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症状 > 脾大

脾大

  • 患病部位:腹部,脾
  • 所属科室:内科、外科、中医科,消化内科、普外科、血液科、中医内科
  • 细分症状:感染性脾大、淤血性脾肿大、增生性脾大
  • 相关疾病: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急慢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脏肿瘤
  • 相关检查: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脾穿刺或活检、腹水常规检查、B超、核磁共振
  • 相关药品:利血生、维生素B4片、鲨肝醇、维生素K4
  • 相关症状: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淋巴结肿大、食欲不振、腹胀不适、黄疸、感染、贫血、出血

1脾大症状描述

症状描述

  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B超能较早地显示脾增大,当用手能触及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pida_36014/

2脾大症状起因

  引起脾大的原因有:

   (1)感染性脾大:各种急、慢性感染如伤寒、副伤寒、黑热病、血吸虫病、疟疾、病毒性肝炎、败血症、晚期梅毒等.

   (2)淤血性脾肿大:斑替氏综合征、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致心原性肝硬化、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门静脉或脾静脉血栓形成。

   (3)增生性脾大:见于某些血液病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淋巴瘤等。

   (4)其它:脾脏恶性肿瘤较罕见、脾脏囊肿、播散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高雪氏病等。

    (5)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6)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7)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此病的发生和诸多因素有关,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如果盲目用药或者延误治疗时机,很有可能病症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生活和健康,对此,对症治疗至关重要,同时,提醒患者们,我们需要有所重视,不要延误看医生的时间。并且,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只有这样,自身的身体健康才会有所保障,疾病也才能更好的远离。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脾大

3脾大症状诊断/鉴别

    1.病史 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时,均有各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2.临床表现。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如:脾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大;脾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
脾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

    3.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等,可根据病史查体、初步做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择,对某些疾病往往可找到确定诊断的依据。必要的器械检查,有重要
的辅助诊断价值。如B型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等。

     鉴别诊断

    1.感染性脾大 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肝硬化 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
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 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着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大家都知道,想要尽快恢复健康,除了及时对症治疗并不够,在治疗的同时,建议患者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情绪波动也会影响到此病的治疗,除此之外,生活中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仅仅要重视饮食合理,一定要明白该病患者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食用。最后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病症,就要及时就医治疗!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pida_36014/

4脾大症状检查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检查是用于检查腹部脾脏是否正常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正常情况下脾 脏不能触及。一旦触及,即提示脾脏肿大至正常 2-3 倍。临床上以双手触诊法应用居多。 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方,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分第 9~11 肋处, 将后胸向前推动并与拇指共同限制胸廓运动。右手掌平放于脐部,自脐平面开始触诊,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如同触诊肝脏一样,配合呼吸,逐步向上,迎触脾尖,直至左肋 缘。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再用双手 触诊容易触及。

    通常通过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来完成;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常用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等。器械检查包括B超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下腔静脉造影术等。


其实,大家一定要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就要及时就医诊断一下,不要盲目用药,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累及性命,对于患者来说,除了对症治疗外,还需要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远离一些诱发此病的食物,最好是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每日如果身体状态允许的话,建议适当做些运动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pida_36014/

5脾大治疗/预防

   由于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甚多,所以遇脾脏肿大的患者时,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及其体征,积极寻找原发病,治疗上无疑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若患者临床表现脾脏肿大,伴有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呈增生表现,则可称之为脾功能亢进。当脾功能显着亢进,而治疗其原发病疗效又不明显,且原发病允许时,可行脾切除术。但应从严掌握脾切除的适应证:脾大显着,有压迫症状;严重溶血性贫血;粒细胞严重降低且常发生感染;血小板显着减少,或伴有出血表现。当脾脏切除后,血小板、粒细胞及红细胞可恢复或接近正常。

    由于脾切除后可发生下列并发症:血栓形成;易发生血原性感染(脾脏是保护性血液过滤器官);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因此,遇老年或长期卧床及幼年患者发生脾亢时,是否行脾切除术,应慎重选择。


    预防脾大

    脾大的预防在于积极预防原发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挑食,均衡营养,保持卫生,防止感染。一旦发现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脾大的一般饮食要求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 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 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而胃热素盛 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 金橘,或用橘皮做成 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生活调养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 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 露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


