短、咯血。而其他肺外结核依其侵犯器官、系统的不同而各有不同的局部症状,个别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体检时才发现。
结核病是一种顽固的慢性疾病,一旦感染发病,若不及时、不规范、不彻底治疗,最终导致复发、恶化、产生耐药,形成难治性肺结核,形成慢性传染源,危害家庭、社会,最终因反复发作引发多种并发症而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结核病列为乙类传染病,必须归口治疗。因为专业医院具有先进的检测手段,只有结核病能够系统管理系统治疗,才是结核病得以治疗、得以控制的较好手段。
结核病流行之广,遍及全球、自化疗药物的相继问世,使结核病基本得到治愈,但由于结核病有传染性、潜伏性、抗药性、顽固易发等特点,加之各种原因,结核病仍严重威胁着广大人群的健康,因此,肺结核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公共问题。
全球行动
1993年:WHO宣布全球结核病进入紧急状态,并号召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行动起来,与结核病的危机
1995年: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1998年:提出遏止结核病全球性伙伴合作。
2000年3月2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部长级会议提出阿姆斯特丹宣言:结核病已不再仅属于卫生界关注的事,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01年10月22日华盛顿部长级会议:号召各国及合作伙伴将采取特别行动,并提出4个未来的目标:
50天(2001年底):完成制订国家的规划,启动全球控制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基金;
50周(2002年底):发现率达35%,建立ICC,全球结核病药物基金提供每年治疗100万病人的药物;
50月(2005年底):发现率达70%,治愈率达85%,开发MDR和TB-HIV双重感染的有效措施。制订2006-2010年全球计划;
50年(2050年底):消除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结核病。
在技术方面召开了3次重要的会议:
2000年11月18日开罗会议:促进扩大DOTS(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覆盖面,动员国际社会支持。
2001年10月31日巴黎会议:确定2002年结核病控制的优先领域。
2002年10月4日蒙特利尔会议。
疫情回升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流动人口增加、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等多种因素,结核病再度在全球范围内流行。
1993年4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处于结核病紧急状态。1995年底,世界卫生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倡议,提高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影响力,以引起公众对结核病问题的关注。 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结核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2006年全球新增920万个结核病例,有170万人死于结核病。非洲是全球结核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而亚洲则是结核病患者最多的地区。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进展缓慢,其中包括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正在增多、结核病与艾滋病相互作用、防治资金不足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已有近1/3的人口已经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新发生结核病人870万例,每年死于结核病达200万例。全球目前有结核病病人2000万例。引起结核病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种:
1、政府的忽视
发达国家结核病控制的效果较好,盲目乐观地认为消除结核病在望。放松控制工作,削减机构、人员和经费。发展国内家无力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
2、移民和难民增加
来自结核病流行严重地区的大量移民和难民,这些移民和难民大多数是已经感染了结核菌,发病率很高,他们的发病加重了当地的结核病的流行。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和艾滋病(AIDS)的流行
HIV感染降低了人体对结核菌的免疫力,HIV感染合并结核菌感染的人最容易迅速发生结核病。
4、多药耐药病例增加
由于病人的不规律治疗,病人肺内的结核菌对多种抗结核药物发生耐药。这些病人不但治疗无效,病死率高,而且在社会播散多药耐药信结核菌给他人,将导致无可救药的严重结核病流行。
我国疫情
数据调查
据2000年国内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国内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500万,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150万;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为55.2岁。
结核病疫情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高,比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高2倍;农村人口的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97/10万和131/10万,均高于城市、城镇人口。目前国内大约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肺结核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45岁以上年龄组中增加的最为明显;男、女肺结核病的患病率在35岁以前相近,35岁以后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
耐药是我国未来结核病控制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估算国内现有耐药的涂阳肺结核病人 42万;据4个省耐药监测的结果显示,在实施DOTS的卫V项目省,即广东和山东,耐多药率(MDR-TB)分别为2.8%和2.9% 。在没有实施DOTS的省份,即河南、浙江,分别为10.8%、4.5%。 在全球对53个国家的耐药调查中,河南省的原发MDR-TB耐药率位居第二位。
可能出现的TB/HIV双重感染流行,将加重我国结核病疫情,增加结核病工作的难度。据专家估计,2002年国内大约有85万人感染了HIV,如不加以控制,到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0万。TB/HIV 双重感染的病人中估计一半病人最终发展为活动性结核。
防治工作
作为结核病疫情严重,全球结核病高负担第二位的国家,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因此全球对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极为关心,一些国家和组织相继给与了一定的支持。
目前,在我国庞大的结核病控制项目中,主要有以下国际支持:
1. 世界银行贷款/英国赠款国内结核病控制项目。该项目是我国政府与世界银行、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协商设计的全新的融资模式,是迄今全球最大的结核病控制项目。该项目是利用英国政府赠款降低世界银行贷款利率,共贷款1.04亿美元用于我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覆盖16各省、市、自治区,为期7年,预计2009年12月完成。
2. 国内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在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协助下,我国政府申请了"国内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经中日双方商定该项目在贵州、陕西、广西、云南、青海、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内蒙古、四川(部分县)、西藏等12个省(自治区)开展。每年由日本政府向实施项目的地区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提供抗结核药品和显微镜等。
3. CIDA-WHO国内结核病控制项目。加拿大政府通过加拿大国际发展部(CIDA)向我国山东、江苏和浙江每年投入78万美元的经费支持,支持的领域为病人发现报病费、治疗管理费、IEC、督导等方面。
4. 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支持项目。比利时达米恩基金会自2001年对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县市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经费援助,提供药品和部分经费的支持,从2003年将增加对青海的支持。
5. 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 2002-2006年全球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基金对我国的结核病控制方面的经费初定额度为4800万美元。主要支持的领域为:提供药品、 免费诊断费用、报病费、病人管理费、培训、IEC、规划管理、实施性研究和社会学评价及必要的设备。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