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步态,即怪异的走路姿态,常见于老年人或幼儿,老年人出现该症状可推测患血管性痴呆的可能性极大,幼儿怪异步态常有下肢僵硬、步态不稳、马蹄内翻足,站立不稳,短步前行等症状,可能为肌张力障碍。怪异步态可因运动或感觉障碍引起,其特点与病变部位有关。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资料:《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年 第7期
常见的怪异步态病因有以下几种,皮质脊髓束病变可导致痉挛性偏瘫步态和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失用步态,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所致小步态,锥体外系病变所致慌张步态和扭曲、奇异步态,小脑病变所致共济失调步态,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导致醉酒步态。
引起怪异步态的其他因素尚有感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步态,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跨阈步态,躯干或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肌病步态,心因性疾病导致的癔症步态等。
来源资料:《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年 第7期
怪异步态,是指异于常人的走路姿态,诊断一般通过步态观察即可判断。步态是指患者步行时的姿势。是一种复杂的运动过程,要求神经系统和肌肉的高度协调,同时涉及许多的脊髓反射和大、小脑的调节,以及各种姿势反射的完整、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相互协调。因此观察步态常可提供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线索。不同的疾病可有不同的特殊步态,但是步态并非是确诊的依据,而是对诊断有参考意义。检查时注意排除由骨骼的畸形及骨、关节、肌肉、血管、皮肤及皮下组织等病变引起的怪异步态。
怪异步态的鉴别诊断:
跨阈步态:腓总神经由L4-S3组成,其损伤造成足背屈、外展和内收、伸趾障碍,以及小腿前外侧和足背部感觉障碍。
自动Babinske征阳性:Babinske征是脊髓失去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控制时出现一种特殊的脊髓反射。当用钝物划其足,大拇趾背曲,四趾向外似扇形展开→阳性成人的脊髓是在大脑皮质运动区控制下活动的,正常时这一反射被抑制而表现不出来,一旦锥体系或锥体外系受到损伤而失去这种抑制时,就会出现巴彬斯基征。临床上可检查巴彬斯基氏征以判断锥体系统或锥体外系统的功能。在婴儿锥体束未发育完善以前,以及成人深睡或麻醉状态下,也会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常见于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它是一种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以肌张力障碍或怪异步态为首发症状的少见的遗传性疾病。
局限性肌张力障碍: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简称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
儿童型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即特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曾称为变形性肌张力不全,是一组较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其特点是在开始主动运动时,主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发生持续性不自主收缩,呈现特殊的扭转姿势或体位。本病的异常运动主要以局部肌张力不全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肌张力不全。由于本病起病年龄较早,近来多称本病为早发性扭转性肌张力不全,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来源资料:《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2年 第3期
对于怪异步态患者应行颅底部摄片、CT检查、MRI检查、脑脊液检查、胸透、心电图、肌电图、超声波检查等。此外还可通过对患者的步态检查来观察患者是否具有怪异步态。一般的怪异步态患者症状检查可见其下肢僵硬、步态不稳、马蹄内翻足,站立不稳,短步前行等症状。
怪异步态的常用检查项目:
(一)步态检查:
作临床步态检查时,应嘱病人以其习惯的姿态及速度来回步行数次,观察其步行时全身姿势是否协调,各时期下肢各关节的姿位及动幅是否正常,速度及步幅是否匀称,上肢摆动是否自然等。其次嘱病人作快速及慢速步行,必要时作随意放松的步行及集中注意力的步行,分别进行观察。并试行立停、拐弯、转身、上下楼梯或坡道、绕过障碍物、穿过门洞、坐下站起、缓慢地踏步或单足站立、闭眼站立等动作。有时令患者闭眼步行,也可使轻度的步态异常表现得更为明显。
用手杖或扣拐步行可掩盖很多异常步态,因此对用拐杖步行者应分别作用拐或杖及不用拐或杖的步态检查。步态检查常须结合一系列的基本情况检查,如神经系物理检查,各肌群肌力及肌张力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下肢长度测定以及脊柱与骨盆的形态检查。这些检查对确定异常步态的性质,原因及矫治方法有很大意义。
必要时在步行中作肌电图、电子量角器、多维摄像等检查,以便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二)肌电图检查分析:
选择两下肢某些肌群,如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股内收肌群、骶棘肌等进行描记。注意观察三种情况:①安静时肌电图的表现,有无肌纤颤电位。②加速运动时肌电图变化。③减速运动时的肌电图位变化。正常人髋关节的内收肌群与外展肌群在立脚期开始与终止之后,骨盆肌立即呈静止电位。股四头肌由游脚期转为立脚期的变换期内,游脚的下肢肌电振幅逐渐减小,同时髋关节与膝关节保持稳定状态。胫骨前肌在整个步行周期中肌电位均保持轻度活动状态。腓肠肌在整个立脚期均保持活动状态,尤其在立脚后期更为明显,因此这时要防止足的背屈,足踵支持必须加强,于是肌电图上也就有所显示。当步态异常时,上述肌电图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根据分析而作出结论。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0期
怪异步态的治疗需找到病因,进行对因、对症治疗,同时还可进行一些步态训练。同时还可进行一些理疗、局封、按摩、药物等方面的治疗。
怪异步态病因的矫治
①短腿步态患者须用矫形手术或矫形鞋来平衡两下肢的长度。
②关节挛缩畸形时,须通过关节活动度锻炼或矫形手术改善关节活动度,消除畸形。
③因疼痛引起怪异步态时,须用理疗、局封、按摩、药物等治疗消除疼痛。因关节不稳或骨关节炎引起疼痛时,须用免荷支架减轻局部负荷。
④肌肉软弱时,可通过肌肉锻炼得到加强。锻炼难以收效时,考虑肌肉重建手术或用支架进行功能替代。
⑤肌肉痉挛时用放松练习,包括肌电反馈练习、按摩、被动牵伸、热敷或冷敷、解痉药物、神经注射或手术切除等方法缓解痉挛。
怪异步态的步态训练
步态训练一般对着镜子进行。治疗师从旁指出需要纠正之处,指导纠正,经反复练习以求熟练掌握与巩固。步态训练应设定可以达到的近期目标。可以从步态检查中所用的各种动作中选取病人勉强可以完成但有缺点及困难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进行系统练习,达到目的后再改选难度更高的动作作为练习动作。练习时应令病人适当集中注意力,但不宜引起过度紧张,特别在肌痉挛时。练习一般每日进行1~2次,每次~2小时,包括间歇休息,避免明显疲劳。
步行练习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适当的支架、拐杖、步行器、平行杠等。或给予人工的保护或扶持,防止跌倒,并使病人有必要的安全感。
步态训练中要注意病人的全身适应能力,必要时进行坐、站的耐力练习、上肢及腹背肌肌力练习及心血管系统功能锻炼,即用上肢运动或蹬车等方式进行的耐力运动练习,以适应步态异常时步行能耗的增加。
怪异步态的预防:
怪异步态的预防要从引起怪异步态的病因着手,有遗传背景的疾病,预防尤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来源资料:《中华医学杂志》 2010年 第10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