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息,指呼吸困难,气喘等,常见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左心衰竭、间质性肺疾病、肺栓塞等心肺疾病。喘息并非特异性症状,很多心肺疾病都可出现。故应该联系其他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喘息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喘息与肺肾的关系至为密切,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故肺肾摄降失司则喘息多出现异常。然喘不独与肺肾有关,与人体脏腑皆有着密切的关系,亦即五脏皆能致喘。如《内经》说:"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素问·经脉别论》)《难经·四难》亦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此外,喘息与经脉也甚为关连,经气上逆同样能导致喘息,如《素问·逆调论》说:"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
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多见于老年人。引起本病的原因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二尖瓣狭窄或慢性肾炎等,发作以夜间阵发性多见。
来源资料:《中医疾病预测学 》第五十四章
人不喘息,则气平静,血何由随之吐出哉,故失血家,未有不喘息者,有实喘,有虚喘,实喘之证有二,一是郁闭,一是奔迫,郁闭者,气不达于外,而壅郁于内也,失血家阳来乘阴,此证为多。
虚喘亦有二证,一是肺虚,一是肾虚,肺虚作喘者,以肺居上焦,制节五脏,开窍于鼻,以通外气,以敛内气,血虚则火盛津伤,肺叶痿而不下垂,故气不得降,喘息鼻张,其则鼻厂若无关阑,乃肺痿之重证也。肾虚喘息者,以气之根原于肾,失血家,火甚水枯,不能化气,是以气短而喘,欬逆喘息,颊赤咽。
左心衰竭引起的喘息样呼吸困难的诊断:
症状为胸闷,呼吸急促而困难,有咳嗽及哮鸣音,严重者有发绀,面色灰暗,冷汗,精神紧张而恐惧,与哮喘急性发作相似。患者除有哮鸣音外,常咯大量稀薄水样或泡沫状痰或可能为粉红色泡沫痰,并有典型的肺底湿啰音,心脏向左扩大,心瓣膜杂音,心音可不规律甚至有奔马律。胸部X线示心影可能扩大,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左心耳经常扩大。肺部有肺水肿征象,血管阴影模糊。由于肺水肿,叶间隔变阔,叶间隔线可下移至基底肺叶,对鉴别有帮助。
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
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除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长期咳嗽、咳痰外;还伴有明显的喘息,并多在呼吸道感染时加重。通常在寒冷季节发病,以中老年人居多数。这种病若控制不好,晚期往往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当患者体检发现双肺散在哮鸣音,肺底部有湿啰音。肺功能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为55%,残气容积/肺总量为35%。诊断应考虑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来源资料:《血证论》卷六
喘息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气管镜、超声心动和肺功能。
影像学检查对喘息的诊断至关重要,包括胸片、钡餐、肺CT或MRI、血管造影。胸片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对喘息做出初步诊断,80%主动脉弓异常患儿有阳性发现。主要表现为肺过度充气,伴左肺门降低,前后位或侧位片可见右主动脉弓或双主动脉弓。钡餐既往被认为是诊断喘息的主要方法,约90%的患儿可通过钡餐确诊。
