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

  • 患病部位:全身,女性生殖器
  • 所属科室:妇产科,产科
  • 细分症状:先天性、植入性胎盘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
  • 相关疾病:阴道良性肿瘤、夹阴伤寒、产褥感染、妊高征
  • 相关检查:阴道镜检查、阴道触诊检查、腹部平片检查
  • 相关药品: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细胞色素C注射液、奥佛林
  • 相关症状:性交困难、性交疼痛、尿频、腹痛、下腹胀痛

1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是子宫内翻的表现,子宫内翻程度不一,轻者可以仅表现为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重者可引起疼痛性休克。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年 第1期

2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起因

  子宫内翻多数由于第三产程处理不当(约占50%),但其先决条件必须有子宫壁松弛和子宫颈扩张存在。其促成子宫内翻的因素有:

  1.助产者强拉附着子宫底部的胎盘脐带的结果,此时如脐带坚韧不从胎盘上断裂,加上用力揿压松弛的子宫底就会发生子宫内翻。

  2.脐带过短或缠绕胎儿娩出过程中,过度牵拉脐带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3.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或产妇过度衰弱,在产程中因咳嗽或第二产程用力屏气,腹压升高,也会造成子宫内翻。

  4.产妇站立分娩因胎儿体重对胎盘脐带的牵拉作用,而引起子宫内翻。

  5.妊高征时使用硫酸镁使子宫松弛,也会促使子宫内翻。有报道植入性胎盘也会促使子宫内翻。

来源资料:《国内误诊学杂志》 2007年 第20期

3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诊断/鉴别

  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产后腹痛:妈妈们分娩以后出现小腹疼痛的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产后腹痛,又称儿枕痛。

  一侧下腹坠痛:应考虑为该侧子宫附件病变如卵巢囊肿蒂扭转。

  下腹胀痛:是指疼痛且有胀的感觉。是气滞作痛的特点。下腹部胀痛常见于月经经妇女和各种消化系统疾病。

  双侧下腹坠痛:是盆腔炎的临床表现。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者子宫压痛或者附件压痛。附加标准:体温超过38.3℃;宫颈或者阴道一场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0.9%nacl溶液图片见到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实验室证实的宫颈淋病奈瑟菌或衣原体阳性。

  下腹坠痛:日常生活中,女性总会遇到很多不可言喻的不适,下腹坠痛就是较常见的一种。下腹坠胀主要与盆腔充血密切相关,不少都可以归属为医学上所称的盆腔淤血综合征。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医药》 2012年 第35期

4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检查

  根据病史及检查可作出子宫内翻的诊断:

  (1)腹部检查:急性子宫内翻腹部通常触及不到规则的子宫轮廓,子宫明显变低变宽,子宫底部呈杯口状或阶梯状。慢性子宫内翻可以仅表现为腹膜炎的体征。

  (2)阴道检查:急性子宫内翻阴道出血多少不一。胎盘可能剥离也可能未剥离,胎盘未剥离者更容易诊断。胎盘剥离者可以触到或见到柔软球形物塞满产道或脱出阴道口,仔细检查球形物上有宫颈环绕或发现输卵管开口,可以明确诊断。慢性子宫内翻者,除急性子宫内翻的表现外还有慢性炎症的表现,炎性阴道分泌物,肿物表面溃疡、出血、糜烂等。

来源资料:《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 第11期

5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治疗/预防

  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的预防方法:

  1.加强接生人员的训练,做好第3产程的处理是预防子宫内翻的重要措施。

  2.胎儿娩出后不要用力挤压子宫底或牵拉脐带,在施行人工剥离胎盘时,也应避免牵动子宫壁。

  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的治疗方法:

  需食清淡易消化食品;应食具有活血理气散结之功效食品;适当补充蛋白质。避免肥腻、寒凉的食物;避免辛辣温热、刺激性很强的食物;不要吃一些生冷的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4年 第10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描述
2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起因
3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诊断/鉴别
4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症状检查
5产后下腹坠痛或阴道坠胀感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