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脚外侧疼

脚外侧疼

  • 患病部位:下肢,足
  • 所属科室:外科,骨外科
  • 细分症状:外伤性脚外侧疼、病理性脚外侧疼
  • 相关疾病:肌腱炎、腱鞘炎、滑囊炎、跟骨骨折、跟骨结核
  • 相关检查: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结核菌素试验
  • 相关药品:舒筋活血片、骨折挫伤胶囊、抗骨质增生丸、骨筋丸胶囊
  • 相关症状:足跟痛、足跟淤血、高热、足部肿胀压痛、剧烈疼痛

1脚外侧疼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脚外侧疼是指患者的脚踝外侧持续疼痛,当患者脚踝转动到某一个方向的时候,按压脚外侧中点处很疼,其他方向按压不疼的症状表现,此外,脚外侧疼患者在走路的时候也很疼。脚外侧疼由多种病因引起,脚外侧疼患者可采取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可预防本病。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1年 第7期

2脚外侧疼症状起因

  脚外侧疼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常见病因主要有跟腱周围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膜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肿瘤、跟骨骨折、跗骨窦软组织劳损、跟骨结核等。

  脚外侧疼的临床常见病因:

  (1)跟腱前囊炎。是指跟腱附着跟骨处下方滑囊的炎症,与创伤和炎症性关节炎(如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关。任何增加跟腱劳损的情况都可为本病原因,如坚硬或高鞋帮也可成为致病因素。

  (2)跟骨骨刺。由于牵拉骨膜上的足底筋膜引起的跟骨下区域的足跟痛,在X线上有或无骨刺表现。骨刺是由于足底筋膜在跟骨的附着处过度牵拉骨膜所致。

  (3)跟骨骨膜炎。是由于骨膜及骨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或骨膜下出血,血肿机化,骨膜增生及炎症性改变造成的应力性骨膜损伤或化脓性细菌侵袭造成的感染性骨膜损伤。

  (4)跟骨下脂肪垫损伤。

  (5)跟骨骨折。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

  (6)跟骨皮下滑囊炎。滑囊炎是指滑囊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内壁为滑膜,有少许滑液。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

  (7)跗骨窦软组织劳损。

  (8)跟骨结核、肿瘤等。

来源资料:《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1年 第7期

3脚外侧疼症状诊断/鉴别

  脚外侧疼的诊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与临床症状,结合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项目的结果来综合判断,且不同病因引起的脚外侧疼其诊断方法有所差异。

  跟骨骨折引起脚外侧疼的诊断:

  足跟可极度肿胀,踝后沟变浅,整个后足部肿胀压痛,易被误诊为扭伤。X线检查,除摄侧位片外,应拍跟骨轴位像,以确定骨折类型及严重程度。此外,跟骨属海绵质骨,压缩后常无清晰的骨折线,有时不易分辨,常须依据骨的外形改变,结节-关节角的测量,来分析骨折的严重程度。

  病人有典型的外伤史,患足承重困难和足跟疼痛,局部触痛、肿胀和皮下淤血斑亦多明显。在较严重的压缩骨折时,除可见到足后跟的高度变低和足跟横径变宽以及外踝下部正常凹陷消失外,距下关节话动亦完全丧失。但跟骨周边骨折仅有局部肿胀及压痛,而距下关节活动范围多属正常。x线正、侧、轴位片可明确跟骨的结节关节角和其横径宽度的改变。

  跟骨结核引起脚外侧疼的诊断:

  跟骨结核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应根据病史、体征、影像学、结核菌培养、病理组织、血检查,流行病学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

  脚外侧疼的鉴别诊断:

  1、足的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和腰骶椎间隙,而坐骨神经正是来自腰和骶神经根,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或先有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传电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

  2、踝关节疼痛: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胫骨的下关节面及内、外踝关节面共同作成的“冂”形的关节窝,容纳距骨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入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走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比内踝长而低,可阻止距骨过度外翻。

来源资料:《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 第4期

4脚外侧疼症状检查

  脚外侧疼的检查主要是根据病因的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有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结核菌素试验等,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脚外侧疼需采取不同的检查方法。

  跟骨骨折引起脚外侧疼的检查:

  X线平片(包括正,侧位及跟骨轴线位片)一般即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者可行CT扫描或MRI检查,尤其是CT扫描在该骨折分型诊断及预后判定上作用较大。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影像学检查,其主要表现为:

  (1)跟骨前突骨折。

  (2)跟骨结节的垂直骨折。

  (3)载距突骨折。

  (4)跟骨压缩性骨折。

  (5)跟骨粉碎性骨折。

  跟骨结核引起脚外侧疼的检查:

  1、 骨关节结核的基本x线表现:骨质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周围软组织肿胀,除合并感染和修复外,骨质硬化少见。

  2、 骨关节结核典型的CT表现:多发骨破坏,边缘环绕骨硬化缘,冷脓肿形成,部分脓肿边缘可见钙化,增强后见边缘环行强化(称之为“边缘”征)。软组织内形成钙化及死骨。

  3、 脊柱结核典型的MRI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和椎体骨炎,椎间隙破坏,裂隙样强化,椎旁及硬膜外脓肿,增强后脓肿壁呈环行强化,后纵韧带呈线条样强化。

来源资料:《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年 第2期

5脚外侧疼治疗/预防

  由于脚外侧疼是多病因引起,所以本病的治疗也需针对不同的疾病诱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跟骨骨折引起的脚外侧疼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跟腱前囊炎引起脚外侧疼可采取热敷和休息可以减轻疼痛,若患者疼痛较严重,可以滑囊内注射可溶性皮质类固醇与麻醉剂,必须小心避免药物直接注入跟腱。

  跟骨骨折引起脚外侧疼的非手术治疗:

  (1)无移位的跟骨骨折: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6周。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用弹性绷带包扎,促进肿胀消退。同时作功能锻炼。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

  (2)有移位的骨折:如跟骨纵行裂开,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6周。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

  (3)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采用功能疗法。即休息3~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再作功能锻炼,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

  脚外侧疼的预防:

  脚外侧疼的患者要注意休息,加强功能锻炼。平时可选择厚底、鞋底不能软、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足跟部应用软垫,如硅胶制成的跟痛垫,保护足跟减轻摩擦。

  同时,要合理膳食习惯:保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及水产品。如青菜、萝卜、海带、紫菜等。宜少食多餐。禁食肥肉及动物内脏,不可吃刺激性强的葱、椒、咖啡等。少吃精制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

来源资料:《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 第4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脚外侧疼症状描述
2脚外侧疼症状起因
3脚外侧疼症状诊断/鉴别
4脚外侧疼症状检查
5脚外侧疼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