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百科 > 胸痹

胸痹创建词条目录

目录

1简介
2病因
3症状
4检查
5辨证施治
6预防
展开
收缩
  • 英文名:chestdiscomfort
  • 其他名称:暂无
  • 传染性:
  • 传播途径: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医保:
  •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
  • 症状: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

1胸痹简介编辑本段

简介

胸痹简介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提出“胸痹”的名称,归纳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上温通散寒方药有瓜蒌薤白白酒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等。根据本证的临床特点,主要与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本段由"zhanglulu"编辑

2胸痹病因编辑本段

病因

胸痹病因

  本病证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病机有虚实两方面。

  1.病因

  (1)寒邪内侵 寒主收引,遏制阳气,使得血行不畅,发为本病

  (2)饮食失调 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者嗜烟嗜酒,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调,聚湿生痰,上犯心胸,阻遏心阳,气机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此病。

  (3)情志失节 忧思伤脾,脾失健运,聚湿成痰;郁怒伤肝,肝气瘀滞,甚则气郁化火,灼津成痰。气滞和痰阻均可使血行不畅,心脉痹阻,而发为胸痹。

  (4)劳倦内伤 劳倦伤脾,脾虚失运,气血化生无源,心脉失养而胸痹;或者积劳伤阳,心肾阳微,鼓动无力,熊阳不振,阴寒内侵,血行不畅而发为胸痹。

  (5)年迈体虚 年过半百,肾气自半,精血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舞五脏之阳,肾阴亏虚,则不能润养五脏,心脉失于温养而发为胸痹。

  2.病机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于心,涉及肝,脾,肾,肺等脏。心、肝、脾、肾、肺气血阴阳不足,心脉失养,不荣则痛,气滞、血瘀、寒凝、痰湿等痹阻心脉,不通则痛。

本段由"zhanglulu"编辑

3胸痹症状编辑本段

症状

胸痹症状

  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心痛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心系病证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而本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本病表现为本虚标实,有着复杂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而中医药治疗从整体出发,具有综合作用的优势,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段由"zhanglulu"编辑

4胸痹检查编辑本段

检查

胸痹检查

  1、心脏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或见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2、心电图:

  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也可能有阵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或T波异常,有时出现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或室性,房性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移位,T波倒置等。

本段由"zhanglulu"编辑

5胸痹辨证施治编辑本段

辨证施治

胸痹辨证施治

  心血瘀阻证

  (1)证候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致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加剧。舌质紫暗,有淤斑,苔薄,脉弦涩。

  (2)治则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3)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4)方药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柴胡、枳壳、牛膝、当归、生地等。

  气滞心胸证

  (1)证候肝失疏泄,气机瘀滞,心脉不合致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腹胀闷,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2)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3)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4)方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川芎、赤芍等。

  痰浊闭阻证

  (1)证候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致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

  (2)治则通阳泄浊,豁痰宣痹。

  (3)主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4)方药瓜蒌、薤白、半夏、胆南星、竹茹、人参、茯苓、石菖蒲、陈皮、枳实等。

  寒凝心脉证

  (1)证候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见卒然心痛如绞,心痛彻背,喘息不得平卧,多因气候骤冷或突感风寒而发病或加重,伴形冷,甚至手足不温,冷汗不出,胸闷气短、心悸、脸色苍白,苔薄白,脉沉紧或沉细。

  (2)治则辛温散寒,宣通心阳。

  (3)主方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4)方药桂枝、细辛、薤白、瓜蒌、当归、甘草、枳实、厚朴等。

  气阴两虚证

  (1)证候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致心胸隐痛,时作时休,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无力,声息低微,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质绛红,舌体胖而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2)治则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3)主方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4)方药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丹参、当归、玉竹等。

  心肾阴虚证

  (1)证候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致心疼憋闷、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2)治则滋阴清火,养心和络。

  (3)主方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

  (4)方药生地、玄参、麦冬、人参、茯苓、炙甘草、柏子仁、五味子、远志、酸枣仁、丹参、当归、白芍、阿胶等。

  心肾阳虚证

  (1)证候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致心悸而痛,胸闷气短,动则而甚,自汗,面色晄白,神倦怯冷,四肢欠温或肿胀,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或腻,脉沉细迟。

  (2)治则温补阳气,振奋心阳。

  (3)主方参附汤和右归饮加减。

  (4)方药人参、附子、肉桂、炙甘草、山茱萸、熟地、仙灵脾、补骨脂等。

本段由"zhanglulu"编辑

6胸痹预防编辑本段

预防

胸痹预防

  1.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激动;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注意劳逸结合,发作期患者应该卧床休息。

  2.注意节制,不过食膏粱厚味及烟酒刺激之品。

本段由"lizhifei"编辑

““胸痹””英文释义: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胸痹词条统计

编辑总次数:30

最新编辑时间:2018-04-26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胸痹简介
2胸痹病因
3胸痹症状
4胸痹检查
5胸痹辨证施治
6胸痹预防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