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包括呼气困难和吸气困难,呼吸困难(呼吸郡迫)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呼吸困难人呼吸频率成人为16-20次/min,与心脏搏动次数的比例为1:4。当患者主观上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患者有力呼吸,呼吸肌和辅助呼吸肌均参与呼吸运动,通气增加,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都发生改变。呼吸困难是呼吸功能不全的一个重要症状,是患者主观上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的感觉;而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年 第12期
呼气困难可能是患了支气管感染。支气管感染其症状是咳嗽、咯痰、伴有呼气不畅(支气管痉挛——喘息),支气管感染时血象可以不高,胸部X线可无明显异常,或仅有肺纹理增加,如痰液发黄、粘稠、或痰量增多,常提示有细菌感染。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所致。病原因由于呼吸系统病症引起的,包括:上呼吸道疾病咽后壁脓肿、扁桃体肿大、喉异物、喉水肿、喉癌等。支气管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异物和肿瘤等所致的狭窄与梗阻。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 第15期
呼气困难病症的状况是胸闷、呼吸频率、呼气费力等。所以,呼气困难应于其他疾病鉴别。呼气困难的鉴别诊断的鉴别诊断如下:
1.呼吸道阻塞:发生在气道任何一个部分的病变均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阻塞的原因可以是气道内或气道外的机械性梗阻。例如肿瘤或异物,亦可以是气道平滑肌痉挛所致的气道狭窄?例如支气管痉挛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2.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呼吸衰竭是呼吸生理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呼吸衰竭监护室(RUCU)建立各种类型机械呼吸装置和呼吸生理功能仪哭的应用,使治疗取得显著疗效。呼吸衰竭单靠临床难以确诊主要依靠动脉血气分析做诊断。
3.呼吸抑制:呼吸抑制多见于阿片类药物中毒:
⑴轻度阿片类中毒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或抑制。患者出现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感觉。
⑵重度中毒时出现昏迷、瞳孔缩小如针尖大小和严重呼吸抑制三大体征。患者可有惊厥、牙关紧闭和角弓反张。呼吸变浅变慢,继之出现叹息样呼吸或潮式呼吸,常并发肺水肿。急性中毒12小时内多死于呼吸衰竭。
⑶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便秘、消瘦、衰老和性功能减退。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 第15期
呼气困难临床诊断痰液发黄、粘稠、或痰量增多,结合病史,患者临床表现,进一步检查确诊。呼气困难相应检查如下: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在感染时有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过敏性疾患或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2、尿常规:糖尿病患者尿糖阳性,尿酮体阳性;尿毒症时尿蛋白阳性,管型及红、白细胞等。
3、血液生化:糖尿病患者血糖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尿毒症时血尿素氨和血肌酐增高。
4、痰液检查:支气管—肺疾病应注意痰量,性质,气味并做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痰中找结核菌,痰病理找癌细胞等都有一定诊断价值。
二、器械检查:
1、X线、CT检查:对因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均有明显的心肺X线征象,用放大摄片可诊断尘肺结节与网织状结构,体层摄影(CT)鉴别肿块性质或寻找纵隔和肺门肿块;X线计波摄影鉴别心包积液与心脏增大,大血管瘤和肿瘤;支气管造影诊断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腺瘤和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梗死,纵隔充气造影与体层摄影对确立肿瘤与纵隔关系有诊断价值。
2、心电检查:心脏病患者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晚电位,心功能,24h动态心电图,24h动态高血压等检查。
3、肺功能检查:对慢性肺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等做肺功能测定(用力肺活量FVO、一秒用力呼气量FEVI、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J0.25~0.75、肺闭合气量测定,残气测定等)诊断肺功能损在的性质和程度。
4、肺部放射性核素扫描:有助于诊断肺气肿和肺血管病变。
5、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用于支气管肿瘤、狭窄、异物的诊断和治疗。
6、肺穿刺活检:而肺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肺穿刺活检对肺纤维化,肿瘤等意义重大。
来源资料:《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年 第6期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患者常常需要补充液体和应用退热药物。可适当应用镇咳药物。痰量较多或较黏时,可应用祛痰剂。
