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食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精神病人噎食一般发生突然,轻者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重者意识丧失、全身瘫软、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进而停止。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较高。
(1)因病抢食、暴食所致。
(2)药物不良反应或癫痫病人在进食时抽搐发作,或药物反应致咽喉肌运动失调所致。
精神病人噎食一般发生突然,轻者呼吸困难、面色紫绀、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重者意识丧失、全身瘫软、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进而停止。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较高。
梅核气 梅核气属郁病中的一种证型,主要表现为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噎膈有时也伴有咽中梗塞不舒的症状,故二者应进行鉴别。梅核气虽有咽中梗塞感,但此感觉多出现在情志不舒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进食顺利而无梗塞感,多发于年轻女性;噎膈的梗塞部位在食管,梗塞出现在进食过程中,多呈进行性加重,甚则饮食不下或食人即吐,多发于老年男性。
(1)对暴食和抢食病人应专人护理,控制进食速度。禁止病人将食物带回病室。
(2)对有明显锥体外系症状者,可酌情在餐前给拮抗剂,并为其选用流质或半流质,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
(3)精神病人应集体用餐,开饭时护士应全力以赴,严密观察,酌情协助,防止噎食发生或力争对噎食早发现、早抢救。
(4)预防再次发生噎食窒息,可减小抗精神药物剂量或换药。
异物进入气道后到底该如何急救呢?如果是轻度阻塞,可鼓励患者自行用力咳出。若无效,目前最常用且效果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简称海氏法。海氏手法是冲击患者腹部及膈肌等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气体形成一股强大气流,将堵塞住气管、咽喉部的异物排出。
1、成人急救法
(1)自救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完全气道阻塞患者,意识清醒,当时无其他人在场相助,打电话又困难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急救方法。
操作方法:
●自己的一手握空心拳,拳眼置于腹部脐上两横指处;
●另一手紧握此拳,双手同时向内、向上冲击5次,每次冲击动作要明显分开;
●还可选择将上腹部压在坚硬物上,如:桌边、椅背和栏杆处,连续向内、向上冲击5次;
●若冲击5次无效,可重复操作若干次,直至异物排出。
(2)互救腹部冲击法 适用于不完全或完全气道阻塞的患者。意识清醒者,询问是否异物进入气道,患者点头承认,救助者可用立位腹部冲击法急救;意识不清者,用仰卧腹部冲击法,同时呼叫120。
立位腹部冲击操作方法:
●救助者站在患者的背后,双臂环绕患者腰部,患者弯腰、头部前倾;
●救助者一手握空心拳,拳眼顶住患者腹部正中脐上两横指处;
●另一手紧握此拳,快速向内、向上冲击5次;
●患者配合救助者,低头张口,以便异物排出。
仰卧位腹部冲击操作方法:
●将患者置于仰卧位,救助者骑跨在患者髋部两侧;
●救助者一只手的掌跟置于患者腹部正中脐上两横指处,不要触及剑突。另一手直接放在第一只手背上,两手掌跟重叠;
●两手合力快速向上、向内有节奏冲击患者的腹部,连续5次,可重复操作若干次;
●检查口腔,如异物被冲出,迅速用手将其取出。
2、儿童急救法
异物呛入孩子气管时,家长首先应清除鼻腔内和口腔内的呕吐物或食物残渣,但不要试图用手把气管内的异物挖出来,建议试用下列手法诱导异物排除:
(1)腹部立位冲击操作方法:适用于清醒者。
●方法与成人相同;
●检查口腔,如异物排出,迅速用手取出异物;
●若阻塞物未取出,重复操作1-3次。
(2)推压腹部法:意识不清者用此法急救。
●将患儿仰卧于桌子上;
●抢救者用手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适当加压;
●另一只手柔和地放在胸壁上,向上和向胸腔内适当加压,以增加腹腔和胸腔内压力;
●反复多次,可使异物咯出。
3、婴儿急救法
(1)背部叩击法:
●救助者将婴儿的身体置于一侧的前臂上,同时手掌将后头颈部固定,头部低于躯干;
●用另一手固定婴儿下颌角,并使婴儿头部轻度后仰,打开气道;
●两前臂将婴儿固定,翻转呈俯卧位;
●用手掌跟向内、向上叩击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4次;
●两手及前臂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
●快速冲击性按压婴儿两乳头连线下方水平4-6次;
●检查口腔,如异物排出,迅速用手取出异物;
●若阻塞物未能排出,重复进行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
(2)倒立拍背法:
●倒提其两腿,使头向下垂;
●同时轻拍其背部,这样可以通过异物的自身重力和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注意事项:
1、操作方法正确,用力适当;
2、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需要立即呼叫120的情况:
(1)不会使用上述急救方法救助患者;
(2)虽然采取上述方法,但是仍然不能解除气道阻塞;
(3)患者病情严重,如面色发绀、重度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停止,应立即呼叫120并到就近的医院进行抢救。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