气管、支气管镜检查对喘息的诊断有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它可以直接和动态显示血管对气管的压迫,部分患儿可见气管前壁或前侧壁的血管搏动;发现是否合并气管、支气管异常,如气管软化、支气管软化、气管狭窄等;并可除外气道内异常和其他因素造成的气道压迫。而另有学者则认为部分喘息患儿有严重的气道梗阻症状,气管镜、支气管镜可能是有害的,不能作为诊断喘息的常规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对喘息的诊断有帮助,首先它是无创的,其次可以床旁进行检查,并且可以显示心脏内的畸形、胸降主动脉、动脉导管以及肺动脉起始部位的位置。但其技术要求较高,不是所有患儿都有阳性发现。
肺功能检查对本病诊断有一定帮助,主要用于定位气道梗阻的位置和评价气道梗阻的严重程度、手术后气道梗阻的改善情况。
来源资料:《中国医学论坛报》2006年第45期
喘息的治疗:
1.肺气将脱
主症:呼吸困难,张口抬肩,面唇及耳垂青紫,吸气时抬肩,肋间、缺盆、歧骨下凹,手足厥逆,自汗冷湿。脉虚数,或芤数,或散大无力,舌紫,苔少。
证析:此为肺气将脱之象。肺气虚极,不能主气司呼吸,则症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气虚不能引动血行,血郁血滞,则面唇耳垂青紫。气虚,阳气不达四末,故手足厥逆。
治则:补气固脱,救逆。
处方:针灸:肺、心(眼针),人中、气舍、膻中、关元、内关、太渊、足三里、涌泉;或百会、肺俞、心俞、天突、内关、太渊、鱼际。
手法:平卧,或正坐。放松形神,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涌泉,或鱼际),留针半时,或更长时间,出针。每日2次。可灸,取关元、足三里,隔附子饼,或隔盐灸。
中药:独参汤(《十药神书》),人参大剂量,加虫草煎服。
2.阳虚水犯(泛)
主症:面浮青紫,息短气微,全身青紫,爪甲色暗,畏寒肢冷,冷汗淋漓,腹水足肿。脉细数欲绝,舌青紫,苔白或少。
证析:此为阳虚水泛,水气凌心肺所致。肺阳虚疲,不能通调水道,水气凌心,循环障碍,则见面浮腹水,足肿。阳虚,血脉温运无力,血滞血瘀,则症见全身、面唇青紫,四肢厥逆。
治则:温阳行水,消肿。
针灸处方:百会、人中、水分、关元、足三里、复溜、太冲透涌泉,或百会、百劳、定喘、心俞、肺俞、肾俞。
手法:平卧,或正坐。放松形神,尽量平和呼吸,如患者喘息,行走之后休息10分钟再进针,用补法,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关元,或肾俞),留针半时,出针。针后复溜,或太溪,流清水,用消毒纱布覆盖,防止感染。
中药:真武汤(《伤寒论》)、五苓散(《伤寒论》)加黄芪、砂仁、仙灵脾、茴香。
3.实热壅盛
主症:发热咳喘,呼吸困难,喉中有水鸡声,鼻翼煽动,胸胁胀满,咳痰黄稠,或夹血丝,面赤或紫黄,烦热躁扰,尿赤便秘。脉细数,或虚数,舌红绛,苔黄黑。
证析:此为肺热壅盛所引起。肺热壅滞生痰,痰湿阻滞,则症见咳喘,呼吸困难。气动伏痰,则症见喉中有水鸡声。热邪灼伤血络,则痰中带血,尿赤便秘也是痰热伤津,肺气不清之征。
治则:清热宣肺,平喘祛痰。
针灸处方:少商、鱼际、合谷、曲池、人中、天突;或风池、大椎、定喘、肺俞、至阳、昆仑。
手法:正坐,或半卧,或俯卧。放松形神,泻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鱼际,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热甚,可行少商放血后再进针。
中药: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小柴胡汤(《伤寒论》)重用黄芩(30g以上),加白芍、葶苈子、贝母、竹茹、枳壳。
4.痰湿阻肺
主症:面白虚浮,咳嗽痰壅,面青灰而暗,呼吸急促不续,胸脘痞满,不得平卧,食少纳呆,手足冷湿,二便不调。脉滑数,或虚大而芤,舌质青紫,胖大,苔白,或白腻。
证析:此为痰湿阻滞肺络所引起。痰阻气道,气不通达,则症见呼吸困难,呼吸急促不续。痰湿阻滞,气机不畅,则胸脘痞满。食少纳呆,大便不调,也是痰湿困阻中焦
治则:豁痰开窍,除湿。
针灸处方:膻中、俞府、中脘、尺泽、太渊、足三里、丰隆;或定喘、肺俞、脾俞、魄户、委中、承山、昆仑。
手法:平卧,或俯卧。放松形神。补法进针,得气后导引入静(意守太渊或昆仑),留针半时,出针。日2次,平卧或俯卧各一。重者不能平卧,卧则喘甚,可正坐进针。待气喘平和之后,再取卧式针之。
中药:导痰汤(《妇人良方》)、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走马汤<金匮要略》,或泻白散(《伤寒论》)。
喘息的预防:
急症治标,针药之后气平和,应常作气功。预防感冒,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扶正固表。平和心志,稳定情绪,切忌急躁。注意睡眠,节制饮食。
来源资料:《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