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腰椎以下的骨折脱位可以引起马尾损伤。马尾完全断裂者少见,可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 运动 反射消失 膀胱无力。若马尾完全断裂,或断裂后进行缝合,通过神经再生,可完全或大部分恢复功能。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7年 第4期
第2腰椎以下的骨折脱位。
损害临床较为常见,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1949年Verbiest首次临床报告且将其命名为马尾神经综(CaudaequinasyndromeCES)。
周围神经损伤后,恢复慢且经常恢复不完全,这是共性。马尾神经属周围神经,损伤后同样恢复慢。
但马尾神经损伤后比其他周围神经恢复更慢,其原因可能是:脊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从由侧方进入椎间孔的供应脊神经的动脉及供应脊髓的中央血管获得血液。马尾神经中的脊神经根无局部的或节段性的动脉供应。
来源资料:《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 第5期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椎体间部分或全部错位的一种疾患,临床上一般称之为滑椎,一般是上位椎体向前滑脱。
退行性腰椎滑脱是由于长时间的持续的腰椎不稳定,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使得椎骨之间的连接变得松弛不稳定,而逐渐发生腰椎滑脱。此种疾患因峡部保持完整性,故又称假性滑脱。
腰椎真性滑脱由于峡部崩裂所引起的,峡部崩裂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可能与腰椎发育时峡部狭长薄弱有关,在此基础上,峡部易于发生疲劳骨折而断裂,之后骨折不愈合,就形成了峡部崩裂。峡部崩裂也可以并不合并有腰椎滑脱,但峡部崩裂后形成的腰椎滑脱程度可以很重。
马尾神经损害临床较为常见,大多是由于各种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致腰椎管绝对或相对狭窄,压迫马尾神经而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1949年Verbiest首次临床报告且将其命名为马尾神经综合征。
来源资料:《环球中医药》 2014年 第9期
腰椎X线平片检查
腰椎X片可宏观地观察腰椎退变或外力损伤情况,是腰椎疾患诊断的基础,不可忽略。腰椎退变性滑脱、腰椎间盘退变性椎间隙变窄、移行椎、骨折、骨肿瘤等疾病的X光片均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结合临床可直接诊断马尾神经损害。
脊髓造影术
使神经根、硬膜囊显影,通过其充盈程度从另一角度反映其本身病变或损伤情况。但造影本身是一种创伤。
CT及MRI
CT及MRI且各种造影剂无论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作为化学因素,会或多或少损伤蛛网膜或马尾神经,有时还可出现头痛、头晕、发热、碘过敏、原发症状加剧及抽搐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发生难治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应慎重选择造影剂,目前多选用Ommipaque等。大多数马尾神经综合征的病人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来源资料:《颈腰痛杂志》 2002年 第4期
手术治疗
腰椎骨折脱位合并马尾损伤的治疗应考虑达到下述几个目的:
①整复骨折脱位。
②探查马尾损伤情况给以处理。
③解除椎管内对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
④稳定脊柱。
椎管侧前方减压及脊椎前路减压与前路固定术,均不能同时达到上述4个目的。椎板切除减压及后路固定术,则可同时达到这4项目的。特别是马尾断裂的修复,因此应当是首先选择的。
马尾神经移植与缝合
马尾神经作为一种特殊的周围神经,如果像修复周围神经地一样用缝合的方法可能存在以下缺点:
(1)缝线作为一种异物不能被组织吸收,因此对吻合口的影响是长久的。
(2)由于马尾神经缺乏结缔组织,因而不易缝合,过多的操作必然会加重吻合口两断端的损伤。
(3)缝线会造成吻合口局部的血液循环障碍。由于马尾的神经束无神经外膜,而有相当于周围神经的束膜样组织,故缝合困难,须在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最好用纤维素胶(fibrin glue)粘合,纤维蛋白胶粘合方法与显微缝合相比的主要优点在于手术时间短,可在3~5s内将神经断端粘合,外科创伤小,不易引起组织缺如异物反应小,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再生,因此用纤维蛋白胶粘合是修复马尾神经损伤较好的方法,而断端良好的对位是神经再生的关键。
预防措施
周围神经损伤后,恢复慢且经常恢复不完全,这是共性。马尾神经属周围神经,损伤后同样恢复慢。
但马尾神经损伤后比其他周围神经恢复更慢,其原因可能是:脊神经根和背根神经节,从由侧方进入椎间孔的供应脊神经的动脉及供应脊髓的中央血管获得血液。马尾神经中的脊神经根无局部的或节段性的动脉供应。
来源资料:《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3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