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脾肿大

脾肿大

  • 患病部位:腹部,脾
  • 所属科室:中医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极度脾大、中等度脾大、轻度脾大
  • 相关疾病: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肝、急性黄疸型肝炎、肝炎
  • 相关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淋巴细胞计数
  • 相关药品:复方环磷酰胺片、大黄庶虫丸、臌症丸、养肝胶囊
  • 相关症状:肝脾肿大、肝肿大、淋巴结肿大、呼吸急促

1脾肿大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脾肿大通常与肝肿大有关,一般轻度脾肿大常是急性感染、溶血性贫血、淤血性心衰、白血症、淋巴瘤、肝硬化、风湿症;严重脾肿大与性感染、严重溶向、寄生虫感染(kala-azar)等有关。脾肿大由于淋巴细胞增生、癌细胞侵润、巨噬细胞增加、血液郁积等机制而增大。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脾肿大

2脾肿大症状起因

  脾肿大病因分类

  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肿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肿大

  感染性

  (一)急性感染

  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二)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脾

3脾肿大症状诊断/鉴别

  脾肿大诊断:

  一病 史

  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肿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肿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如:脾肿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肿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肿大;脾肿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肿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肿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起的淤血性脾肿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肿大的同时均有个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二体格检查

  脾脏肿大主要依靠触诊检查用触诊法未能确诊时可用叩诊法检查脾的浊音界有无扩大。(正常脾浊音界在左腋中线第9-11肋之间;宽 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人必要时可用超声X线、CT等检查,以明确脾脏的大小和形态触诊发现脾肿大时,要注意脾肿大的程度、质度同时注意有无其他伴随体征。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脾肿大

4脾肿大症状检查

  目前临床诊断脾脏的大小主要参考影像学(B超和CT),而超声为临床的首选。并根据超声影像特点分为四种[3]:(1)轻度肿大117例,占50.64%,脾形态饱满,长径>12.0 cm,厚度>4.0 cm,脾门静脉内径>0.8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4.0 cm,仰卧位时可探及脾脏下缘,实质回声颗粒增粗。(2)中度肿大51例,占22.07%,形态饱满且边界不规则,脾门切迹变浅,长>13.0 cm,厚>5.0 cm,脾静脉内径>1.0 cm,右侧卧位左肋缘下长>4.0 cm或平脐,实质回声明显增粗。(3)重度肿大42例,占18.18%,大小形态失常,长>15.0 cm,厚>5.0 cm,脾静脉>1.2 cm,右侧卧位脾下缘>脐孔,实质回声颗粒明显增粗,脾门周围有低回声结节(副脾及肿大的淋巴结)。(4)巨大脾(脾热综合征)21例,占9.09%,大小形态明显失常,脾门切迹消失,右侧卧位脾下缘>脐孔下甚至达盆腔,实质内有钙化斑及占位病变。

  超声能清晰显示脾脏的大小、形态、包膜、边界、实质回声,准确测量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脾门静脉内径的数据。另外它费用低廉,操作简便,且无放射性,不受体位限制,可多次重复检查,并能比较、随访,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已广泛应用于人群发病和流行病学的普查,所以我们认为疟疾患者为腹部超声的必查项目。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cooperate/qk/xdyxx/0708/2008-05-30-484889.shtml

5脾肿大治疗/预防

  中医如何治疗脾肿大

  肝脾肿大属于中医“痞块”范畴,肝病痞块与一般谓之痞块有其共同点,都是积块有形,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而肝病患者肝脾重大,其病因病理、辨证施治,又与一般痞块不同。对肝病痞块的治疗,应当依据肝病的主症,结合湿热、痰瘀凝聚和毒热入血的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关老对肝脾肿大辨证施治要点,概括以下五点。

  (1)一般痞块,可采用破瘀攻坚消积之品,而肝病痞块则不宜过于攻伐,应以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

  (2)湿热未清者啊,在清利湿热的基础上来,常选用:赤芍、丹皮、丹参、泽兰、藕节等凉血活血之品以消痞块。

  (3)湿热已清,正气已虚者,在扶正的基础上,常选用:赤芍、白芍、坤草、郁金、王不留行等以消痞块。

  (4)痞块坚硬日久不化者,常选用:鳖甲、龟版恩、牡蛎、内金、水红花子、山楂、夏枯草等软坚消痞。

  (5)湿热毒邪蕴于血分者,常选用:草河车、蒲公英、败酱草、小蓟、茅根、地榆、生地炭、紫草、羚羊粉等凉血解毒小痞。

  关老根据多年实践体会,对肝病痞块,虽然患者体制上好,也忌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破瘀攻伐之品,使用桃仁也很慎重,以防伤正,不仅不利于痞块消失,反而促进肝硬化的发展及消化道出血,应当引起重视。

  在具体辨证施治中,湿热缠绵,正气日衰者,宜祛邪扶正兼施,重用活血化瘀。湿热已清或余邪未尽、正气已复者,宜养血柔肝、活血化瘀为主,佐以清利余邪,切忌破血攻伐;寒热虚实夹杂、气虚血滞者,宜升阳益气,养阴凉血,活血化瘀;湿热蕴毒、痰瘀互结者,宜扶正补虚,凉血解毒,化痰散瘀。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my/tag_1_22823a-32577a-32450/

6脾肿大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是采用手术切除脾。切除脾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病人的免疫功能,脾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暴发性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如凶险性肺炎。对于肝功能差、腹腔积液、低蛋白、呕血等病人应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需要进行脾切除。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脾肿大症状描述
2脾肿大症状起因
3脾肿大症状诊断/鉴别
4脾肿大症状检查
5脾肿大治疗/预防
6脾肿大治疗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