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足内翻

足内翻

  • 患病部位:下肢,足
  • 所属科室:外科,骨外科
  • 细分症状:先天性足内翻、后天性足内翻
  • 相关疾病:骨折、糖尿病足、高弓足、足舟状骨骨软骨病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超声检查、一般摄片检查
  • 相关药品:愈伤灵胶囊、跌打丸、辣椒碱乳膏、伤科跌打片
  • 相关症状:足部肿胀、间歇性跛行、剧烈疼痛、肩部运动受限、出汗异常

1足内翻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足内翻是指脚掌从踝部起偏移中线,向内侧翻转,并固定在这个位置上,发生率约1:250-1:1000,是一种较常见的胎儿足部畸形,既往由于对其认识不够,常易造成漏诊。

来源资料:《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第1期

2足内翻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病因病理如下:

  本病包含四部分畸形,①前足内收内旋;②后足内翻;③踝关节下垂;④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在跗骨,尤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则使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在继续发育过程中,骨在受压力小的部位发育旺盛,而在受压力大处则发育受阻,逐渐形成骨性畸形。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3/30/4371.htm

3足内翻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诊断依据:

  足下垂,后跟向上,足外侧缘着地及足底向后,形似高尔夫球棒,故本病又称球棒足。由于上述现象而呈足跟内翻、足前部内收,距骨头在背侧及外侧隆起。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Dir/2003/03/30/4371.htm

4足内翻症状检查

  足内翻的检查方法如下:

  1.出生后即出现单侧或双侧足部程度不等之畸形,足部呈踝关节跖屈位,内翻、内收畸形。

  2.患儿学行走时,用前足或足外侧缘着地行走,随着年龄渐大,畸形渐加重,严重者足背着地行走,负重处出现滑囊和胼胝。

  3.X线摄片,患足正侧位:出生后,X线片上可以看到距骨、跟骨、骰骨的骨化中心,有时可见到第三楔骨,所有的跖骨和趾骨均已出现,而跗舟状骨要到3岁才出现骨化中心。

  4.根据三条线估计畸形:

  (1)在正位片上测定跟距角,若小于30°,表明足部无内翻;

  (2)测量第一跖骨纵轴和距骨纵轴所交叉的角,正常为0°―20°;

  (3)X线侧位片测量距骨纵轴和跟骨跖面所形成的角,正常35°―55°,如果小于30°,则表明足下垂。如果距跟角小于15°,第一跖骨与距骨纵轴交叉所成的角大于15°,表明距舟关节半脱位(Simon15°定律)。

来源资料:《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年第1期

5足内翻治疗/预防

  足内翻的治疗方法:

  1. 手法治疗:经过数周的手法治疗,将足的各块骨头整复回接近正常的位置,足的畸形逐步地被矫正。

  2. 打石膏:每次手法治疗之后,足和小腿被打上石膏,保留5-7天,以保持足的位置。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足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4. 为了完全将足部矫形,医生通常会切断跟腱。这个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仅需10分钟。

  5. 支具:当最后一次石膏被除去之后,将马上为患儿安上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

  (1)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

  (2)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穿戴。

  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关键部分。即使患儿的脚看上去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不是每次睡眠时间都穿戴的话,脚也会有可能再转回去,即使是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如此。

  足内翻的预防措施:

  1.妇女孕期注意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免出生婴儿足畸形。

  2.儿童期注意营养保健。

  3.日常生活饮食搭配要好,适量运动。

  4.在小儿时期注意脊髓灰质炎等疾病的预防,以防止马蹄足内翻的发生。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足内翻

6足内翻治疗原则

  1.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治疗,效果愈好。治疗方法根据年龄和畸形程度而不同。

  2.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跖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每日运算元次,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

  3.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适应于3月—1岁每2—3月更换一次。

  4.手术治疗,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者。术式按年龄而异。 (1)足内后侧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6个月至6岁患儿。 (2)足外侧柱缩短术,适应于畸形严重3岁以上患儿,在足内侧、后侧软组织松解术同时,行跟骰关节骰骨或跟骨楔形切除,或行跟骨外侧楔形截骨术。 (3)三关节融合术,适应于12岁以上畸形严重之患者。


7足内翻用药原则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特殊药物治疗,如手术治疗患儿,术后应用抗菌素预防感染。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8足内翻治疗方法

  足内翻的治疗(潘塞缇方法)

  本治疗方法对于9个月以内就开始治疗(较好是在出生后不久就开始)的孩子效果最理想。

  对于9到28个月之间的孩子,本治疗方法仍然有效,可以矫正全部或大部分的畸形。

  28个月以后,潘塞缇方法仍然有效,但大多数的孩子同时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概要

