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的症状和体征因病程和病变严重程度而不同。轻者只有脚部微痛、皮肤表面溃疡;中度者可以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合并软组织炎;严重者在溃疡同时合并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脚趾、脚跟或前脚背局限性坏疽,甚者可以出现全脚坏疽。
糖尿病足分级方法较多,包括Wagner法、TEXAS分级分期、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分类法等,原则相同,方法相似。Wagner法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被广泛接受。
Wagner糖尿病足分级法,分为0到5级,
0 级:指存在有发生溃疡的危险因素者,包括: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往有脚溃疡病史;脚畸形,如鹰爪足、Charcot足;合并有胼胝或“鸡眼”;失明或视力严重减退;合并肾脏病变,特别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者;老年人或不能观察自己脚者,尤其是独居生活者;感觉缺失者;糖尿病知识缺乏者。
1级:脚部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表现。溃疡好发于脚的突出部位,如脚跟部、脚或脚底部,溃疡多被胼胝包围。
2级:表现为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有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
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
4级:表现为缺血性溃疡并坏疽,经常合并神经病变而无严重疼痛,坏死组织的表面可有感染。
5级:坏疽影响到整个足部,病变广泛而严重,部分发展迅速。
糖尿病足简介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鉴于此,国际糖尿病联盟2005年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和足的护理”,以呼吁整个社会关注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流行病学
一国际
美国:3%糖尿病患者有足溃疡;50%非创伤的截肢是糖尿病所致;
英国:469例糖尿病人,追踪4年,10.2%发生足溃疡; 1077例糖尿病人横断面调查,7.4%有足溃疡;
芬兰:下肢截肢率:男性糖尿病34.9/万,非糖尿病3.4/万;女性糖尿病23.9/万,非糖尿病1.7/万;
综合多个国家的情况,国外糖尿病85%的截肢起源于足溃疡,截肢率是非糖尿病的25倍(5/万-180/万),糖尿病住院患者,47%因糖尿病足。
二中国情况
缺乏完整的全国资料。
1996--2000糖尿病足占住院糖尿病人2.45%,截肢率14%;304医院回顾性的分析了过去10年中2306例住院患者,糖尿病足占2.5%,医院统计结果显示: 糖尿病足占门诊2.24%,住院的8.57%,截肢率17.31%;
专家统计住院病人合并足溃疡率为12.78%(<60岁11.05%,>60岁14.44%),足坏疽为3.4%。<!--60岁11.05%,--><!--60岁11.05%,-->
国际范围内资料显示,15%糖尿病患者一生中发生至少1次足溃疡,中国的统计,10%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过足溃疡。
三经济负担
瑞典报告1例糖尿病足从诊断到愈合,平均费用14,627美元;截肢43,000美元;
美国每年糖尿病足花费40亿美元,占糖尿病治疗费用1/5,且费用和所占比重快速上升;中国也投入了大量财力用于糖尿病足治疗。
发病原因
多种病因包括:①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
糖尿病足疾病诊断
(一)病史采集
要了解糖尿病人患病持续时间、治疗方式及其他并发症情况,识别脚出现溃疡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和进展情况;
(二)体格检查
时注意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检查患者对侧肢体情况及鞋袜是否合适;
(三)辅助检查
1. 神经系统检查
目的是了解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神经感觉。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脚趾、脚跟和前脚底外侧,用手按住尼龙丝的另一头,并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患者脚底或脚趾此时能感觉到脚底的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另外还有用音叉来检查患者对振动的感觉。
糖尿病足疾病治疗
1. 内科治疗:
①控制高血糖: 胰岛素和\或降糖药物,以胰岛素治疗为首选;②改善微循环: 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凯时、山莨菪碱+盐酸普鲁卡因、川穹嗪等;③改善神经功能: 弥可保等,抗氧化:a-硫辛酸;④降低血脂: 他汀类药物;⑤局部清创;⑥应用有效抗菌素:开始为广谱、联合、有效的抗菌素,培养结果出来后,依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用药;⑦有条件结合高压氧及中药等。
2. 外科治疗
(1)创面的局部处理
切除溃疡及溃疡下骨性突出物,祛除死骨或感染部分--减压,可用鞋垫、鞋和靴子、石膏托、吊带、拐杖/助行器械、轮椅、休息等措施减轻压力;感染控制后,行受累关节的复位及融合术;对于皮肤缺损较大的溃疡可以考虑皮肤移植;
血管球囊扩张再通术前后血流变化
(2)血管再通
糖尿病足患者多合并下肢大血管病变,对于下肢血管管腔闭塞大于50%的患者可以行腔内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或置换,下肢动脉旁路移植、下肢远端小动脉旁路移植等手术。
(3)截肢
血管完全闭塞或严重感染保守治疗无效且危机生命者,可行截肢。
