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呼吸功能衰竭

呼吸功能衰竭

  • 别名:呼吸衰竭
  • 患病部位:颈部、胸部,气管、肺
  • 所属科室:内科,呼吸内科
  • 细分症状: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慢性呼吸功能衰竭
  • 相关疾病:肺气肿、肺栓塞、肺水肿、哮病、抗胆碱类药物中毒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血气分析检查
  • 相关药品:盐酸哌甲酯片、尼可刹米注射液、盐酸多沙普仑注射液、樟脑磺酸钠注射液
  • 相关症状:呼吸困难、紫绀、胸闷、口干、麻痹、肢端湿冷、胸痛、气急

1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呼吸功能衰竭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患者由于心肺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呼吸功能衰竭早期突出的表现为兴奋症状,出现失眠,烦躁,夜间失眠而白天嗜睡(昼夜颠倒现象,这点很典型)这是由于慢性呼衰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new/201312/wu201312037036.shtml

2呼吸功能衰竭症状起因

  呼吸功能衰竭的病因较多,任何能损害呼吸功能的因素都可导致衰竭,为便于临床工作,将病因分为以下三大类,即呼吸道梗阻,肺实质病变及呼吸泵异常。

  一、呼吸道梗阻:

  1.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指喉以上部分,包括鼻、咽、喉三部分。在整个呼吸解剖死腔中,上呼吸道约占一半,呼吸道阻力的45%来自鼻与咽,上气道阻塞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喉是发生梗阻的重要部位,常见因有感染,异物,痉挛,外伤,肿瘤,先天畸形等。

  2.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部分哮喘等,气道阻塞不断进展,成为老年人慢性呼吸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且常由于某些诱发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呼吸功能衰竭,使病情加重。

  二、肺实质病变

  1.一般性肺实质疾患:包括各种肺部感染,肺炎,肺水肿,肺脓肿,肺栓塞,肺间质病变,肺血管病及各种原因导致肺实质损伤。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症。

  三、呼吸泵的异常:

  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到呼吸中枢,产生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呼吸骤停。

  1.周围神经传导系统及呼吸肌疾患: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脊髓灰质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颈椎外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抗胆碱酯酶药物中毒、低钾血症性麻痹等都可使胸廓扩张和收缩人失去动力,削弱通气量,引起呼吸功能衰竭。

  2.胸廓疾患:外伤、手术创伤,畸形或胸膜粘连增厚,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肺泡通气减少和(或)吸入气体分布不匀,减损通气和换气功能。

来源地址:http://www.zhzyw.org/hxxt/hxsj/0891711150HE9C9K6210IEHB.html

3呼吸功能衰竭症状诊断/鉴别

  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进行确诊。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出现紫绀及三凹征。意识出现障碍,如迟钝、嗜睡、躁动、抽搐、昏迷等症状。还可有血压升高或下降,心律失常,出汗,眼球突出,结膜充血,高凝状态,酸碱失衡或电解质紊乱等临床表现。

  还有学者提出呼吸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部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功能衰竭(简称呼衰)。

  呼吸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水肿伴呼吸困难、紫绀: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称为水肿。紫绀指嘴唇、指甲颜色紫暗。水肿伴呼吸困难与发绀者提示由于心脏病、脚气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所致。

  中枢性呼吸暂停: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entral sleep apnea syndrome,CSAS)指没有胸腹呼吸运动时上气道无气流通过的时间大于10s。CSAS较少见,可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存。可发生于任何睡眠时相,但明显的异常仅见于慢相睡眠(NREM,又称正相睡眠和慢波睡眠)时。

  CSAS可单独存在或与脑干外伤、肿瘤、梗死及感染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存。也有病例报告CSAS与脊髓灰质炎和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神经肌肉病变有关。清醒时可保持适当的通气功能,但睡眠时则表现出呼吸中枢调节异常,出现中枢性(或阻塞性)呼吸暂停。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通常入睡并无困难,但在夜间熟睡后,突因胸闷、气急而需被迫坐起。

  心源性呼吸窘迫:是指由于静水压增加等因素所引起的心源性呼吸困难,常见于左心功能不全所致心源性肺水肿,进而导致的呼吸衰竭。心源性呼吸困难主要由左心和(或)右心衰竭引起,两者发生机制不同,左心衰竭所致呼吸困难较为严重。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呼吸功能衰竭

4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检查

  呼吸功能衰竭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7Kpa(50mmHg)为Ⅱ型呼吸功能衰竭,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1型呼吸功能衰竭。

  I型呼吸衰竭(又称换气障碍型呼吸衰竭);动脉血气改变特点是动脉分头分压下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常降低或正常。主要由肺实质病变引起,肺顺应性下 降,换气功能障碍是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静动脉分流,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是引起民血氧下降的主要原因。氧疗是其指征。

  II型呼吸衰竭(又称通气功能衰竭 型):动脉血气特点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同时氧分下降。可由肺同人原因 (呼吸道梗阻,生理死腔增大)或肺外原因(呼吸中枢或胸廓的异常等)引起。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肺泡通气量不足。这一类型的呼吸衰竭只能依靠增加通气量来解决。

  2.电解质检查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时,常伴有高钾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时,常有低钾和低氯血症。

  3.痰液检查

  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有利于对呼吸功能衰竭的指导用药。

  4.其他检查

  如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web/neikexue/yx1407171926.shtml

5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预防

  呼吸功能衰竭的临床治疗原则:

  1、疏通气道

  气流阻塞是呼吸功能衰竭的常见病因和诱因,也是呼吸功能衰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气流阻塞的治疗包括:

  ①预防口咽分泌物及胃内反流物吸入气道。

  ②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及异物。

  ③使用扩张支气管,减轻气道水肿和炎症。

  ④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

  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纠正缺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合理的氧疗还能减轻呼吸功耗和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

  ①Ⅰ型呼衰的氧疗:警惕氧中毒,在以保证氧合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较低的FiO2(较好≤40%)。

  ②Ⅱ型呼衰的氧疗:Ⅱ型呼衰给氧的原则是<35% 浓度持续给氧。

  3、增加通气量和改善氧合功能

  通过应用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技术,增加通气量和改善氧合功能,减少二氧化碳潴留、纠正缺氧。

  呼吸功能衰竭的预防措施:

  1、减少能量消耗

  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减少支气管分泌物,降低气道阻力,减少能量消耗。

  2、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增强营养提高糖、蛋白及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静脉滴注复合氨基鼓、血浆、白蛋白。

  3、坚持锻炼

  每天作呼吸体操,增强呼吸肌的活动功能。

来源地址:http://www.med66.com/new/201403/wy201403127885.shtml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描述
2呼吸功能衰竭症状起因
3呼吸功能衰竭症状诊断/鉴别
4呼吸功能衰竭症状检查
5呼吸功能衰竭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