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霉菌感染

霉菌感染

  • 患病部位:女性生殖,外阴、阴道
  • 所属科室:妇产科、中医科,妇科、中医妇产科
  • 细分症状:原发性霉菌感染、继发性霉菌感染
  • 相关疾病:霉菌性阴道炎、宫颈糜烂、盆腔炎、附件炎
  • 相关检查:阴道镜检查、女性阴道检查、女子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检查
  • 相关药品:转移因子胶囊、苦参栓、转移因子胶囊、苦参凝胶
  • 相关症状: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盆腔沉重感、下腹疼痛、脓血性白带

1霉菌感染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霉菌感染临床常表现为外阴瘙痒,有较多的白色豆渣样白带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可伴有外阴烧灼感,尿急、尿痛和性交痛。症状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体征检查见外阴肿胀,表皮可剥脱,可有抓痕。小阴唇内侧及阴道粘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除后可见阴道粘膜红肿或糜烂面及浅表溃疡。典型的白带为白色、凝块状和豆渣样,略带臭味。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szuvwp6xpxx63usipizrsat3_1.html

2霉菌感染症状起因

  霉菌感染多由正气不足,脾虚湿胜或房事不洁,湿热邪毒之气侵蚀阴中,或肝肾亏虚,血虚生风,发而为病。

  现代医学认为,不洁性交是霉菌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但通过非性交途径,如通过卧具、浴盆、内裤及坐式抽水马桶等,亦可传染。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念珠菌大量繁殖,侵袭机体,发而为病。此外,维生素缺乏,糖尿病以及其它消耗性疾病,均可使念珠菌大量生长繁殖。若因细菌感染而大量使用抗菌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也易引发霉菌性阴道炎。

  


来源资料:《女科宝鉴》 第二章 性病 第六节 霉菌性阴道炎

3霉菌感染症状诊断/鉴别

  霉菌感染的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目检阴道排泄物,诊断霉菌性阴道炎,通常并无困难。但对非典型病例,为了证实诊断,凡疑为带霉菌者,或了解治疗效果,必须作阴道分泌物检查。可直接取阴道分泌物置玻片上,加一小滴等渗氯化钠溶液或10%~20%氢氧化钾溶液,加盖玻片,微加热镜检,红、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立即溶解,而霉菌即以线样纤维或菌丝体(mycelia)的形式显示,并有微芽或分子孢子(conidia)贴附。

  但此法可靠性较低(60%)。如取阴道分泌物涂片经革兰染色,镜下可找到成群革兰阳性浓染的卵圆形孢子,或可见到假菌丝与出芽细胞相连成链状或分枝状,容易辨认,可靠性可提高至80%。最可靠的方法是进行霉菌培养。此外,亦要注意相关的诱因,如有应用大剂量甾体激素或广谱抗生素史,及糖尿病患者需做尿糖及血糖检查等。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霉菌感染

4霉菌感染症状检查

  霉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1.涂片镜检

  取分泌物作涂片可找到线索细胞,线索细胞是表面附着有大量的加特纳细菌的上皮细胞,特点是上皮细胞表面毛糙或有细小的颗粒,细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球状杆菌。

  2.胺试验

  取一滴10%氢氧化钾溶液加入阴道分泌物中,可闻到有"鱼腥"样氨释出,因为分泌物中胺含量高,遇碱可放出氨气。

  3.培养法

  先分离再作培养,可见直径为0.5毫米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的菌落。

  4.生化法

  取阴道分泌液作生化测定,正常妇女乳酸盐量高,琥珀酸盐量低,而本病妇女测定值正相反。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new/201311/wy201311265995.shtml

5霉菌感染治疗/预防

  西医治疗霉菌感染的方法

  用3%苏打水冲洗阴道、外阴后,再用下法治疗。

  1、1%龙胆紫涂阴道及外阴。

  2、阴道栓剂:克霉唑栓、制霉菌素栓、米康唑栓等。

  3、外用软膏:皮康霜软膏、咪康唑软膏、匹马霉素软膏等。

  4、内服药:

  酮康唑200毫克,每日一~二片,共服五天。

  克霉唑0.25克,每日二次,共服七天。

  制霉菌素50万单位,每日二次,共服十四天。

  二性霉素B50毫克,每日一次,共服五天。

  霉菌感染的预防

  1、避免不洁性交,在未治愈前暂停性交。

  2、在本病治疗的同时,性伴侣也应作预防性的治疗。

  3、洗涤用具和毛巾要专用,洗澡应尽量选择淋浴,尽量不使用坐式抽水马桶。

  4、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菌素,少用激素类药物。

  

来源资料:《女科宝鉴》 第二章 性病 第六节 霉菌性阴道炎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霉菌感染症状描述
2霉菌感染症状起因
3霉菌感染症状诊断/鉴别
4霉菌感染症状检查
5霉菌感染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