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胱氨酸储积症

胱氨酸储积症

  • 患病部位:腰部,肾
  • 所属科室:内科,肾内科
  • 细分症状:原发性胱氨酸储积症、继发性胱氨酸储积症
  • 相关疾病: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肾及输尿管结石
  • 相关检查:尿常规检查、肾病类尿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尿沉渣镜检查
  • 相关药品:呋塞米注射液、氢氯噻嗪片、注射用青霉素钠、螺内酯片
  • 相关症状:肾损害、肾脏受累、尿意窘迫、尿痛、耻骨上痛、尿流呈波动状

1胱氨酸储积症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胱氨酸储积症是一种肾小管的遗传性缺陷,由于肾小管重吸收胱氨酸减少,尿中含量增加而引起,尿路中常有胱氨酸结石形成。胱氨酸尿症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杂合子者尿中胱氨酸分泌也可增加,但很少形成结石。二碱基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也受影响,但不引起症状,因为它们除与胱氨酸共用一转运通道外,另有一转运系统。它们亦较胱氨酸易溶于尿,从而不引起结晶和结石形成。它们(包括胱氨酸)在小肠的吸收也是减少的。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大家已经对这种病有所了解,所以得了此病,一定要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就诊,越早治疗,不仅恢复的比较快,而且还大大降低了成本,所以对于此病,希望大家要重视起来,如果发现身体有此病的症状,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越来越严重。

来源资料:《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4年 第S1期

2胱氨酸储积症症状起因

  胱氨酸储积症的主要问题是肾小管对胱氨酸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尿中胱氨酸浓度增加。胱氨酸于酸性尿中很少溶解,当它的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就发生沉淀,形成结晶或结石。二碱基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鸟氨酸)的重吸收也受影响,但不引起症状,因为它们除与胱氨酸共用一转运通道外,另有一转运系统。它们亦较胱氨酸易溶于尿,从而不引起结晶和结石形成。它们(包括胱氨酸)在小肠的吸收也是减少的。

  近端肾小管多功能损害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上皮细胞的复合转运系统异常,能量代谢异常或浓度梯度缺陷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认为主要病理是近球小管变短,与肾小球连接部分变窄,从而发生代谢障碍,出现低血磷和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亦曾见尿浓缩功能障碍及低血钾,但有些肾病理检查则为正常。

来源资料:《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 第11期

3胱氨酸储积症症状诊断/鉴别

  胱氨酸储积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肾绞痛,通常发生在10~30岁间。由于尿路梗阻可引起尿感和肾功能衰竭。肾缺血及肾中毒,引起肾前性氮质血症的各种因素持续作用使肾缺血、缺氧;各种肾毒性物质如药物、细菌的内毒素、重金属毒物及生物毒等作用于肾脏均可致病。此外误型输血及药物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挤压伤、烧伤及严重肌病,可因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而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和急性肾衰。

  不透光的胱氨酸结石发生于肾盂或膀胱。常见鹿角状结石,胱氨酸在尿中形成黄褐色,六角形的晶体。尿中过量胱氨酸可通过硝普盐氰化物试验检出。色谱法和电泳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来源资料:《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年 第6期

4胱氨酸储积症症状检查

  肾性氨基酸尿是因近端肾小管对氨基酸重吸收障碍,而导致大量氨基酸从尿中排出的一组遗传性膜转运缺陷疾病。胱氨酸储积症患者在尿同型胱氨酸测定时可用筛查法,即硝普钠试验:尿液1ml加入5%氰化钠水溶液,放置5分钟,加入5%硝普钠水溶液一滴,出现红色或紫红色为阳性,表示尿中有过量的含硫氨基酸。

  胱氨酸储积症的检查标准:

  1.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2.有肾结石的症状和体征,如绞痛、血尿、尿路梗阻和(或)尿路感染。

  3.尿路反复发生胱氨酸结石,尿沉渣镜检可见六角形扁平结晶。

  4.KUB X线平片可见双侧尿路有多发性、阴影淡薄、大小不等的结石。

  5.尿液硝基氢氰酸盐试验阳性可确定诊断。

来源资料:《山西医药杂志》 1991年 第1期

5胱氨酸储积症治疗/预防

  长期存活胱氨酸储积症患者其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是必然的。尿中胱氨酸浓度可通过增加尿量而降低。摄入液量必须充足,保证尿量达到4L/d。夜间尿pH值降低,水量充足更为重要。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使其pH>7.5及睡前口服乙酰唑胺5mg/kg(总量可达250mg)能明显增加胱氨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当增加液量摄入和碱化尿液仍不能减少结石形成时,可考虑使用其他药物,如青霉胺(尽管毒性限制了其应用)。约半数使用青霉胺的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包括发热,皮疹和关节痛,肾病综合征,各类血细胞减少,SLE样反应也可出现但相对少见。

  防治要及时,一旦有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发生,应及早治疗,注意扩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恢复循环功能。若发现本病将要发生,应早期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增加心排血量,恢复肾灌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排除肾小管内梗阻物,防治感染,防止DIC、肾缺血引起的肾实质的损害。同时尽早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对预防本病发生有积极作用。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 第7期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胱氨酸储积症症状描述
2胱氨酸储积症症状起因
3胱氨酸储积症症状诊断/鉴别
4胱氨酸储积症症状检查
5胱氨酸储积症治疗/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