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趾端干枯发黑

趾端干枯发黑

  • 患病部位:下肢,足
  • 所属科室:外科,普外科
  • 细分症状:血管舒缩失常性趾端干枯发黑、外伤性趾端干枯发黑
  • 相关疾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糖尿病足、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肢体血流图检查
  • 相关药品:妥拉唑林、尼卡地平、佩尔地平、地巴唑及烟酸、肠溶阿司匹林
  • 相关症状:干性坏疽、皮肤色泽改变 、畏寒、疼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1趾端干枯发黑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趾端干枯发黑是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之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angiitisobliterans,tao)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从临床角度看,凡是能使周围血管持久地处于痉挛状态者,都很可能是致病因素,病因上可能是综合性的。血管持久痉挛,影响管壁滋养血管的血供,可使管壁发生缺血性损害,导致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构成本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年第7期

2趾端干枯发黑症状起因

症状起因

  趾端干枯发黑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了解,是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的症状之一。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一般认为是由综合因素所酿成。主要包括吸烟、寒冷和感染、性激素、血管神经调节障碍、外伤、免疫学说等。

  1.吸烟:指主动及被动吸烟者,烟碱能使血管收缩。据统计,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占80%~95%。戒烟可使病情好转,再吸烟后,又再度复发。吸烟虽与本病关系密切,但并非惟一的致病因素,因为妇女吸烟者,发病率并不高,还有少量患者从不吸烟。

  2.寒冷和感染:寒冷损害可使血管收缩,因此北方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由于很多病人都有皮肤真菌感染,所以有些学者认为,它影响人的免疫反应,可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易发生血栓形成。但某些易感人群因工作关系,经常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及虽有真菌感染者,而其发病率并不高,因此尚不能确认寒冷和感染为本病的主要病因,而可能是一种诱因,加重血管痉挛作用。

  3.性激素:病人绝大多数为男性,又都在青壮年发病,很可能与前列腺功能紊乱,引起血管舒缩失常有关。

  4.血管神经调节障碍:自主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失常,可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从而可导致管壁增厚和血栓形成。

  5.外伤:少数病人有肢体损伤史,如压伤、剧烈运动、长途行走等,发病可能与血管损伤有关。但有的轻微外伤,不足以引起肢体血管损伤,也有时一侧肢端轻度外伤而在其他肢体发生脉管炎的病变,这些情况难以用直接外伤暴力解释。有人认为外伤后刺激神经感受器,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使其逐渐丧失对周围血管的调节作用,引起血管痉挛,长期痉挛而导致血栓阻塞。

  6.免疫学说:临床研究表明脉管炎病人有特殊的抗人体动脉抗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性,血清中有抗动脉抗体存在。病人血管中发现各种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和 c3复合物,血清中发现抗核抗体存在,无抗线粒体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异常与这些自体抗体的存在提示本病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文献报道,取患者动脉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者占44.3%,在病情处于急性活动期,其阳性率更高。

  总之,从临床角度看,凡是能使周围血管持久地处于痉挛状态者,都很可能是致病因素,病因上可能是综合性的。血管持久痉挛,影响管壁滋养血管的血供,可使管壁发生缺血性损害,导致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构成本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2001年第10期

3趾端干枯发黑症状诊断/鉴别

症状诊断/鉴别

  在临床实践中,对趾端干枯发黑的诊断,一般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早期诊断有时却感到困难。趾端干枯发黑的诊断标准是几乎全为男性,发病年龄20~45岁。有慢性肢体动脉缺血表现,如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淤血、营养障碍改变等,常累及下肢,上肢发病者少。40%~60%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史和体征。各种检查证明,肢体动脉闭塞、狭窄的位置多在?动脉及其远端动脉(常累及肢体中小动脉)。

  几乎全有吸烟史,或有受寒冻史。排除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坏疽、大动脉炎、肢体动脉栓塞症、雷诺病、外伤性动脉闭塞症、结缔组织病性血管病、冷损伤血管病和变应性血管炎等疾病。在疾病活动期,病人血液中igg、iga、igm、抗动脉抗体、免疫复合物阳性率增高,t细胞功能指标降低。临床诊断时,还应注意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些特殊临床表现,有利于早期诊断。另外,还需与足底溃疡、足部坏疽等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年第9期

4趾端干枯发黑症状检查

  趾端干枯发黑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期演变后,病情才逐步加重。其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肢体动脉阻塞后血流减少肢体缺血而引起。病情的轻重则是依据血管阻塞的部位。范围和侧支循环建立程度以及局部有无续发感染等情况而有所不同。

  1.症状

  (1)发凉和感觉异常:患肢发凉、怕冷是常见的早期症状。患部体表温度降低,尤以趾(指)端最明显。因神经末梢受缺血性影响,患肢(趾、指)可出现胼胝感、针刺感、麻木或烧灼等感觉异常。

