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

  • 患病部位:全身,周围神经系统
  • 所属科室:外科、内科,骨外科、神经内科
  • 细分症状:医源性肌肉瘫痪、外源性肌肉瘫痪
  • 相关疾病: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髋臼骨折、骨盆骨折
  • 相关检查:肌电图检查、随意运动检查、轻瘫试验检查、X线检查
  • 相关药品:汉桃叶片、氯诺昔康片、伸筋丹胶囊、依托芬那酯凝胶
  • 相关症状: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丧失、肢体忽冷忽热、背部酸痛、腹痛

1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常见于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由L4、5和S1、2、3神经根组成。损伤原因多由股部或臀部火器伤引起,有时髋关节脱臼和骨盆骨折亦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常表现为小腿后外侧和足部感觉丧失,足部出现神经营养性改变。由于股四头肌健全,膝关节呈伸直状态,行走时呈跨越步态。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科技》 1996年 第2期

2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起因

  药物注射性损伤特别是注射青霉素,是导致坐骨神经损伤的最常见的病因,又称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此外髋关节后脱位、臀部刀伤、臀肌挛缩手术伤均可导致其高位损伤,引起股后部肌肉及小腿和足部所有肌肉全部瘫痪,导致膝关节不能屈、距小腿关节(踝关节)与足趾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呈足下垂。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 第2期

3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诊断/鉴别

  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患者一般以临床症状作为诊断依据,损伤部位在坐骨大孔处或坐骨结节以上,则股后肌群,小腿前、外、后肌群及足部肌肉全部瘫痪。除小腿内侧及内踝处隐神经支配区外,膝以下区域感觉均消失。往往有严重营养改变,足底常有较深的溃疡等。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成药》 1997年 第4期

4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检查

  检查依据为外伤史或注射史,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神经分支支配区肌肉瘫痪。小腿以下区域部分感觉丧失。肌电图检查可确诊。肌电图是通过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手段。应用电子学仪器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及应用电刺激检查神经、肌肉兴奋及传导功能的方法。英文简称EMG。通过此检查可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年 第7期

5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治疗/预防

  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轻度损伤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包括针灸,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神经营养药物,按摩,穴位注射疗法等等,高位损伤预后较差,应尽早手术探查,根据情况行神经松解和修复手术。修复神经对促进感觉及营养恢复意义较大,可防治营养性溃疡。预防方面,注意避免创伤。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6年 第9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描述
2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起因
3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诊断/鉴别
4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症状检查
5大腿以下或膝以下肌肉瘫痪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