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是臂丛神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受累臂丛神经分支所对应的皮肤感觉区麻木、疼痛和感觉减退。肌萎缩系指横纹肌营养不良,肌肉体积较正常缩小,肌纤维变细甚至消失而言,是神经、肌肉疾患和主要症状之一。肌肉的营养状况是否正常不仅取决于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根据产生肌萎缩的原发病变,临床上将肌萎缩分为三大类,即神经原性肌萎缩、肌原性肌萎缩和废用性肌萎缩。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国内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第9期
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主要是由于臂丛神经病多引起的,其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外伤、物理损伤、遗传因素、胸廓出口综合征、急性臂丛神经炎、慢性臂丛神经病、围生期臂丛神经病及肿瘤几个因素引起的。
物理损伤:如电击伤和放射性损伤。
肿瘤:最常见为臂丛神经鞘瘤,其次为臂丛神经纤维瘤。
慢性臂丛神经病:是指一组原因未明的缓慢进展性特发性臂丛神经病。
外伤:车祸和机械绞伤时上肢受暴力牵拉、撞击是外伤性臂丛神经病最常见的原因。
急性臂丛神经炎:也称神经痛性肌萎缩。常在流感后或使用青霉素等药物后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复发性臂丛神经病或遗传家族性臂丛神经病,部分患者神经活检可见髓鞘肥厚,呈腊肠样改变,类似于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围生期臂丛神经病:分娩过程中,胎儿肩部娩出困难时,用力牵拉胎儿头部,易造成臂丛神经损伤,多发生在大于4000g的巨大婴儿。但有相当一部分体重小于4000g,且无肩部娩出困难的新生儿也可发生臂丛神经损伤,表明可能存在产伤以外的其他原因。
来源资料:《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01年第2期
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是臂丛神经病的一种表现,在非同一平面切割伤的情况下,任何2条以上臂丛神经分支同时受累均应考虑有臂丛神经病的可能。所以在诊断时,肋间神经痛依据其疼痛分布区及特点,诊断不难。
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由于彼此在空间上是一种延续关系,有时鉴别比较困难,如骶丛下部、坐骨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损害可引起相同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能对定位诊断有帮助。
坐骨神经痛根据疼痛分布、放射径路及压痛部位,疼痛加剧及减轻的诱因、Lasegue征、踝反射减弱、小腿及足背外侧感觉减退等,不难诊断。须注意区分根性与干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和体征可突然或隐袭发生,或出现于外伤后。腰椎X线平片或MRI、骨盆和直肠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病变。
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的鉴别诊断方法:
1.腰骶神经根、神经丛和神经干损害须与腰肌劳损、臀部纤维组织炎、髋关节炎等鉴别,后者可引起下背部、臀部和下肢疼痛,但无放射痛,无肌力减退、踝反射减退和感觉障碍等。
2.病因鉴别须注意脊髓马尾肿瘤、退行性脊柱炎(增生性脊柱炎)、脊椎结核、肿瘤、隐裂以及脊髓空洞症、肱二头肌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等。脊柱X线、CT、或MRI检查可助确诊。
来源资料:《国内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第5期
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患者临床上需要做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及事件相关电位检查,其中事件相关电位检查临床可用于痴呆病、脑损伤、慢性脑病如肝性脑病、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精神疾病等的诊断和疗效判断以及评价儿童大脑发育。
1、肌电图检查:它作为一种测定运动系统功能的手段,现已被广泛用于区别肌肉力弱和肌萎缩,是肌病所致,或神经病所致,还是其他原因所致。通过针极肌电图,对躯体不同部位肌肉的测定,可以了解:
⑴肌肉病变是属于神经源性损害,还是肌源性损害;
⑵神经源性损害的部位(前角细胞或神经根、神经丛、干、末梢);
⑶病变是活动性还是慢性;
⑷神经的再生能力;
⑸提供肌强直及其分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不明原因的肌肉萎缩、麻木、无力、肢体活动障碍等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还可作为神经损伤手术后或治疗后的监测手段,以及提供康复、伤残、法医鉴定的客观指标。
2、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评定周围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的一项诊断技术。主要用于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如多发性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腕管综合征、周围神经外伤等,结合肌电图可鉴别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及肌原性疾病等。
3、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它主要检测视觉通路的病损,在眼科广泛应用于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视神经压迫病变、多发性硬化、视觉皮层病变、眼外伤、癔病等疾病;在内科主要用于糖尿病等引起的视觉通路的病损,它对早期诊断、定位诊断、估计预后、评定疗效有重要作用。
4、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主要检查听神经损伤、发作性眩晕、听神经瘤、多发神经硬化、耳毒饕及外周损伤后的听力学检查;可客观评价听觉检查不合作者、婴幼儿和歇斯底里病人有无听觉功能障碍。
5、体感诱发电位检查:主要用于检测周围神经、神经根、脊髓、脑干、丘脑及大脑的功能状态。应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脑血管病、神经性膀胱、性功能障碍等。
来源资料:《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年第1期
治疗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主要是预防各种原发病对周围神经的损伤。在治疗中,应尽早选用神经营养代谢药,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E、胞磷胆碱、ATP、辅酶A以及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或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
肩带肌、上肢和胸背部诸肌的肌无力和肌萎缩的预防措施: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遏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来源资料:《国内医师杂志》2011年第1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