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急性下肢缺血

急性下肢缺血

  • 患病部位:下肢,血液血管
  • 所属科室:外科,血管外科
  • 细分症状:病理性急性下肢缺血、生理性急性下肢缺血
  • 相关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主动脉腔静脉瘘、高血脂
  • 相关检查:血管造影检查、肢体血流图检查、血流变学检查
  • 相关药品: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尼麦角林片、注射用纤溶酶
  • 相关症状:糖尿、下肢发凉、瘀斑、胀痛、硬化、间歇性跛行

1急性下肢缺血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下肢动脉缺血常见疾病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管炎、动脉损伤、动脉窘迫症及动脉外膜囊性病都会造成急性下肢缺血,其中以前两种最常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的发病数逐年增加。加之此类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使得下肢动脉缺血进展更快,病情更复杂。另外,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加,吸烟者的年轻化、女性化等因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也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加。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国内实用外科杂志》 2004年 第4期

2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起因

  在我国,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又称伯格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的发病数逐年增加。加之此类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使得下肢动脉缺血进展更快,病情更复杂。另外,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加,吸烟者的年轻化、女性化等因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也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造成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遏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2、遗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史,不少学者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特殊位点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日本学者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HLA-J-1-1阳性率为46%,而正常人仅18%,另有报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HLA-BW54,HLA-BW52和HLA-A阳性率增高,其中HLA-J和HLA-BW54均受遗传因子支配。

  3、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4、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近10余年,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Gulati等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中ⅠgG,IgA,和ⅠgM明显增加,而补体CH50和C3则减少,并在患者的血清和病变的血管中发现抗动脉抗体和对动脉有强烈亲合力的免疫复合物,Smoler等在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7例存在胶原抗体,而对照组无1例存在胶原抗体,Bollinger等和Berlit等则分别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弹性蛋白抗体,Gulati等认为,吸烟等因素可改变血管抗原性,产生自身抗动脉抗体,由此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来源资料:《国内普通外科杂志》 2006年 第5期

3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诊断/鉴别

  在急性下肢缺血诊断时,还须特别注意这几个问题,以便和几个疾病鉴别开来:①间歇性跛行须与非血管性下肢疼痛造成的跛行(如神经源性跛行) 区分开来。②对于突发下肢发凉、麻木、静息痛等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跛行病史是动脉血栓形成和动脉栓塞鉴别的主要依据。

  年龄和发病部位是本病与大动脉炎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鉴别要点,大动脉炎好发于年轻女性,主要侵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吸烟的青壮年男性,主要累及肢体的中、小动脉及静脉。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病程进展慢,无动脉壁钙化,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雷诺病(征):好发于青年女性,常因寒冷或情绪变化激发手指皮肤色泽的典型改变,多为双侧对称性。少数患者可发生于下肢或四肢。非发作期,患指(趾) 颜色正常。

来源资料:《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0年 第9期

4急性下肢缺血症状检查

  急性下肢缺血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为缺血期,主要表现为患肢怕冷、麻木和针刺感,检查时可发现足背有瘀斑样改变,足趾尖和趾甲明显增厚、苍白,患肢皮肤温度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紧接着就出现行走困难,即患者的行走速度减慢,行走距离缩短,并出现跛行。患者一般行走 100米以内,就感到患肢麻木胀痛,必须停下休息片刻方可继续行走。因此,这种症状又被称作“间歇性跛行”,此期也可称作“间歇性跛行期”。

  如果疾病进一步发展,就进入中期,在上述症状逐渐加重的基础上,中期的主要特点是疼痛。患者行走时疼痛,休息时也疼痛,而且越是夜深人静,疼痛越剧烈,因此该期又被称为“静息痛期”。晚期也称作“坏死期”,主要表现为足趾、外踝、足跟等末梢部位逐渐出现发黑、坏死,并在坏死的基础上发生感染,形成溃烂。患者彻夜难眠,疼痛难忍。

  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应进行彩色超声波、动脉造影等检查。应用先进的数字显影动脉造影和血管镜检查时我们可以发现,下肢动脉缺血症主要是由于下肢主干动脉闭塞所致。闭塞的原因既可以是动脉硬化的斑块,也可以是血管壁增厚和血栓堵塞。闭塞的部位既可发生在腹主动脉下段,也可发生在股动脉、腘动脉等处。动脉闭塞发生的部位越高,则缺血的面积越大 ;闭塞发生的部位越低,则缺血症状出现得越早。

来源资料:《国内现代医学杂志》 2005年 第4期

5急性下肢缺血治疗/预防

  急性下肢缺血的防治:首先,任何形式的吸烟必须戒掉。其次,预防性足部护理非常重要。病人应每天观察自己的足部有无皲裂、胼胝、鸡眼和溃疡。胼胝和鸡眼应请足科医生治疗;每日应以微温水、温和的肥皂洗足并轻轻擦干。对干燥和有鳞屑的皮肤需用羊毛脂等润肤剂;潮湿的足需用温和的不含药物的扑粉;趾甲需剪齐,但不宜太接近皮肤。病人每天应更换袜子,并避免穿过紧的吊袜带,避免赤脚行走。患者在寒冷季节宜注意身体保暖,尤其四肢,饮食,起居,房事有节,少吃或不吃黏性食物,如年黍米面,年糕,芝麻糖之类,不抽烟,不饮酒,心情舒畅,以饱满的激情,充沛的精力去生活,学习,工作,发现初期症患者要及时到医院诊断,并积极治疗,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 第20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急性下肢缺血症状描述
2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起因
3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诊断/鉴别
4急性下肢缺血症状检查
5急性下肢缺血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