  (2)疼痛:也是早期症状,起源于动脉痉挛,因血管壁和周围组织内神经末梢感受器官受刺激所引起,疼痛一般并不剧烈。

  (3)间歇性跛行:是因动脉内膜炎和血栓形成而闭塞所产生的一种特殊表现的缺血性疼痛。即当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小腿或是足部肌肉发生胀痛或抽痛,如果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不得不止步,休息片刻后,疼痛迅即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复出现,这种症状为间歇性跛行。随病情进展,行走距离逐渐缩短,止步休息的时间增长。

  (4)静息痛:病情继续发展,动脉缺血更加严重,疼痛剧烈而持续,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时,疼痛仍不止,称之为静息痛。夜间尤甚,肢体抬高时加重,下垂后疼痛可稍减轻。病人日夜屈膝抚足而坐,彻夜不眠。有时甚至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疼痛,若并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5)皮肤色泽改变:因动脉缺血而致皮肤苍白,伴有浅层血管张力减弱而皮肤变薄者,尚可出现潮红或发绀。

  (6)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足背或胫后动脉,尺或桡动脉的搏动,随病变进展而减弱乃至消失。

  (7)营养障碍:患肢长期慢性缺血,组织发生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和生长缓慢、小腿肌肉松弛、萎缩、周径变细。病情发展恶化,肢端组织缺血严重,终至产生溃疡或坏疽。多为干性坏疽,先在1个或2个趾的末端或趾甲旁出现,然后累及整个趾。开始时趾端干枯发黑,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溃疡。此时肢端疼痛更加剧烈,病人日夜不能入睡,胃纳减少,消瘦软弱,面色苍黄乃至贫血。若并发感染,呈湿性坏疽时,则出现高热、畏寒、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症状。

  (8)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约1/2的病人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在小腿或足部浅静脉,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受累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轻度疼痛,急性发作持续2~3周后,症状消退,过一段时间又重复出现,病情自数月或数年而不被病人注意。

  2.体格检查

  (1)burger试验:病人取平卧位,下肢抬高45°,3 min后观察,阳性者足部皮肤苍白,自觉麻木或疼痛,待病人坐起,下肢下垂后则足部肤色潮红或出现局部紫斑,该检查提示患肢存在严重的供血不足。

  (2)allen试验:本试验目的是了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人手部动脉的闭塞情况。即压住病人桡动脉,令其反复松拳握拳动作,若原手指缺血区皮色恢复,证明尺动脉来源的侧支健全,反之提示有远端动脉闭塞存在。同理,本试验也可检测桡动脉的侧支健全与否。

  (3)神经阻滞试验:即通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阻滞腰交感神经,若患肢皮温明显升高,提示肢体远端缺血主要为动脉痉挛所致,反之则可能已有动脉闭塞。但本试验为有创操作,目前临床上很少应用。

  3.临床分期

  根据病情轻重,临床上一般将疾病过程分为3期:第1期,局部缺血期;第2期,营养障碍期;第3期,坏疽期。掌握临床分期对辨别病情轻重、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有重要意义。

  (1)局部缺血期:属病情早期阶段,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随之出现间歇性跛行,检查时可见患肢皮温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此期引起缺血性的原因,功能性因素(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闭塞)。

  (2)营养障碍期:为病情进展期,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疼痛剧烈,病人抚足而坐不能入睡。皮温显著下降,明显苍白或出现潮红、紫斑。皮肤干燥、无汗、趾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各种动脉功能试验阳性,作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后,仍可出现皮肤温度升高,但达不到正常水平。此期病变为动脉器质性闭塞,靠侧支循环尚可保持患肢存活。

  (3)坏疽期:属病情晚期。患肢趾(指)端发黑,干瘪、干性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日夜屈膝抚足而坐,不能入睡,消瘦,贫血。如并发感染则变为湿性坏疽。加上上述体位,可使患肢出现肿胀,严重者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而危及生命。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不足以代偿所必需的血供,坏死肢端不能存活。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4年第5期

5趾端干枯发黑治疗/预防

  趾端干枯发黑主要以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脉管炎很少累及肢体以外的血管,其生命的预后和一般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别。近年来由于诊断手段的进步,血管外科的发展以及开展中西医结合等综合治疗,明显地改变了脉管炎的经过,临床治愈率已显著提高,截肢率也明显下降,即使需截肢的,截肢平面已降低。高位截肢率已降到4%以下。为防治本病,有必要强调戒烟的重要性,据调查表明,病情加重或一度治愈又复发的都和不遵守戒烟有关。截肢后的病人仍需戒烟。

  趾端干枯发黑病因未明,但某些因素能诱发本病,并能引起病情的发展,故积极地采取预防措施,能稳定病情、减轻症状,应绝对禁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保持足部清洁与干燥,防止感染。因湿冷比干冷对病情更为有害,故宜保持足部干燥。因患部已有血液循环不良,即使轻微外伤亦易引起组织坏死和溃疡形成,故切忌任何形式的外伤。无论是在工作或休息时均宜保持足部温暖,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但不能过热,以免增加氧消耗量。避免应用缩血管药物。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7年第5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趾端干枯发黑症状描述
2趾端干枯发黑症状起因
3趾端干枯发黑症状诊断/鉴别
4趾端干枯发黑症状检查
5趾端干枯发黑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