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性分泌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细菌的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发炎、发脓,形成一定的脓包,同时脓液从损伤组织处流出,形成一定的分泌物。脓性分泌物一般黄色,可粘稠,也可较稀,多见于生殖系统的炎症。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实用医技杂志》 1998年 第11期
导致脓性分泌物可能与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多种性病可导致生殖系统的损伤、尿道炎、妇科疾病等因素有关。导致脓性分泌物也可能与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变应性体质,内分泌失调有关, 以及患得患失有各种慢性病如贫血,结核,糖尿病,慢性肾炎等,身体抵抗力减弱,亦为脓性分泌物的诱因,也可继发于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后。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现代实用医学》 2012年 第11期
脓性分泌物可以根据分泌物的形态分为浆液脓性分泌物、宫颈粘液脓性分泌物、尿道分粘液等三种脓性分泌物,下面来分别介绍这三种脓性分泌物:
浆液脓性分泌物:浆液有机体内浆膜分泌的一种有润滑作用、无色、透明的液体。浆液脓性分泌物的产生一般是由于细菌的感染,导致局部组织发炎、发脓,形成一定的脓包,同时脓液从损伤组织处流出,形成一定的分泌物。脓性分泌物一般黄色,可粘稠,也可较稀。
阴道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白带增多,黄水样或脓性,或为血性分泌物,可伴有外阴烧灼感或瘙痒。幼儿常见外阴红肿,有脓性分泌物,应注意有无阴道异物。老年妇女阴道粘膜蒌缩,表现平滑充血,有出血点,脓性分泌物多。须排除滴虫、霉菌感染及生殖道恶性肿瘤。
宫颈黏液脓性分泌物:临床常见急性宫颈炎为黏液脓性宫颈炎(MPC),其特点是于宫颈管或宫颈管棉拭子标本上,肉眼见到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有腰酸及下腹部坠痛,也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
尿道分泌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指临床上有尿道炎表现,而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查不到淋球菌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女性患者不仅有尿道炎症,而且也可有宫颈炎症,故也称之为“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SGI)。主要由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感染所致,少数也可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和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来源资料:《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年 第2期
检查脓性分泌物要了解相关病史,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留意冶游史。密切对患者进行检查,清楚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适当对患者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各器官的形态病变情况,特别注意生殖系统的疾病。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器械检查,适当进行实验室检查,可进行血常规的检查。综合考虑各种检查结果,结合各种器官损伤的临床症状,最终得出相应诊断。
血液检验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这三个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这三个系统与血浆组成了血液,血液不停地流动于人体的循环系统中,参与机体的代谢及每一项功能活动,因此血液对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调节以及人体的内外环境的平衡起重要作用。 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大部分医院都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目前称血液学分析)。每次检查只需用0.1毫升(约两大滴血)的抗凝血,只要用30秒或1分钟的时间,就可以检测并打印出20多项结果。
来源资料:《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6年 第1期
治疗脓性分泌物要尽量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进行中医治疗,但重要的是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以防发现相疾病后在做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
1、威灵仙15克上药加清水500毫升,浓煎30分钟,过滤去渣取药汁,然后用脱脂药棉蘸药汁浸洗患处。每日浸洗3--4次。清热祛湿、消肿止痛。
2、苦参30克,蛇床子20克,川黄柏15克,荆芥、生苍术各12克。每剂水煎2次,滤渣,二汁混匀,待药温适宜时洗患处。每日1剂,温洗3--4次,每次约20分钟。药液凉后,可反复加热煮沸。对局部渗液或脓性分泌物较多者,洗后再以煎液浸湿消毒纱布包裹湿熨患处1小时左右。清热燥湿、解毒消肿。
预防脓性分泌物要注意均衡饮食,使身体摄入足够的营养成分。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如有原发病,应积极及时进行治疗,特别应注意清洁生殖系统处的器官,保持外阴的卫生清洁。注意性生活的干净,做好保护措施。
来源资料:《现代临床护理》 2005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