   
   

来源地址:http://www.a-hospital.com/w/脾大

6脾大诊断

  1.病史

  详细了解病史,对脾脏肿大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既往史、流行病史、家族史、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脾大的伴随症状等均可给诊断提供一定的线索。急性感染通常起病急、病程短,脾大程度轻。慢性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则起病缓、病程长、随病程迁延肿大程度加剧。恶性肿瘤则有发展迅速倾向、且可明显增大。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如:既往有病毒性肝炎史、长期饮酒史或有输血及血制品史,现有脾脏肿大,提示可能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流行病及地方性疾病常有流行病史;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某些疾病的发病与不同年龄和性别有关,如:组织细胞增生症和脂质沉积症多发生在婴幼儿;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传染病常发生于青少年;恶性组织细胞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于女性;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等等。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线索。如:脾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大;脾大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大的同时,均有各自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询问。

  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脾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括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仔细行血细胞分类检查有利于发现病理性血细胞和其他异常细胞。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脆性实验、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Comb’s)。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功能检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水常规检查等。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史查体、初步做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择,对某些疾病往往可找到确定诊断的依据。

  其他辅助检查:

  必要的器械检查,对确定脾大的原因,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内镜检查、下腔静脉造影术。

  对于脾大的诊断步骤,离不开以上几个方面,但在思维过程中要有主次。首先确定是不是脾脏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质度。第二步了解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通常通过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来完成;通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7脾大鉴别

  1.感染性脾大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诊断。

  2.肝硬化有肝炎或血吸虫感染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病。

  5.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6.恶性组织细胞病临床表现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衰竭、全血细胞减少、肝脾大等,甚至脾脏可显著肿大,一般多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淋巴结活检如能发现恶性组织细胞则可确立诊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可协助诊断。


8脾大治疗方法

  因脾脏大原因较复杂,除少数人为生理性外,都应在医生指导下寻找病因,并要定期复查 。

  因为脾大就会对人体起坏作用了,所以以往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脾脏。切除脾脏有好处,可以纠正脾大对人体的危害,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全脾切除后将改变患者的免疫功能,出现脾脏过滤功能消失,IgM减少、调节素和调理素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系统出现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下降,导致爆发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手术创伤大、费用高。还有一些肝功差、腹水、低蛋白、呕血等条件差者无手术条件。

  详细治疗方案:

  第一、根据病因治疗

  脾脏肿大是乙肝病程中的一个体征,只有乙肝病情有了根本的好转,脾脏才有恢复的可能。所以临床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就是治疗脾大的病因,如乙肝病活动期,治疗脾大是舍本求末,劳而无功,不会有好疗效。即使脾脏已恢复,在原发病未控制的情况下,很可能随着乙肝病的复发,脾脏又里新肿大。临床上,在HBV-DNA转阴,病情基本控制,无明显活动性病变时,是考虑治疗脾大的最佳时机。所以临床上,一要掌握治疗的主次关系,二是要把握治疗时机,三要时刻不忘控制原发病,四是不能只顾缩脾,忘记防治并发症,忘记预防肝细胞癌变。

  第二、中药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脉象、舌象,辨证施治有良效。临床常见的辨证类型如下:

  (1)脾虚积聚。苔白腻,脉弦滑。或兼有乏力食少,心下痞满,胸膜胀闷。治用鳖甲煎丸配合补中益气丸,或用安络化纤丸。

  (2)肝郁脾虚。唇舌色淡,脉弦虚,或兼有体倦乏力,精神抑郁或性情烦躁,胸闷胁痛,食后不舒。治用强肝再生丸,或用疏肝化积汤。

  (3)气滞血瘀。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细涩,胁下刺痛,胸闷,心烦。治用大黄蟅虫丸或四消九,55岁以上的患者长期使用者应每日服人参0.5-1g。

  以上方案,一般1个月为1疗程。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章节综合治疗。

  脾脏肿大超过正常的50%以上,或B超提示脾厚≥6.0cm,一般患者都会有明显的脾功能亢进,检查血Rt可见白血球、红血球、血小板减少。此时在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西药缓解脾亢,纠正全血细胞减少,同时防止出血倾向也很重要。