3. 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移植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下肢血管病变和糖尿病足方法,国内外有多位学者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进展。
干细胞分为取自自体骨髓和外周血2种,注射方式也分为局部肌肉注射和血管腔内注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医院报告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行肌肉局部注射:小腿疼痛缓解率>90%,足部疼痛缓解率87%,近期冷、凉觉缓解率100%;血管腔内注射:疼痛缓解率100%;而且他们发现疗效与细胞数有关,细胞数<105效果不佳,细胞数>108效果好。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总疼痛缓解率83.6%,总冷感缓解率91.7%,总麻木缓解率75%;观察发现39.8%患者ABI增加,89.2%患者TcPO2增加,29.2%患者的溃疡面缩小;术后血管造影评估: 72.9%有侧枝血管形成,18.1%降低了截肢平面。<!--105效果不佳,细胞数--><!--105效果不佳,细胞数-->
糖尿病足分级新方法
应该强调的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接受支架手术或搭桥手术,这样不但可以消除心
冠脉搭桥术手术过程绞痛,使病人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和猝死。对于心肌梗塞后形成的室壁瘤,严重影响心功能,产生严重心率失常或血栓栓塞,这种情况下必须行手术切除,并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效果会更好。
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等桥梁血管。手术时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出,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搭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传统的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3-4小时。而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病人可以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手术对病人的损伤明显减轻,术后恢复更快。
在心脏上搭的桥能坚持多少年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一般认为用静脉作为搭桥材料,其10年的通畅率约为50%左右,而用动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会好的多。但由于人体的动脉材料有限,而且有些动脉材料容易痉挛,或者管腔太细,甚至动脉材料本身也有病变或狭窄,因此,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采用动脉桥。当然,如果桥血管再次梗塞,患者也不必害怕,可以采用介入技术在桥血管中置入支架解除梗塞。总之,在高新技术发展的今天,心内科、心外科医生将共同帮助您战胜冠心病。
糖尿病足缺血分级
Ⅰ期 无症状期,仅在激烈运动后感到不适
Ⅱ期 正常速度步行时出现下肢疼痛
Ⅲ期 静息状态下出现下肢疼痛——静息痛
Ⅳ期 静息状态下下肢疼痛,伴有局部营养障碍、营养不良性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病因
由于下肢动脉硬化,加之植物神经病变使血管运动减弱,导致足部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血和抵抗力下降,当足部微小的创伤,如不合脚的鞋挤压、擦伤、皲裂或鸡眼等处理不当,均可引起感染面形成溃烂,又因病人痛觉减退或消失,不能及时察觉病变,常常使溃疡加大。由于感觉障碍、接触高温物体时不知躲避,还可造成烫伤。
下肢血管病变造成缺血缺氧,导致足部疼痛,走路时因足痛,表现为间歇性破行。卧床后下肢缺血加重,而引起体息时疼痛。查体时可发现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皮温降低,色泽异常,指高患胶时苍白,下垂呈紫红色,足部易发生慢性溃疡。肢体缺血严重时,可发生足坏疽,即组织坏死。坏疽呈黑色,好发部位是足趾及足跟,坏疽发生后逐渐向上发展。坏疽可突然发展,疼痛剧烈。有的病人团神经病变也可痛觉不明显,坏死组织中易发生细菌感染。
出现糖尿病足时,可按以下标准分6级。0级:无开放性病变,但经检查有明显供血不足表现,例如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一级:浅表溃疡,可由水疤或其它损伤所致,或自发性产生;二级:溃疡形成,深达肌瞪、韧带、骨关节;三级:深部溃烂感染,并有骨髓炎和脓疡窦道形成;四级:有足趾和/或部分脚坏疽;五级:全腿坏疽,一般需要截肢。
糖尿病足征兆
一、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神经性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的感觉并发症,所出现的感觉丧失或者是异常。比如四肢末端特别是足部的感觉异常所出现的麻木、走路的感觉好像踩着棉花一样,或者有针刺感等等一系列的表现,这些都是糖尿病病人的周围神经并发症。
如果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者消失(当然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两只脚进行比较),那么他可能有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变,应该做一次足部彩色B超检查(多普勒检查)。若上述几根主要的血管有阻塞,有巨大斑块形成,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足。
