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停经过早

停经过早

目录

1概述
2原因
3检查
4鉴别诊断
5缓解方法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停经过早概述

概述

  停经过早是指妇女由于各种疾病及其他因素造成的闭经过早,停经年龄与正常妇女相比提前。停经过早是卵巢功能早衰的临床表现之一。正常妇女卵巢功能45~50岁时才开始衰退,如果在40岁以前出现衰退迹象,称为卵巢功能早衰。早衰的原因很多,有免疫因素,细胞遗传学因素及手术、感染等理化因素导致。卵巢功能早衰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补充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来弥补卵巢功能的不足,延缓病理过程。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2停经过早原因

  过早停经的原因主要包括六大方面,生活不规律、抽烟、喝酒;各种脑垂体肿瘤、子宫或者卵巢的肿瘤等疾病;外在的机械性原因包括反复人流、宫腔粘连、多次刮宫、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等因素;长期吃避孕药、过量服用止血药等药物因素;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服药时间过长;高度精神刺激;内分泌的原因,体内一些内分泌腺的影响,如肾上腺、甲状腺、胰腺等功能紊乱,工作压力大加上失眠休息不好。此外,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3停经过早检查

  临床根据闭经、血FSH、LH显著升高,血E2极度底落和卵巢组织活检无始基卵泡可以确诊。

  卵巢活组织检查如发现尚有卵泡存在,则可能是卵巢缺乏FSH(卵泡刺激素)受体,对促性腺激素缺乏反应,这种情况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由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较少见,而且妊娠的机会很少,故一般不主张进行卵巢活检。如有条件,可检测卵巢组织抗体及抗肾上腺皮质抗体,以发现有关的自身免疫疾病。

  卵巢功能衰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焦虑抑郁,心烦易怒等更年期综合症状;由于阴道干涩,润滑足,不仅会使夫妻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还可造成阴道黏膜破损,很容易引起病毒、细菌感染,诱发阴道炎或加重原有病情,给生活质量、心身健康均带来很大影响。


4停经过早鉴别诊断

  卵巢性闭经:如果卵巢缺如或发育不良、卵巢损坏或早衰,使体内无性激素产生时,子宫内膜即不能生长,也不能发生周期性变化和剥脱,月经不能来潮,这种闭经,称为卵巢性闭经。根据病史、体检、妇科检查等可以鉴别诊断。

  临床根据闭经、血FSH、LH显著升高,血E2极度底落和卵巢组织活检无始基卵泡可以确诊。

  卵巢活组织检查如发现尚有卵泡存在,则可能是卵巢缺乏FSH(卵泡刺激素)受体,对促性腺激素缺乏反应,这种情况称为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由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较少见,而且妊娠的机会很少,故一般不主张进行卵巢活检。如有条件,可检测卵巢组织抗体及抗肾上腺皮质抗体,以发现有关的自身免疫疾病。

  卵巢功能衰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焦虑抑郁,心烦易怒等更年期综合症状;由于阴道干涩,润滑足,不仅会使夫妻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还可造成阴道黏膜破损,很容易引起病毒、细菌感染,诱发阴道炎或加重原有病情,给生活质量、心身健康均带来很大影响。


5停经过早缓解方法

  过早停经与体质差有关,合理地度过围绝经期应该有规律地安排生活起居,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劳动,精神上则应避免不良的刺激,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学会放松,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加强营养和锻炼,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平时注意饮食,不要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鱼腥食物,注意均衡营养。多饮水。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停经过早概述
2停经过早原因
3停经过早检查
4停经过早鉴别诊断
5停经过早缓解方法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