  1. 手法治疗—经过数周的手法治疗,将足的各块骨头整复回接近正常的位置,足的畸形逐步地被矫正。

  2. 打石膏—每次手法治疗之后,足和小腿被打上石膏,保留5—7天,以保持足的位置。

  3. 重复步骤1和2直到足被矫正到正确的位置。

  4. 为了完全将足部矫形,医生通常会切断跟腱。这个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仅需10分钟。

  5. 支具—当最后一次石膏被除去之后,将马上为你的孩子安上一个可以穿戴的支具:

  a. 坚持穿戴3个月,每天穿戴23个小时。

  b. 之后的2到4年中,每次睡眠时穿戴。

  支具是治疗中一个关键部分。即使你的孩子的脚看上去已经恢复正常,但如果他们不是每次睡眠时间都穿戴的话,他们的脚也会有可能再转回去,即使是在矫形超过两年半以后仍然如此。


9足内翻按摩治疗

  1上肢手法:

  (1)肩周按摩法:一手掌侧自患儿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峰按至肩胛区,反复操作2分钟。要领:摩擦时要带动肌肉,不能仅限于表皮,要用力均匀而有节律。

  (2)双手揉球:双手指略屈曲,双掌心对合置于肩关节前后,旋转揉动肩部,如球在手中揉动,最后两手大鱼际对置肩窝前后,施力挤合肩关节。注意:双手揉动要协调。

  (3)滚揉上肢:滚法一般用于肩、背部,但通过实践,上肢屈肌紧张时也可以用,便于患儿打开关节,放松届肌、肱二头肌、喙肱肌。

  (4)揪抖十指:拇指腹与食指腹夹合,着力推捏患儿指关节白上而下捋而抖之到指端,依拇指到小指顺序逐渐抖之。

  (5)滑利关节:活动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放松上肢。

  (6)上肢取穴:小天心:(位于大小鱼际交接处),揉掐小天心30--50次通经络。外关:(尺、桡骨之间腕骨横纹上2寸,可按揉。曲池:(曲肘直角,肘横纹正中),治上肢关节疼、瘫痪、麻木。劳宫:(手掌中心,握拳时,中指头处)治手指麻、掌痛。一窝风:(手背,掌横纹中央凹陷处)可揉可掐,治血止痛。

  2.下肢手法:保健手法中有拳顶合揉,患儿一般用揉法拿法亦可。

  (1)提拿足三阳法:①用双手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着力于股外侧,循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沿经提拿到外踝。②再用双手拇指与余四指对合着力于股内侧,循足三阴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沿经提拿到内踝,往返数次。要领:双手着力要协调,均匀一致,拇指与余四指尽量分开,以增大提拿范围。

  (2)滚揉下肢:滚法主要用于下肢屈肌。

  (3)下肢取穴: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可通调经络。阳陵泉(屈膝、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可治偏瘫、下肢麻木、疼挛。委中:(胭窝横纹之中点)利腰通络,治腰腿痛。承山:(腓肠肌交界优秀人字形凹陷处),熄风止痛。解溪:(踝关节前横纹中点,两筋凹陷处),可定惊,揉掐均可。

  (4)滑利关节:(可整膝、整足、分髋法)注意手法要轻柔。


10足内翻最新治疗方法

足内翻是由于胫骨后肌痉挛引起的,会引起踝关节畸形。目前治疗足内翻较好的方法是3S神经阻滞术,它引进自美国,采用美国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能够在几天之内缓解儿童的胫骨后肌痉挛,达到被动康复训练和按摩几个月的都无法达到的效果,从而促进儿童运动和发育。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11足内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常见的先天性足畸形。男性发病较多,可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性。畸形明显,一出生就能发现,因此疏忽的病例较少见,多能及早治疗,效果也较好,但畸形也易复发,应定期随访至骨骼成熟,约14岁以后。病因尚不清楚。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12足内翻疗效评价

1.治愈:足部畸形基本纠正,功能基本恢复,手术后伤口愈合。

2.好转:经手法治疗或手术,畸形大部分纠正。

3.未愈:畸形无改善。


13足内翻专家提示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出生后即可发现,随年龄增大而加重。发现此病,应从出生日开始治疗,愈早愈好。早期以手法按摩矫正为主,3个月后需行长腿屈膝石膏管形矫形术,1岁以后(现有主张6个月后)需手术治疗。术后需加用矫形支具,定期门诊检查,直至14岁以后,以防复发。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足内翻症状描述
2足内翻症状起因
3足内翻症状诊断/鉴别
4足内翻症状检查
5足内翻治疗/预防
6足内翻治疗原则
7足内翻用药原则
8足内翻治疗方法
9足内翻按摩治疗
10足内翻最新治疗方法
11足内翻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2足内翻疗效评价
13足内翻专家提示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