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肠趾是系统性硬化病的趾硬化的一种特征性表现形式。表现为手指变为半屈曲状,不能活动,失去功能,其表面皮肤变硬,无弹性。不能被挤压,颜色苍白,末节指趾呈板状和硬结,形状颇似一节节腊肠,故形象地比喻为腊肠趾。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资料:《临床内科杂志》 2003年 第10期
腊肠趾是系统性硬化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目前硬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它的发病过程有多种因素的参与,这些都与腊肠趾的形成有密切联系。除此之外,腊肠趾也是反应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表现。反应性关节炎是指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的急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感染后的反应性关节炎最为常见。多发生于18~40 岁,也可见儿童及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不同。本病无地域差异,可发生于世界各地。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常见微生物包括肠道、泌尿生殖道、咽部及呼吸道感染菌群,甚至病毒、衣原体及原虫等。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反应性关节炎的发病密切相关。除肠道及泌尿生殖道感染而致的反应性关节炎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反应性关节炎的另一个常见原因。目前,讨论最多的问题是如何区别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PSReA)和风湿热。Birdi 等在2001 年对加拿大16 所大学附属医院的儿童风湿病、心脏病及感染性疾病专科医师的调查发现,这些医师对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的应用各不相同。有些诊断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的患儿在几个月后出现心脏炎,而且,不少诊断不典型风湿热者实为链球菌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
来源资料:《医学信息》 2013年 第8期
腊肠趾是反应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表现。 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及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异常,对诊断有参考意义,但不具特异性。对于起病较急的非对称性下肢关节炎应首先考虑反应性关节炎的可能,若结合患者前驱感染史,并排除其他关节炎,一般可确定诊断。临床上,除关节炎的特点外,需注意患者有无黏膜皮肤损害、指甲病变、眼炎及内脏受累。Kingsley 和Sieper 在1996 年提出的反应性关节炎分类标准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腊肠趾的鉴别诊断:
1、指(趾)肿胀:指(趾)肿胀指组织由于发炎或淤血充血而体积增大。
2、巨指(趾):巨指(趾)症是一种以手指或足趾体积增大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在四肢先天性畸形中的发生率很低,约为0.9%。
3、匙状指(趾):Plummer-Vinson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呈间歇性,不伴疼痛,常发展为持续性。多见缺铁性贫血表现,如食欲不振、乏力、心悸、苍白、匙状指(趾)及脱发。Plummer-Vinson综合征又称Paterson-Kelly综合征或缺铁性吞咽困难,以缺铁性贫血、吞咽困难和舌炎为主要表现,好发于30~50岁的白种妇女性,男性少见,国内人罕见。
4、并指(趾)畸形:所谓并趾(指)畸形是指五趾(指)之间的两只或是两只以上互相粘连在一起没有独立分开,是出生时就可发现在的先天性异常。
5、杵状指(趾):指(趾)末端软组织增厚似鼓格状膨大,呈拱形隆起,甲纵脊和横脊高度弯曲,表面呈玻璃状,称为杵状指。亦称褪状指。健康人手指末节侧面指甲与甲周皮肤的角度为160度随着林状指的发生,此角度可逐渐变大至180度及以上。按压指甲根部,可有明显的弹性感,并可有压痛。不同疾病出现的种状指,指端色泽也不尽相同。发组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林状指,指端常紫黑,甲弧显红褐色,甲床毛细血管增多,指端血流增加。肺脏疾患者林状指指端干燥不光滑,呈黄白色,血管增生不显著。作状指(趾)是内科某些疾病的较常见症状。
来源资料:《新医学》 2007年 第2期
腊肠趾多见反应性关节炎患者。典型病例的诊断无需HLA-B27测定,在不典型患者,HLA-B27阳性提示反应性关节炎的可能性,但其阴性并不能除外本病的诊断。实验室检查对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并无特异性。但是,对判断其病情程度,估计预后及指导用药有一定意义。腊肠趾主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
1、血液学:血沉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期反应性关节炎可明显增高,在进入慢性期者则可降至正常。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增高或出现轻度贫血。在部分患者可见尿中白细胞增高或镜下血尿,很少出现蛋白尿。
2、细菌学检查:中段尿、便及咽拭子培养有助于发现反应性关节炎相关致病菌。但是,由于培养方法、细菌特性及取材时机的不同,常出现阴性培养结果。因此,测定血清中抗细菌及菌体蛋白质抗体对鉴定细菌类型十分重要。目前,反应性关节炎诊断中,可进行常规抗体检测的微生物包括沙门菌、耶尔森菌、弯曲菌、衣原体、淋球菌、伯氏疏螺旋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以PCR检测衣原体及病毒的方法在反应性关节炎诊断中亦很有意义。
3、HLA-B27测定:HLA-B27阳性对反应性关节炎的诊断、病情判断乃至预后估计有一定参考意义。但是HLA-B27测定阴性不能除外反应性关节炎。最近,有几项研究对HLA-B27亚型与病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但尚无一致性结论。
4、自身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反应性关节炎患者的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及抗核抗体均阴性,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 可增高。这些指标测定有助于反应性关节炎引起腊肠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来源资料:《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5年 第1期
对于腊肠趾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治疗。对于系统性硬化病引起的腊肠趾,硬化病尚无**药物。皮肤受累范围和病变程度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而重要脏器累及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决定它的预后。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肤和脏器受累,而晚期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症状。
腊肠趾患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消除和减少或避免发病因素,改善生活环境空间,改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调配。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不要过度疲劳、过度消耗,戒烟戒酒。
来源资料:《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4年 第6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