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二头肌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运动损伤中占**。本病多由间接外力所致,损伤部位以近端附着点最为常见。其次为肌腹,远端肌腱附着点受累较多。由于剧烈奔跑或突然踢物,股四头肌猛然的收缩,或由于暴力打、砸、撞等作用于大腿前面时,均可引起股四头肌的损伤。股四头肌损伤后出现局部出血、肿胀、疼痛,使肌肉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影响髋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股四头肌损伤严重造成断裂,甚至发生股四头肌髌骨上缘撕裂,髌骨骨膜也随之撕脱,可产生骨膜出血,日久血肿发生机化、钙化、骨化等。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医师杂志》 2011年 第8期
由于伸膝装置的损伤通常是在膝关节突然的屈曲而股四头肌突然猛烈的收缩时造成,而此时髌骨恰是整个伸膝装置的在股骨髁上的支点,因此,伸膝装置的损伤以髌骨骨折为多,而股四头肌腱与髌腱的断裂则相对少见。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并不十分常见,典型的创伤机制是在膝关节无准备的屈曲(如跪跌状态)时股四头肌突然强力的保护性收缩导致退变或薄弱的股四头肌腱断裂。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资料:《国内运动医学杂志》 2012年 第5期
股二头肌损伤的鉴别诊断:股四头肌损伤:由于剧烈奔跑或突然踢物,股四头肌猛然的收缩,或由于暴力打、砸、撞等作用于大腿前面时,均可引起股四头肌的损伤。股四头肌损伤后出现局部出血、肿胀、疼痛,使肌肉收缩能力降低,从而影响髋膝关节的屈伸功能。股四头肌损伤严重造成断裂,甚至发生股四头肌髌骨上缘撕裂,髌骨骨膜也随之撕脱,可产生骨膜出血,日久血肿发生机化、钙化、骨化等。
股三角区压痛:髂―股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起病急,可先出现高热和全身不适,数小时内一侧髂腹部及股部出现肿胀疼痛,皮色发白,甚则紫绀,皮温升高,肿胀可自下腹、臀部下至整个患肢,大腿内侧股三角区有明显压痛。
大腿局部肿胀变形:股骨干骨折大腿局部肿胀变形均严重,下肢短缩,搬动时有明显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股前外侧麻木、蚁行感:股外侧皮神经炎,临床表现为股前外侧麻木、蚁行感、刺痛、烧灼感、发凉、出汗减少及沉重感等症状亦可出现,以麻木最多见。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和股外侧皮神经嵌压综合征不是同一个病。该病的特点是大腿前外侧的皮肤疼痛及感觉异常,也被称为Roth综合征。
来源资料:《国内运动医学杂志》 2012年 第1期
股二头肌损伤多发于运动员,有明显损伤史。受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发硬,下肢不能伸屈,重复受伤动作疼痛加剧。步态跛行,伤侧坐骨结节或受伤肌腹压痛明显。陈旧性在伤部可摸到硬结。肌肉抗阻力试验阳性。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由于对软组织滑膜、血管、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和透明软骨的分辨率高,用于滑膜、血管和肌肉、筋膜的炎症、滑膜囊肿和透明软骨变性、剥脱及骨糜烂破坏与缺血性坏死、颈椎和髓核病变、膝关节半月板和十字韧带损伤、类风湿的神经并发症及骨髓炎等的临床检查。
来源资料:《中华骨科杂志》 2004年 第3期
股二头肌损伤的治疗方法:宜吃活血的食物、宜吃膳食纤维类食物、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忌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年糕、米粑、粽子、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黄豆、芋头、红薯、忌吃腥发的食物,如鲢鱼、鲤鱼、羊肉。局部贴敷“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补充能量离子,沟通大小循环,改善组织供养,修复受损组织。“骨康聚能离子治疗贴”每次一贴,每贴贴敷48小时,15天为一个疗程。
股二头肌损伤的预防方法:股二头肌急性损伤在24h内不能作按摩手法治疗,可在患处进行抚摸、轻揉,24h后行按摩手法治疗。患者俯卧位,术者在患侧用双手拇指指腹顺股二头肌纤维方向自上而下行理筋手法10~20次。然后用双手拇指戳点股二头肌损伤的两端点,用力由轻到重,约1~2min,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再顺股二头肌纤维方向捏揉10~20次,若损伤部位肌腱附着点,可采用揉推法。即术者用大小鱼际肌揉推股二头肌及坐骨结节处肌附着点10~20次,手法治疗每周3~4次,连续3~4周。股二头肌陈旧损伤手法治疗可加用拨筋手法,即患者俯卧位,术者双手捏住局部硬结处,用拇指来回拨动10~20次,随后顺患者股二头肌纤维方向按揉10~20次。
来源资料:《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79年 第2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