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型感冒,一般粪便检查正常,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偏低。该病多发生在夏季,多因使用空调,室内室外温差过大,或暑天里遇气温骤降导致,属于感冒的一种。患者一般发热、头痛、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食欲差、恶心、呕吐,同时常伴有隐隐腹痛、腹泻。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地址:http://www.cqvip.com/QK/96417A/201413/50246689.html
胃肠感冒的常见病因为轮状病毒、腺病毒和诺瓦克病毒。近年来,诺瓦克病毒先后在国内外多次引起流行,包括医院、学校、宿舍内。和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接吻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也可在和患者共同进餐时通过食物、饮料或餐具被感染。
患了这种病,应该及时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治,在此病的治疗中,我们需要从科学的检查入手,从各个方面检查身体状况,了解病因,确定病情,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这种病,应该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这样病情才有利于康复,所以选择一家正规的医院是很关键的。
来源地址:http://www.cn939.com/tcm-article-read-15905.html
“胃肠型感冒”并非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是指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较为明显的感冒,所以又称“呕吐性上感”,往往发生于病初起,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鉴别的要点:急性胃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一般无发热症状。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地址: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1238269
一般来说,通过扎手指验血像和查大便就可以进行鉴别诊断。
胃肠型感冒一般呈水样便,不含脓血。
粪便颜色检查:
1、正常成人的粪便黄褐色、软泥样圆柱状。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
2、来自大肠病变者因粪便已逐渐成形而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粘液附着干硬性粪便表面,单纯的粘液便无色透明、稍粘稠。粘液脓血便则黄白色不透明。
3、服用活性炭、铋、铁剂等之后也可排黑便,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胃肠感冒
胃肠感冒的治疗方法:
由于胃肠型感冒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患病后更要注意饮食调节,病人可吃一些清淡的、易消化的半流食或流食,如米汤、粥、面条等少渣的清淡食品,一次不要吃得太多,要少吃多餐。患者由于发生腹泻,造成体液不同程度的丢失,所以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腹泻的患者可采用少量多次饮淡盐水的办法;腹泻、呕吐严重的病人可暂时禁食;中至重度腹泻的患者须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这种类型的感冒病人服用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反而会因抗生素对胃肠道的刺激加重胃肠道的症状。因此,不要一看到腹泻就认为是肠道感染,随便使用抗生素,病人可到医院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别看胃肠型感冒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但它的传播途径也和感冒一样是从呼吸道感染,因此,要预防胃肠型感冒,除保护鼻子外,还要保护胃肠道功能。对于胃肠型感冒,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如板蓝根冲剂、双黄连等。如发热可选用退热药;呕吐可用胃复安或吗丁啉;还可用多酶片、酵母片等助消化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改善食欲。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选用黄连素、氟哌酸等。如需要止泻,可用吸附收敛止泻药思密达,它在肠道内可以吸附肠内化学物质、毒素及病毒,还可保护肠黏膜起到收敛止泻作用。
胃肠感冒的预防方法:
首先,加强锻炼是必不可少,增加衣物也很必要。
其次,少吃辛辣和油腻食物,使肠胃保持清洁。要常吃清淡、有营养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建议不要食用冷饮。
最后,在冬天,如果人的情绪波动较大,并且人体受到温差刺激后,血液中的谷氨酸增多,胃酸会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情绪管理也十分重要。
来源地址: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40168095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