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外翻又称马蹄足,是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另外,足外翻还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
有人认为足外翻是胫前肌紧张所致,被动矫正踝关节时可恢复到中立位90 °。另有人认为由于胎儿在宫内受压致使足外翻,并非胫前肌紧张所致。
足外翻通常和扁平足一起出现,成因也分先天性遗传及后天性肌肉乏力 韧带松弛 肥胖等引起。
足内翻目前从年龄看可以通过穿鞋矫正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严重的用外支架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以矫正畸形为主,愈早治疗效果愈好。需要考虑是否缺钙、缺锌及缺乏维生素D的可能。如果缺乏及时补充,并适当晒太阳,防止和协助宝宝发生佝偻病,内翻这种情况发展。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txci3iw6csvxwsixiueauaeu_1.html
足外翻是因为脚部肌腱发育异常导致的一种畸形,同时伴有扁平足和舟骨塌陷,小腿中点、跟腱中心、跟骨中心三点连线呈型。另外,足外翻还会会引发踝关节外翻变形,发病原因有人认为是胫前肌紧张所致,被动矫正踝关节时可恢复到中立位90 °。另有人认为由于胎儿在宫内受压致使足外翻,并非胫前肌紧张所致。
患儿步行时足向外侧倾斜,支撑相足内侧触地,足跖屈畸形。可以导致足内侧疼痛,明显影响支撑相负重。步行时身体重心主要落在踝前内侧。踝背屈受限,影响胫骨前骨前后移动,增加外翻。距小腿关节疼痛、稳定性差。早期支撑相可有膝关节过伸,足蹬离缺乏力量,摆动相肢体廓清障碍。
1、大脚骨好发于成年人:有遗传因素者,青年时即可发生,老年时常加重,女多于男。足拇趾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因长期受鞋帮的摩擦,局部皮肤增厚,严重时红肿发炎,即形成我们所说的拇囊炎。
2、韧带松弛和肌力减退:韧带松弛是肌力减退后产生的后果。常见于老年人及消耗性疾病患者,出现明显的纵弓及横弓塌陷,呈平足外形,并出现拇外翻。这类病人的拇外翻不少见,尤其在女性更年期后。
3、穿鞋引起的拇外翻:几乎所有统计资料表明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之比可达1∶3~1∶15。上述资料均证实穿鞋是拇外翻发病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穿尖头紧鞋更是其主要原因,故发病率女性大于男性。少数不穿鞋者也有拇外翻畸形发生,可见还有其他发病的因素存在。
4、骨性原因:第一跖骨的内翻与拇外翻的程度成正比,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尚众说纷纷。如Ewald认为第一跖骨的内翻是拇外翻的主因。Hardy等认为第一跖骨内翻是继发于拇外翻的结果。
然而足拇外翻如果严重时,第二趾会被拇趾挤向背侧,形成锤状指。足拇外翻的发病还跟遗传有关,而且,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站立过久、行走过多,也很轻易造成足拇外翻。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html/2008/12/wangzh20274849511921800212720.html
足外翻的诊断依据如下:
一、诊断依据:
1、婴儿出生后即有一侧或双侧足部跖屈内翻畸形。
2、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3、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4、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5、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二、鉴别诊断:
1、足内翻:是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2、外翻足:与内翻足形状相反,仅能以足内侧着地和负重,内侧足弓往往下陷。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缺钙,也可能是不良的习惯造成的。宝宝睡觉时可以考虑用宽点的带子绑住或者家长辛苦点用手将宝宝的膝盖合并捏住;这样比较能把握好分寸。平时尽量不要让宝宝坐在推车里。 当宝宝坐在推车里时,他的腿由于骨头没有发育完全一般都是保持着膝盖向外翻的姿势。很多小孩出现足外翻、膝关节外翻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wxvwwcaouiie3oawiesuutpu_1.html
足外翻的检查项目如下:
1、影像学检查:目前更强调摄站立位足踝X线片。
(1)侧位X线片可了解距跟角、距骨下倾角、足弓情况。
(2)前后位X线片可了解舟状骨对距骨头的覆盖率、距跟角和距-第一跖骨角。
(3)踝关节前后位X线片可了解胫跟角及是否存在踝关节外翻。
2、计算机步态分析及其动态肌电图检测:能够精确了解跨越距下关节力量失衡、致畸肌肉(如腓骨肌与胫后肌)的具体状态,更有助于了解近侧髋、膝关节畸形和下肢长骨扭转畸形的干扰作用。
3、足底压力测定:对客观评估治疗效果有量化意义。
辅助检查
1、先天性马蹄足诊断不难,X线摄片是必备之检查专案。
2、如果住院手术治疗,血常规等三项常规检查是必要的,视病儿情况可酌情考虑B项检查。
3、足前部内收内翻,距骨跖屈,跟骨内翻跖屈,跟腱,跖筋膜挛缩。前足变宽,足跟变窄小,足弓高。外踝偏前突出,内踝偏后且不明显。
4、站立行走时跖外缘负重,严重时足背外缘负重,负重区产生滑囊炎和胼胝。
5、单侧畸形,走路跛行,双侧畸形,走路摇摆。
6、X线摄片:距骨与第一跖骨纵轴线交叉成角大于15°,跟骨跖面和距骨纵轴线夹角小于30°。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t6uspez3xxrzc6vaca3tevpu_1.html
足外翻的治疗方法:
1、手法矫正法:一般适宜6个月以内或较轻型者。从出生后即开始,愈早愈好。由医师教会母亲或带领患儿,先矫正足前部内收,再矫正距骨下关节内翻,然后矫正踝关节的跖屈。手法应轻柔,以免损伤骨骺。每种矫正位置保持10秒钟,每次10—15分钟。一般主张喂奶前进行。
2、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法:石膏管形外固定矫正法会给患儿的行动带来不便,主要适用于3月—1岁,而切石膏要每2—3月更换一次,直到康复。
3、手术疗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一但进行手术说明病情要严重一些,主要适用于6个月以上,手法无法矫正的患儿,但是手术的效果根据病情的不能同也会有所差异。
足外翻的预防措施:
1、补充充足的钙质:钙质的缺乏给骨骼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通常会诱发一些骨科疾病的产生,其中就包括足外翻。因此,对于孩子足外翻的预防,首先要想到补充充足的钙质。
2、保持正确的睡姿:由于孩子骨骼发展尚未完全,不良的睡姿易导致其产生足外翻。因此,在孩子睡觉时,家长尽量用手将孩子的膝盖并拢,这样有利于孩子足外翻的预防。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rxw6coeurvoz6eatp6zop6o3_1.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