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软疣简介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皮肤传染性疾病。它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的皮肤病,该病大多不是通过性交传染,可通过共用浴巾、浴池、自体抓痒引起,甚至可以集体发病。中医对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猴子”,为病毒所致良性新生物,有轻度接触传染性,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与中医文献的“鼠乳”相类似。
传染性软疣病因
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软疣病毒属于痘病毒科中的一种DNA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患者往往在公共浴室或游泳池中被感染,也可自体接种,还可通过性接触感染。
传染性软疣临床表现
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人,潜伏期14天~6个月。皮损初起为白色、半球形丘疹,逐渐增大至5~10毫米,中央微凹如脐窝,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称为软疣小体。皮损数目不定,或散在,或簇集,一般互不融合。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颈部、躯干、下腹部及外生殖器部位。多数情况下6~9个月后皮损可自行消退,一般不留瘢痕。
传染性软疣检查
有关传染性软疣病毒实验室检测
传染性软疣病毒的感染性病毒颗粒与抗原检测法:
1、直接检查病毒颗粒:
方法1:涂片染色:挤出乳酪样物,瑞特染色。结果:软疣小体(+)。
方法2:电镜观察:活检标本。结果:软疣病毒(+)。
方法3:检查组织病理。结果:具有诊断特征性。
2、直接检测病毒抗原:
方法1:琼脂凝胶沉淀试验(AGP)。结果:(+)。
方法2:补体结合试验(CF)。结果:(+)。
方法3: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IF)。结果:(+)。
方法4:中和试验(Nt)。结果:(+)。
传染性软疣疾病诊断
爆发流行时,可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作出本病的临床诊断,但确诊则有赖于作病毒分离。目前可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诊断,如用RT-PCR检测病毒基因。用免疫学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病后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多呈阳性,但效价不高。
传染性软疣治疗
治疗优选刮除,以将皮损中的软疣小体完全挤出为目的,然后涂以2%碘酊,可有效去除皮损。其他如冷冻治疗、外用3%酞丁胺软膏或西多福韦软膏等均有效。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