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囊肿简介
颌骨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初期无自觉症状。若继续生长,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部畸形,根据不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局部症状。由于严重的全身疾病,代谢紊乱等造成机体抵抗力及口腔生物学免疫力降低,使唾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口腔内细菌经腮腺导管而致腮腺逆行性感染,称之为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又名为外科性腮腺炎、继发性腮腺炎或手术后腮腺炎。现在由于加强了手术前后处理,体液平衡及口腔清洁,以及有效抗菌药物的应用,手术后并发腮腺炎已很少见,所见的大多系慢性腮腺炎基础上的急性发作。本病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发病无性别、年龄、地区的差异,成年人,尤其体弱病员发病率高。本病主要是逆行性感染,因此,预防的关键是加强口腔卫生,提高机体抵抗力。
口腔颌面囊肿分类
颌骨囊肿可根据组织来源和发病部位而分类,由成牙组织或牙的上皮或上皮剩余演变而来的,称为牙源性颌骨囊肿,由胚胎时期的残余上皮所致的囊肿和由损伤所致的血外渗液囊肿以及动脉瘤样骨囊肿等称为非牙源性颌骨囊肿。
口腔颌面囊肿临床表现
1、颌骨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2、较大者扪诊有乒乓球样压弹感。
3、常有牙的病变(根端囊肿)或缺牙。
4、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角化囊肿(颌骨囊肿的一种类型)的囊液为乳白色角化物或皮脂样物。
5、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
6、对于临床表现较典型,术前诊断已较明确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7、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较困难者可包括检查框限“B”和“A”。
增大缓慢的颌骨无痛性膨胀、面部畸形,有乒乓感。穿刺抽出草黄色液体,牙源性角化囊肿则为白色角化或油脂样物。牙源性者有病源牙或牙缺失。X光表现为颌骨内的囊性透光影,此透光影边界光滑平缓,有一致密白色硬化边。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口腔颌面囊肿X线平片
颌骨囊肿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锐利,其内可以是单房或多房。随着囊液积聚,囊肿具有一定的膨胀性,可引起临近牙移位,少数可见牙吸收。周围骨质吸收,囊腔壁为致密白线(骨皮质线)。
口腔颌面囊肿鉴别诊断
①典型的颌骨囊肿,其X线影像显示为规则的阴影,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为白线,此乃致密的骨角化囊肿质,有时称为硬板。大多数为单房,偶有多房。角化囊肿常为多房,边缘呈“扇贝”形。它们有的含牙,也有不含牙的。
②若囊肿合并感染,其白线有时中断或变得模糊。这一现象,也应将囊肿恶变的可能性加以考虑。
③中央性血管瘤,也表现为阴影性骨腔,大多数边缘整齐,但无白线。在阴影中,常可见到网纹状密度增高影像,有时称为泡沫样表现。这些密度增高的网状结构,乃血管瘤血窦纤维性中隔的影像,有时还可以见到血管结石影。
口腔颌面囊肿穿刺检查诊断
穿刺目的在于判明囊肿的性质和排除其它病变的可能性。
①穿刺的方法,即在局麻下,用较粗的注射针头(16#或18#),刺入囊腔,抽出部分液体,根据抽出液的颜色和内容成分,可以大致判断囊肿的性质。
②穿刺内容物如为稀薄咖啡色液体,可考虑为根端囊肿或含牙囊肿;如为乳白色带碎屑液,应考虑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若为鲜红色血液,应考虑为中央性血管瘤的可能。
③穿刺液还需作病理检验。如为咖啡色液,可取其一滴,滴于玻片上在显微镜下用暗视野观察。一般可见到闪光的针状或偶为方柱状结晶,即胆固醇结晶。偶可见到少数白细胞及红细胞。白细胞较多可能表示为合并感染;红细胞较多,可能为穿刺时囊膜损伤出血,或囊腔内有炎性肉芽组织。
至于囊液内胆固醇的产生,一般认为乃囊膜退变组织的溶解积存而致。囊膜受囊液压力后缺血退变,其退变脱落上皮,溶解于囊液内,逐渐形成胆固醇,并增加了囊液浓度,增高了渗透压,使囊液内压力增加,这又进一步促成退变,如此造成囊肿不断扩大。如穿刺液为乳白色,镜下可见脱落的柱状上皮碎屑及一些不成形的碎屑,这是角化囊肿的病理过程。
此英文释义还没有添加
求医百科中的词条正文与判断内容均由用户提供,不代表求医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如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04本词条对我有帮助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