所以,呼气困难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1)护理环境要安静、整洁。对患儿耐心护理,使其精神愉快。要保证患儿休息,避免过多治疗措施。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使空气比较清新,并须保持一定温度(20℃左右)、湿度(相对湿度以60%为宜)。烦躁不安常可加重缺氧,可给镇静药如氯丙嗪合剂、苯巴比妥或水合氯醛等。但不可用过多的镇静剂,避免咳嗽受抑制反使痰液不易排出。避免使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加重患儿的烦躁。
(2)饮食应维持足够的入量,给以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汤、菜水、果汁等,并可补充维生素C、A、D、复合维生素B等。应同时补充钙时。对病程较长者,要注意加强营养,防止发生营养不良。
2.抗生素疗法:细菌性肺炎应尽量查清病原菌后,至少要在取过体液标本作相应细菌培养后,开始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一般先用青霉素肌注,直至体温正常后5~7日止。对危重患儿还可增加剂量2~3倍,或改用静脉滴入。不见效时,可改用其他抗生素,通常按照临床的病原体诊断或咽拭培养的阳性病菌选用恰当抗生素。如同时有败血症,应及时取血作培养,并作药物敏感试验,以便选用药物。对原因不明的病例,可先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抗生素,尤其头孢菌素类药物发展很快,应根据病情、细菌敏感情况、病人的经济状况合理选用。
3.抗病毒疗法:广义的抗生素疗法包括抗病毒治疗。如临床考虑病毒性肺炎,可试用三氮唑核苷雾化吸入。
4.对症治疗:
(1)退热与镇静一般先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冰枕,或注射安痛定,安乃近等退热,对高热严重的病例可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肌注。
(2)止咳平喘的治疗应清除鼻内分泌物,有痰时用祛痰剂(如吐根糖浆),痰多时可吸痰。最好提高室内相对湿度65%左右,同时多给患儿饮水。咳喘重时可肌注氯丙嗪与异丙嗪合剂(冬眠Ⅱ号)。一般门诊病人多单用异丙嗪,如仍不见效。可试用“654-2液”肌注。氢化可的松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短期大量治疗对暴喘型肺炎或以喘憋为主的毛细支气管炎有效,可静点氢化可的松。0.5%麻黄素滴鼻可减轻鼻黏膜肿胀,麻黄素口服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3)输氧病情较重者需要输氧。一般幼儿可用鼻管,婴幼儿每分钟氧气流量0.5~1L。重症可用面罩给氧,每分钟氧流量2~4L左右。对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呼吸困难、发绀严重的患儿,可用氧氧帐或雾化吸入法。
(4)心力衰竭的治疗患严重肺炎的婴幼儿以及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肺炎患儿,往往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率加速(达每分钟140~160次)、烦躁不安、肝脏在短时间内增大、浮肿、面色苍白发灰,甚至心脏扩大及有奔马律。心力衰竭给氧、祛痰、止咳、镇静等一般处理外,应早用强心药物。
(5)腹胀的治疗可先用稀释肥皂水(约2%)灌肠后留导管排气;不见效时可用新斯的明肌注。对过度腹胀者,可用胃肠减压法抽出胃肠内容物及气体,也可用酚妥拉明加5%葡萄糖称释后静脉注射,时有良效。也可用怱白捣烂后敷贴脐部并作针刺及腹部按摩。对低血钾所致的腹胀,可服10%氯化钾溶液。
(6)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治疗在积极治疗肺炎、纠正缺氧、酸中毒、改善微循环、注意补充液量的同时,可应用潘生丁或肝素,亦可用复方丹参、川芎、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药物。
5.液体疗法:一般肺炎患儿可经口保持液体入量,不需输液。对不能进食者,可进行静滴输液。对高热及喘重或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儿,由于不显性失水过多,总液量可偏高。急性期患儿易发生钠潴留,故钠的入量不宜过多。输液时间不可太长,以免影响休息和变换体位,能口服时应即停止输液。热量的供给应争取达到210~250J/(kg·d)以上。严重患儿可考虑输血浆或全血,以增强抵抗力。
6.激素治疗:一般肺炎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的细菌性肺炎,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的同时,在下列情况下可加用激素:①中毒症状严重,如出现休克、中毒性脑病、超高热(体温在40℃以上持续不退)等。②支气管痉挛明显,或分泌物多。③早期胸腔积液,为了防止胸膜粘连也可局部应用。以短期治疗不超过3~5天为宜。一般静脉滴氢化可的松或口服强的松。用激素超过5~7天者,停药时宜逐渐减量。
7.物理疗法:对于啰音经久不消的患儿宜用光疗、电疗对迁延性患儿还可用背皮肤受或芥末湿布敷胸背,或拔火罐。使胸背皮肤受到刺激后充血,从而消减肺部淤血,并能促进肺部渗出物的吸收和啰音的消失。敷芥末泥比较湿和,可用于1岁以下小儿;拔火罐的作用较强,只可用于较大儿童。病危或心力衰竭时,禁忌用这些刺激疗法。
8.恢复期的治疗:常用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若余热未尽而咳喘者,采取清肺泻余热,止咳平喘类药物。如:清肺抑火片、清气化痰丸、茶碱缓释片等。
9.并发症的治疗: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泻、呕吐、腹胀及肺气肿。较严重的并发症为脓胸、脓气胸、肺脓肿、心包炎及脑膜炎等。
预防呼气困难注意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锻炼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消除诱发因素、预防感冒。
来源资料:《临床肺科杂志》 2013年 第3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