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肋即在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如珠,见于佝偻病。佝偻病是小儿多见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俗称软骨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骨骼症状。4-6个月的小儿,颅骨生长快,会因钙质沉着少而出现颅骨软化。8-9个月以后,头可呈方形或马鞍状畸形,骨缝加宽,骨边缘发软,囟门较大,至18个月时仍未闭合。出牙晚且顺序不规律。相继出现“串珠肋”。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建议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1年 第7期
串珠肋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维生素D缺乏可能为没有充分的日光照射,喂养不当,缺少富含D的食品等。维生素D是脂溶性物质,不溶于水;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能耐高温和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则逐渐分解;故通常的烹调加工不会引起维生素D的损失,但脂肪酸败可引起维生素D的破坏。
特别是早产儿、多胎儿,由于先天不足,肝功能不完善,维生素D及钙、磷储存量少,出生后生长又比较迅速,更容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病。老年人的户外活动较少,动物性食品的控制及多种疾病都是导致老人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1年 第7期
串珠肋的诊断要点如下:
1、夜惊:经常于睡眠中惊跳,或轻微刺激即惊醒并常常哭闹。
2、多汗:头部经常出汗,有酸臭味,每睡必浸湿枕头,与室温、季节、衣着等无关。
3、烦躁不安:易兴奋,爱哭闹,好发脾气,失去正常小儿的活泼性。
上述症状虽非本病特异症状,如除外其他因素影响,结合以下有轻度骨骼改变体征,可作为早期诊断参考。
1、颅骨软化:表现为囟门增大,边缘变软,或颞枕部按之呈乒乓球样弹力性软化(乒乓颅)。
2、囟门晚闭:18个月后前囟仍未闭合。
3、枕秃:因多汗刺激枕部经常摩擦形成环形脱发区。
4、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样组织增生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
5、肋软骨沟:肋骨软化受膈肌牵拉向胸壁内陷形成横沟,检查时以仰卧位为准。
6、漏斗胸:剑突内陷呈“漏斗”状。
7、下肢畸形:会走者两下肢因重力牵拉形成“O”或“X”形腿。“O”形腿:立位时两足靠拢,查两膝关节距离,3cm以下为轻度,3~6cm为中度,6cm以上为重度。“X”形腿:立位时两膝关节靠拢,查两踝之间距离,轻、中、重度判定标准同 “O”形腿。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1年 第7期
1、串珠肋实验室检查
(1)血生化检查:测定血钙、磷、碱性磷酸酶,血清25-(OH)D3(正常10~80g/L)和1,25-(OH)2D3(正常0.03~0.06g/L)在佝偻病活动早期就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血浆中碱性磷酸酶升高。
(2)尿钙测定:尿钙测定也有助于佝偻病的诊断,尿中碱性磷酸酶的排泄量增高。
2、串珠肋其他辅助检查
(1)长骨骨骺端X线摄片:发现长骨骨骺端佝偻病的特异X线表现,早期X线长骨骺部钙化预备线模糊;极期钙化预备线消失、骨骺端增宽、骺端呈杯状或毛刷状改变,骨质稀疏、骨干弯曲变形或骨折。
(2)X线骨龄摄片:发现骨龄落后。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1年 第7期
串珠肋的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维生素D较多的食品(肝、蛋黄等),多到户外活动增加日光直接照射的机会。激期阶段勿使患儿久坐、久站,防止骨骼畸形。
2、补充维生素D:初期每天口服维生素D,持续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激期口服,连服1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若不能坚持口服或患有腹泻病者,可肌注维生素D,大剂量突击疗法,1个月后改预防量口服。肌注前先口服钙剂4~5天,以免发生医源性低钙惊厥。
3、补充钙剂:维生素D治疗期间应同时服用钙剂。
4、矫形疗法:采取主动和被动运动,矫正骨骼畸形。轻度骨骼畸形在治疗后或在生长过程中自行矫正,应加强体格锻炼,可作些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例如俯卧撑或扩胸动作使胸部扩张,纠正轻度鸡胸及肋外翻。严重骨骼畸形者外科手术矫正,4岁后可考虑手术矫形。
串珠肋的预防措施:
1、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婴儿辅助食品。
2、多晒太阳,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应在一小时以上,并多暴露皮肤。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了季节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补充维生素D,每日400-800国际单位。
来源资料:《山东医药》 2001年 第7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