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瓣膜小叶增厚

瓣膜小叶增厚

  • 患病部位:胸部,心脏
  • 所属科室:内科 ,心血管内科
  • 细分症状:轻度瓣膜小叶增厚、重度瓣膜小叶增厚
  • 相关疾病:主动脉瓣膜部狭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多瓣膜病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CT扫描、心电图检查
  • 相关药品:阿司匹林缓释片、硫酸阿托品片、血栓心脉宁片、盐酸麻黄碱片
  • 相关症状:二尖瓣反流和狭窄、血栓性赘生物、血栓形成、瓣叶增厚

1瓣膜小叶增厚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36%左右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48%的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心瓣膜病变主要表现有:瓣膜小叶增厚,血栓性赘生物,二尖瓣反流和狭窄等。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 第6期

2瓣膜小叶增厚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引起的心瓣膜病变。抗磷脂抗体是指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或针对其他磷脂或磷脂复合物的一组自身抗体,抗磷脂抗体产生的原因尚不清楚,用细菌免疫动物可诱发抗磷脂抗体的产生,说明感染因素可能起一定作用,另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研究报道HLA-DR7及DR4在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出现的频率增高,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HLA-DR53出现的频率较高。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最基本的病理特点是血栓形成,所有的临床表现均与之有关,以往认为抗磷脂抗体只针对带阴电荷的磷脂,现在发现抗磷脂抗体可能更直接作用于一种或多种与磷脂结合的血浆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与磷脂结合的复合物,其中最重要的是β2糖蛋白Ⅰ(和凝血酶原,另外的磷脂结合蛋白质有蛋白质C,蛋白质S以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分子如血栓调节素等,抗磷脂抗体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主要是抑制蛋白质C的抗凝途径,正常情况下,凝血酶等诱导蛋白质C的活化,活化的蛋白C在蛋白S及因子V的协同作用下,可使活化的因子V(Va)及Ⅷ(Ⅷa)失活,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化,阻断凝血的进一步发展而达到凝血与抗凝的生理平衡,抗磷脂抗体能抑制蛋白C的活化,从而阻断上述反应途径,使蛋白C的抗凝途径被抑制,促进凝血及血栓形成,另外,抗磷脂抗体能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因子Ⅲ)的表达,从而活化外源性凝血途径,还有报道,抗磷脂抗体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花生四烯酸,使前列环素及前列腺素E2的产生减少,从而有利于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及血栓的形成。

  ②作用于血小板,抗磷脂抗体能增加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栓烷素A2,而血栓烷素A2则可进一步激活其他血小板并刺激血小板释放各种化学因子,从而引起血小板的连锁活化,活化的血小板通过其表达的表面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纤维蛋白原起桥梁作用连接不同的血小板,导致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1997年 第2期

3瓣膜小叶增厚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36%左右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48%的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心瓣膜病变主要表现有:瓣膜小叶增厚,血栓性赘生物,二尖瓣反流和狭窄等。瓣膜小叶增厚容易与其症状相混淆,我们需要及时鉴别诊断。下面是鉴别的症状介绍。

  瓣膜增厚:瓣膜增厚主要是由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脏瓣膜病是指心脏瓣膜由于增厚、变形、粘连、钙化和破裂等而失去单向阀门作用的一种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可以引起心脏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使血液不能通畅的流过或流过后倒流,血液不能通畅流过者称为瓣膜狭窄,血液流过后倒流者称为瓣膜关闭不全。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病变,其次是主动脉瓣病变。

  心瓣膜病变:风湿性心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系由于反复风湿性心脏炎发作,发生心瓣膜及其附属结构(腱索、乳头肌)病变,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瓣膜功能异常,产生血液动力学障碍,即为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心瓣膜损害患者往往有反复风湿活动史,但近 1/2病人无明确风湿热病史而出现心瓣膜病。本病为我国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多见于20-40岁成人。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血清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临床上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大于3次的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中任一症状者。

  二尖瓣由前(大)瓣和后(小)瓣两叶组成。三尖瓣由前、后、隔瓣三个瓣叶组成。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由三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

来源资料:《中华儿科杂志》 2004年 第3期

4瓣膜小叶增厚症状检查

  36%左右的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和48%的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有心瓣膜病变主要表现有:瓣膜小叶增厚,血栓性赘生物,二尖瓣反流和狭窄等。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血清抗磷脂抗体(APL)阳性,临床上有静脉或动脉血栓形成、大于3次的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中任一症状者。二尖瓣由前(大)瓣和后(小)瓣两叶组成。三尖瓣由前、后、隔瓣三个瓣叶组成。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由三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年 第3期

5瓣膜小叶增厚治疗/预防

  瓣膜小叶增厚主要针对原发病治疗。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一个危害较大的疾病,多见于红斑狼疮,应该引起病人和医生的重视。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应该如何预防?1.必须早期诊断治疗。2.平日应保持生活规律,心情舒畅,注意锻炼身体,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血栓形成包括抗血小板、抗凝、促纤溶等。

  (1)抗血栓形成治疗:急性期为阻断血栓形成可用肝素治疗。对有动静脉血栓者可口服抗凝剂对已用足量华法林抗凝仍有反复血栓形成者可皮下注射足量肝素,2次/d,使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2倍,或采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激素、肝素和华法林抗凝联合治疗。

  (2)针对流产治疗:每天小剂量阿司匹林(60~80mg)口服和肝素5000~10000单位皮下注射,2次/d可使APS中的妊娠得以改善。为防止长期肝素治疗所致的骨质疏松,辅以维生素D和钙剂;对肝素无效或副作用明显者,可每月按0.4g/(kg?d)静脉滴注γ球蛋白4~5天,同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泼尼松20~60mg/d加小剂量阿司匹林能成功地防止流产但只是在其他治疗失败时用。长期大剂量激素对妊娠、胎儿不利。流产一旦确诊为APS所致后以小量阿司匹林,疗效明显。

  中医治疗抗磷脂抗体综合征主要是辨证论治,分型治疗。常见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三型。分别应用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和温经补肾活血化瘀法组方治疗,临床效果良好。常用方剂有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抵挡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等,作为基础方加减治疗。中成药有血竭胶囊抗血栓丸川芎嗪片等。

  预防瓣膜小叶增厚主要是预防风湿性心瓣膜病,由于风湿热多于人体抵抗力较低时,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要使使心脏瓣膜病根本无发病的基础。一旦瓣膜损害已经形成,仍应积极控制和预防风湿活动,控制症状,改善心功能,以免病变加重。防治链球菌感染。要注意居住卫生,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会加重心脏瓣膜的损害。因此,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加体质,每天适度运动20分钟,可使患心脏病的几率减少30%,快走的效果最好,生活规律及不吸烟,1周喝3—9杯酒为适量,对心脏有好处,但要注意别贪杯。天气阴凉时注意穿衣盖被保暖等措施,对预防该病是很有帮助的。定期到医院体检也利于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患有风湿热,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应用苯唑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积极有效的治疗链球菌感染,如根治扁桃体炎、龋齿和副鼻窦炎等慢性病灶,可预防和减少瓣膜小叶增厚发生。还有给予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如鱼、肉、蛋、奶等,少量多餐,多给蔬菜和水果。心功能不全者给低盐饮食,并限制水分摄入。

来源资料:《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 第6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瓣膜小叶增厚症状描述
2瓣膜小叶增厚症状起因
3瓣膜小叶增厚症状诊断/鉴别
4瓣膜小叶增厚症状检查
5瓣膜小叶增厚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