  维生索B4片,每次1—2片口服,每日3次。

  利血生片,每次1—2片口服,每日3次。

  鲨肝醇片,每次1—2片口服,每日3次。

  以上3种药品,可根据病情任选1—2种。

  维生素K4片,每日3次,每次2片,适用于有齿龈或鼻腔出血的血小板明显减少的患者。

  第三:中药外治法:

  中药膏剂外贴法对软肝缩脾有肯定疗效,可以配合应用。

  第四、手术治疗:

  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症状较重,或表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明显,有出血倾向,经以上治疗无效者应果断地施行手术治疗,目前来说,以脾切门奇静脉断流术远期效果较好。


9脾大影响

  人们对心脏、肝脏可能较熟悉,而对脾脏可能较陌生,脾脏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是一个重要的储血器官,也是重要的免疫器官,脾脏在全身防卫系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脾脏本身的疾病较少见,比如脾肿瘤,但是人体其它系统的疾病可以继发脾脏改变,会出现脾大现象。比如常见的有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会出现脾大,还有一些肝硬化、肝癌、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等也会出现脾大。

  脾大最多见的疾病还是白血病、肝硬化、肝癌。


10脾大检查

  此变化对于急性肝炎的诊断,慢性肝病的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值通过为40单位/升,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各医院的正常值可有一定差异,该酶活性的升高,可达数百至数千单位,和肝细胞受损的范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历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总要检测ALT值,而且ALT的升高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胆道疾病、酒精性肝损、药物性肝损、脂肪肝、心源性肝损等诸多疾病累及肝脏时ALT也都可升高。

  转氨酶正常参考值:

  谷草转氨酶ALT正常值是0-37u/L(各种肝病、心肌梗塞早期、肝细胞坏死变性肝硬化肝癌都异常偏高)

  谷丙转氨酶AST正常值是0-40u/L(肝炎药物中毒阻塞性黄疸、肝变性硬化胆管炎胆管瘤都有异常偏高)

  谷草/谷丙比正常值是1.5~2.5:1(当比例小于1时称为倒置、是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特谷丙转氨酶检测试纸征之一)

  gamma;-谷氨酰转肽酶gamma;-GT正常值是0-50u/L(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胆道感染肝硬化、心肌梗塞都异常偏高)

  碱性磷酸酶AKP(ALP)正常值是15-112u/L(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都有异常偏高)


11脾大鉴别诊断

  转氨酶增高的鉴别诊断:

  1、肝脏本身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窦状核变性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增高。除肝脏外,体内其它脏器组织如心、肾、肺、脑、睾丸、肌肉也都含有此酶。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增高。

  2、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出的,如果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梗阻,也可使转氨酶增高。临床常见的有胆囊炎、胆管蛔虫、肝胆管细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壶腹周围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急慢性胰腺炎、胰头癌及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转氨酶增高,并常伴淤胆性黄疸和肝细胞损伤。临床有报告在用药12~48小时即可引起转氨酶增高,4~10日可达高峰,及时停药者多在3周内恢复正常。其它内科疾病,如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恶性网状细胞病、心力衰竭、风湿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肠炎及尿毒症等均可发生转转氨酶增高。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转氨酶增高的常见原因。另外,剧烈运动后亦可引起转氨酶增高。

  运动后乳酸含量增加,在体内积聚,乳酸代谢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增高。此变化对于急性肝炎的诊断,慢性肝病的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值通过为40单位/升,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各医院的正常值可有一定差异,该酶活性的升高,可达数百至数千单位,和肝细胞受损的范围可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历来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总要检测ALT值,而且ALT的升高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胆道疾病、酒精性肝损、药物性肝损、脂肪肝、心源性肝损等诸多疾病累及肝脏时ALT也都可升高。


下载求医通安卓版
词条目录
1脾大症状描述
2脾大症状起因
3脾大症状诊断/鉴别
4脾大症状检查
5脾大治疗/预防
6脾大诊断
7脾大鉴别
8脾大治疗方法
9脾大影响
10脾大检查
11脾大鉴别诊断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6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103910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