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起搏频率增高

起搏频率增高

目录

1概述
2病因
3诊断
4鉴别
5预防
展开
收缩
  • 患病部位:暂无
  • 所属科室:暂无
  • 细分症状:暂无
  • 相关疾病:暂无
  • 相关检查:暂无
  • 相关药品:暂无
  • 相关症状:暂无

1起搏频率增高概述

概述

  其发生病因是多因素的:①房室同步收缩丧失可使心排血量降低20%~30%,如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下降50%以上;②房室瓣关闭不全引起收缩期血液反流回心房,增加心房负荷;③心房压力增高抑制了周围血管正常的收缩反射导致血压下降;④右心室起搏致使双心室收缩不同步;⑤心室心房电活动的室房逆向传导等。

2起搏频率增高病因

  其发生病因是多因素的:①房室同步收缩丧失可使心排血量降低20%~30%,如原有心功能不全者可下降50%以上;②房室瓣关闭不全引起收缩期血液反流回心房,增加心房负荷;③心房压力增高抑制了周围血管正常的收缩反射导致血压下降;④右心室起搏致使双心室收缩不同步;⑤心室心房电活动的室房逆向传导等。

3起搏频率增高诊断

  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心输出量所致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但不同的个体之间由于心功能代偿能力不同,表现不尽一致。一般来讲,老年人比较多见。

  一般起搏器综合征由VVI起搏所引起但亦可发生于AAI(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或频率适应性心房起搏(AAIR)

  1、症状

  (1)头晕:约92%以上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头晕其中60%为持续的,其余部分为间断性。

  (2)眩晕:约85%的患者可出现发作的眩晕。

  (3)晕厥:约49%的患者可出现晕厥先兆。38%的患者出现晕厥。

  (4)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嗜睡、胸痛。

  2、体征

  (1)低血压:低血压是起搏器综合征的重要体征之一发生率约占25%有的患者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有的表现为血压波动。

  (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约30%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如肺部啰音水肿颈静脉怒张。

  (3)心音变化及心脏杂音:可有心音强弱不等心音节律不规则、起搏时出现心脏杂音。

  (4)肝脏搏动。

4起搏频率增高鉴别

  需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患者在短期内对起搏治疗不适应而感到的不适和不能耐受。对起搏功能正常而反复发生晕厥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进一步做心内电生理检查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如心室起搏伴有室房逆向传导和症状,而改为心房起搏或房室顺序起搏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者。或心室起搏时动脉血压下降>20-30mmHg(2.67-4.0kPa)和右心房压升高>20mmHg(2.67kPa),同时有症状者,均应诊断为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心输出量所致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但不同的个体之间由于心功能代偿能力不同,表现不尽一致。一般来讲,老年人比较多见。

  一般起搏器综合征由VVI起搏所引起但亦可发生于AAI(抑制型按需心房起搏)或频率适应性心房起搏(AAIR)

  1、症状

  (1)头晕:约92%以上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头晕其中60%为持续的,其余部分为间断性。

  (2)眩晕:约85%的患者可出现发作的眩晕。

  (3)晕厥:约49%的患者可出现晕厥先兆。38%的患者出现晕厥。

  (4)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嗜睡、胸痛。

  2、体征

  (1)低血压:低血压是起搏器综合征的重要体征之一发生率约占25%有的患者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有的表现为血压波动。

  (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约30%的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体征如肺部啰音水肿颈静脉怒张。

  (3)心音变化及心脏杂音:可有心音强弱不等心音节律不规则、起搏时出现心脏杂音。

  (4)肝脏搏动。

5起搏频率增高预防

  在1985年以前植入的起搏器因其起搏方式无选择性,故起搏器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为4.6%近10年来植入的起搏器多选用生理性起搏方式,其发生率已降至2.5%起搏器综合征是可以预防的,在安置永久性右心室起搏器前作简单的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检查寻求最适宜的起搏频率和起搏方式;避免在右心室临时起搏时有室房逆传的患者行永久性起搏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尽量选用生理性起搏。对于接受VVI起搏的患者如果植入后血压即降低20mmHg以上预示着很可能发生起搏器综合征,应该植入双腔起搏器但是,双腔起搏器在左心房激动明显延迟、A-V间期程控的过长等情况下,也不排除发生起搏器综合征的可能。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起搏频率增高概述
2起搏频率增高病因
3起搏频率增高诊断
4起搏频率增高鉴别
5起搏频率增高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