二、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周围血管并发症,这个周围血管并发症在早期还会有一系列的,由于血管管腔的逐渐狭窄,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病人下肢的麻木、疼痛、行走距离越来越短,我们叫做间歇性跛行,或者是患者感到疼痛,就是坐着不动的时候也会出现疼痛的情况,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的周围血管的并发症。
早期发现神经病变,主要是看有没有疼痛、麻木、燥热、刺痛等症状。可以做一个尼龙丝感觉检查和电生理检查(做正中神经、趾神经、胫前神经)。
三、感染
在周围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的基础上,由于保护措施不得力,由于穿鞋、袜子、剪指甲不合适等等,出现了皮肤的破损,那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称之为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症状
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
一、症状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3、肢端溃疡坏疽,有三种类型:
Ⅰ、湿性坏疽:肢端体表局部组织皮肤糜烂,形成浅溃疡,深入肌层,甚至烂断肌腱,破坏故质,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的分泌物。常见的肢端水肿,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Ⅱ、干性坏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导致感觉迟钝或消失,局部皮肤呈现暗褐色,出现缺血性坏死,皮肤肌腱干枯、变黑,发展到一定阶段自行脱落,无分泌物,无水肿。约占糖尿病肢端坏疽的5.9%-7.5%。病理基础为中小动脉闭塞导致血流缓慢或中断。
Ⅲ、混合性坏疽: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湿性坏疽,约占18.1%-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同时并存,静脉阻塞及感染严重。
二、体征
1、小动脉阻塞和微循环障碍,足背及胫后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干性坏疽动脉阻塞多为搏动消失,湿性坏疽以微循环障碍为主,局部皮肤营养不良,毛发脱落,皮温降低,色泽异常,足抬高苍白,下垂说红紫。
2、神经营养障碍体征,皮肤干燥,角化,变脆,裂隙,痛觉消失,植物神经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裂痕,感觉神经减弱或消失,容易受到外伤感染,形成神经性损害顽固性溃疡。
糖尿病足特点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性软组织溃疡的一种,其特点是微血管床易发生病变,创面破坏深,常累及皮下脂肪、肌肉及深浅筋膜的综合性损害,又伴有细菌性感染,除足部外,尾椎部及皮下组织薄弱处也会出现这一特点的溃疡。
因其患部微血管床受损供血不良,营养障碍,免疫机能低下,溃疡周围及其底部肉芽组织生长低下,极易反复发作,感染不控制组织有时易发生溶解性或液化性坏死,其分泌物长沿深筋膜的方向波及到远方损害。
糖尿病足检查
一、糖尿病的实验室各项检查:如尿糖、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二、缺血的检查
1、下肢体位试验:糖尿病足患者的在抬高下肢30-60秒钟后可见足部皮肤明显苍白,肢体下垂后可见中部呈紫红色。如果静脉充盈时间(足部皮肤由苍白转红润的时间)在15秒以上,说明该下肢供血明显不足。
2、下肢动脉触诊:可在国窝(膝关节后面的窝)及足背处触诊国动脉及足背动脉,糖尿病足患者可有动脉博动减弱甚而消失。
3、肢体血流图:可了解肢体供血情况及血管弹性,但其准确性欠佳。
4、超声检查:常用的是彩色超声多普勒(Dappler)检查股动静脉、国动静脉及足背动脉。可直接观察并能定量定位分析,其每感性、持异性及准确性均较好,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5、动脉造影:可了解下肢血管病变范围、血流分布以及有无侧枝循环。但此法是创伤性检查,会加重动脉痉挛使肢体供血不全,一般仅用于载肢手术前的定位检查。
三、微循环检查:一般是通过活体显微镜直接观察糖尿病病人手指甲皱的微循环变化,微循环异常常提示有微血管病变。
四、电生理检查: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五、X线检查:可发现动脉壁钙化、骨质疏松和破坏、骨髓炎及骨关节病变等,一般作为常规检查。
糖尿病足预防
虽然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糖尿病足这样的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预防保健得当,完全可以避免并发症致死致残。
1、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糖、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加重糖尿病症状;
2、控制吸烟,吸烟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小血管痉挛,加重下肢及足部缺血;
3、加强功能锻炼,尤其散步、游泳、骑自行车对促进足部血运有很大好处;
4、不要穿太瘦、太窄、太尖的鞋子,因为那样会挤压您的足部,加重足部缺血;
5、避免不必要的外伤,如:穿鞋前检查鞋击否有异物、隆起,避免刺伤和摩擦伤;不要穿凉鞋,更不能赤足行走,避免划伤、刺伤和切割伤;
6、不要交叉盘腿,避免减少足部血运;
7、当您的足部有感觉减弱或麻木时,不要长时间接触过热、过冷的物质,避免烫伤或冻伤;
8、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时,要规律地应用控制血糖药物,使血糖降至正常。并时刻关爱您的足部,。当出现足部皮肤颜色、温度觉、触觉等有异常改变时或一些细微的外伤时,请及时找专业医师诊治。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