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痢发生在幼儿者称小儿脂痢病(celiac disease),发生在成人则称为特发性脂痢(idiopathic steatorrhea)。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脂肪痢的成因是因为消化不良或脂肪摄取欠佳。人体具有消化和吸收脂肪的精密功能,如饮食含高脂肪,就会刺激胆汁分泌到小肠内。胆汁就像清洁剂,胆汁内的胆汁酸会令脂肪乳化和溶解于小肠液中。同时胰臟会分泌一种脂肪分解酵素,将脂肪分解成细小分子 (如脂肪酸和胆固醇),在胆汁酸的协助下传送至小肠壁细胞。
肝病、胰脏疾病或小肠疾病均会引致脂肪痢。
1. 肝病
慢性肝病患者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影响,出现脂肪痢的情况甚为常见。这些病人通常出现严重的黄疸病 (面色发黄)。
2. 胰脏疾病
胰腺炎(pancreatitis)即是胰腺发炎,如属慢性类别,分泌脂肪分解酵素 (负责消化脂肪的酵素) 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因而引致脂肪痢。患有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的病人亦会出现脂肪痢。囊性纤维化为一种遗传性疾病,令身体製造过多过厚及黏性的黏液,堵塞肺部和胰脏。另外,曾施手术移除胰臟的病人亦较常患有脂肪痢。
3. 小肠疾病
患乳糜泻(Celiac disease)的病人不能耐受小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此蛋白质损害小肠内壁细胞,令消化和吸收脂肪的功能大受影响,因此病人亦会出现脂肪痢。如病人已移除小肠或小肠广泛受疾病影响,又或受病菌感染,亦会出现脂肪痢。
患脂肪痢的病人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狀,如体重下降、缺乏体力、整体健康变差等。如孩童患上此病,成长亦会受影响,且经常受感染。病人由于贫血而面色苍白,腹部肿胀,此外也因为缺乏维他命,皮肤和唇舌会显得干涸。
脂肪痢的鉴别诊断:
1、腹泻:腹泻(diarrhea)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可因多种疾病而引起。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排出粪便的量约200~400g。也有少数人每天虽排便2~3次,但粪便性状正常,则不能称为腹泻。腹泻一般是指每天大便次数增加或排便次数频繁,粪便稀薄或含有黏液脓血,或者还含有不消化的食物及其他病理性内容物。一般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两类,前者是指腹泻呈急性发病,历时短暂,而后者一般是指腹泻超过2个月者。
2、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与饮食有关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消化不良几乎人人都会罹患。有些人吃了诸如包心菜、豆类、洋葱或黄瓜等,或饮酒和含碳酸成分的饮料后,都会发生一种或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些人饮食速度太快、吃得太油腻或吃得太多,以及因焦虚、紧张或抑郁等也可能发生。怀孕妇女、大量吸烟者、便秘者及肥胖者特别容易患消化不浪。消化不良不仅会使人感觉很不舒服,甚至还会造成肚腹疼痛,但它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脂肪痢只是一种症状,医生会为病人进行血液测试,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以及进行测试了解吸收不良的状况。按病人的不同情况,医生会进行不同的检查包括放射性检验、内窥镜或活组织检查。医生须先透彻了解病况,针对不同的潜在问题配以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乳糜泻的患者,停止摄取小麦和黑麦的蛋白质(即不含麸质的饮食)后便会恢復正常;而小肠受细菌感染的病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后,亦会停止出现脂肪痢;胰臟分泌出现问题的病人在摄取胰臟酵素后亦会好转,这种酵素若经胃酸中和,就会失去效用,因此病人可服用肠溶片,药丸在经过胃部后才释放酵素。
患有脂肪痢的病人应控制脂肪的摄取。由于我们需要一定份量的脂肪以助人体成长和发展,所以病人可从日常饮食中摄取另类脂肪,称为中链叁酸甘油脂(也叫作中链脂肪酸)。中链叁酸甘油脂有别于其他脂肪,可透过其他渠道被肠道吸收,因而避免出现脂肪痢的症状。
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适用于甲亢患者和任何人。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