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腰椎退化

腰椎退化

  • 患病部位:骨,脊柱
  • 所属科室:外科,骨外科
  • 细分症状:生理性腰椎退化、病理性腰椎退化
  • 相关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腰椎病
  • 相关检查:常规体检检查、骨龄检查、血液检查、体检检查
  • 相关药品:科芬汀、腰痹通胶囊、根痛平颗粒、腰痛宁
  • 相关症状:背部酸痛、腰部僵直感、臀部闪电疼痛、臀部酸痛

1腰椎退化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腰椎由五截椎体相叠组成,位于椎体后侧间的神经孔则伸出五对腰椎嵴神经,这些嵴神经再加上更下方荐椎分出的神经组成了人体最大的一条周边神经;坐骨神经。当随着年龄增长、骨刺增生,压到神经孔,进而造成背痛、坐骨神经痛等恼人的症状。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 第9期

2腰椎退化症状起因

  造成腰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盘退化,腰椎盘退化并不只是发生在年长者身上,4成20至30岁的年轻人也有腰椎盘煺化,遗传为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此病的发病率依然是很高,一旦确诊后就要及时对症治疗,切勿随意服用药物,对于处于治疗中的患者来说,除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外,还需要提高免疫力,做好生活中的护理,清淡饮食,平时可以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最后,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是很关键!不要忘记!

来源资料:《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 第17期

3腰椎退化症状诊断/鉴别

  诊断:

  病人常在坐久、站久、或躺久后感到下背部疼痛,并常下传到两侧臀部或下肢;若伴随神经压迫,则会有下肢酸麻、无力、或反射降低的表现。

  鉴别:

  1、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退行性变和死亡一样是必然要出现的,并以不同的程度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但不是每个发生腰椎退行性变的人都会感到疼痛。很多看起来腰部正常的人却有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变 和 椎管狭窄的 MRI 表现。每个病人的情况都不同,不是每个患有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人都有症状出现,认识到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椎间盘退行性变可以导致几种不同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腿部疼痛以及神经根受压引起的无力症状。这些症状产生的原因是椎间盘磨损,因为椎间盘一旦磨损就丧失了原有的功能,并引起疼痛,而且如果椎间盘发生萎缩,容纳神经根的空间也就变小了。相邻椎体间的椎间盘磨损使整个腰椎的柔韧性减弱。其结果是腰部疼痛和僵硬的出现,尤其是在结束一天辛苦工作的时候。

  2、腰椎膨出:腰椎盘膨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症或髓核膨出症,当在劳动或体育活动腰部遭受扭闪和撞击,抬重物时用力过猛、过度劳累等受伤而引起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口脱出,刺激或压迫脊髓神经根而产生腰腿疼痛。

  3、腰椎骶化:腰椎骶化:指第5腰椎全部或部分转化成骶椎形态,使其构成骶骨块的一部分临床上以第5腰椎一侧或两侧横突肥大成翼状与骶骨融合成一块为多见,并多与髂骨嵴形成假关节;而少数为第5腰椎椎体(连同横突)与骶骨愈合成一块者此种畸形较为多见。是移行脊椎的分型之一。

来源资料:《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年 第12期

4腰椎退化症状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

  (3)凝血功能。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胸片、心电图。

  (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7)根据腰椎退化患者病情可选择: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来源资料:《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9年 第5期

5腰椎退化治疗/预防

  治疗:

  大体而言,要避免腰椎退化,例如以屈膝代替弯腰来拾取地面的重物、拿取高处物品需善用工具来避免背部过度的后仰、长期的站立应将一脚置于小板凳上或用手支撑部份体重以避免腰椎负荷过重。

  预防:

  强健的腿部能有效分担腰背部负担,阻止和缓解腰痛形成。游泳、尤其是蛙泳可以主要练习这些肌肉群。

来源资料:《世界中医骨科杂志》 2005年 第1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腰椎退化症状描述
2腰椎退化症状起因
3腰椎退化症状诊断/鉴别
4腰椎退化症状检查
5腰椎退化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